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宋遂良
最近我读了一本非文学著作,叫《乡村观察》,是社会学者辛宝英教授深入山东农村调查研究四年后写成的一本学术著作。辛教授以她女性的细腻观察,独特思考和生动的文笔,向我们叙述了这些年来复杂多变、由熟悉走向陌生的农村。那里是我们的根,有我们祖先的坟茔,有我们盘根错节的血缘,有我们诗意或非诗意的乡愁,有记忆和想象中清澈美丽的山林与河水。现在,那里有了令人惊讶甚至震撼的变化。
我国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过程,也就是农村飞速城镇化的过程,亿万个从泥土里“拔”出来的农民走向四面八方,散落在天涯海角。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环境受害的情势下,我们措手不及,被动地“摸着石头过河”,随即在大发展中出现大波动,在新产业格局下出现新的三农问题。如行政管理的弱化,乡风民俗的变化以及家庭观念、交往方式、社会结构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悄悄的又是强烈的变化,让我们应接不暇。如今的乡土似乎只留下一个“尾巴”了。
农村的变化,首先是经济变化导致的人的变化,习俗观念的变化。诸如分家、婚嫁、养老、留守儿童、权力空虚、环境治理、新乡贤等现象的出现,而显露的一系列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响着乡村振兴的大事业。
《乡村观察》是情境再现,所记录的内容都是真实人事的互动,和当代乡村的现场。例如她在鲁西北一个村子调查婚姻问题时,发现有八个男光棍,具体分析了这八个人的情况以后,作者归纳了他们没有成家的几个原因:一是因为人老实没有足够的赚钱能力,二是家庭经济原因没有楼房,三是男人有不良嗜好,四是离婚比较随意离得快,但再婚难度非常大,特别是经济条件不好的男人。这种真实的现状和科学的分析,让我们在感性和理性上,都会对新乡土、新农村产生一种赋有冲击力的直观感受。它有报告文学的可读性,因冷峻的思考,却没有报告文学的那种形容和夸张。
辛教授这本记录转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的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社会学家王桂新、陆杰华和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等先生的推荐,他们给了这本书很高的评价。在阅读辛教授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也会想起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诸位前辈先生们,他们关于乡土中国、农村建设的许多理想和愿望,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愿景,并不能得以实现。如今,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辛宝英教授的这本著作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希望有更多关心农村农民农业的人读到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