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一讲,我们把视线转向楚国,就在秦国发生嫪毐之变的同时,楚国也出了一桩大事。
事情的原委还要追溯到若干年前,史料来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话说楚考烈王在位已经有些年头了,一直没能生出儿子,这可把春申君急坏了。继承人问题关乎国本,只要稍有差池,就难免天翻地覆。按说国君就算真有隐疾,丧失了生育功能,也不是没有解决之道,只要从亲戚当中找个孩子过继过来就可以了。这种安排,上到天子,下到平民,一概通用。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的意思是继承人,但不限于亲生儿子,过继过来的孩子一样可以是“后”,完全具备传承香火的正当性。
但问题是,在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很难断定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永远丧失了生育功能,就算青年和中年时期一直没生出来,也难保不会老来得子。人之常情,家业总想传给亲生骨血,不想落到亲戚手里。所以我们才会在历史上不断看到一种“皇帝不急急太监”的现象——大臣们三番五次催促国君过继一个继承人,但是国君总是一拖再拖。
楚考烈王也不例外,春申君一开始的解决方案也算很常规:挑选那些看上去很有生育能力的女人进献给楚考烈王,多挑多选,就算去赌小概率也总该赌赢。但可惜天不遂人愿,无论春申君多努力,考烈王也没生出儿子。
赵国人李园有一个美女妹妹,李园很想把妹妹献给楚考烈王,又担心妹妹入宫之后,一样无法生育,而只要生不出儿子,迟早都会失宠。
女人的青春稍纵即逝,怎么才能抓紧时间,用妹妹的美色换取最大的利益呢?这是摆在李园面前的沉重课题。李园开动脑筋,设了一个局,第一步是自己去当春申君的门客,这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没过多久,李园请假回家,故意耽搁了时间,没有按期回来。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李园请假这件事,应该是现存史料当中关于请假的第一条记载。前边讲过,宋朝人高承写过一部《事物纪原》,顾名思义,内容是考证各种事物的来历,这部书追溯请假的来历,就追溯到李园这里。
李园迟归之后,自然需要拜见春申君,春申君也自然会问李园迟归的原因。这应该只是交际上的套路而已,春申君有几千名门客,哪会在意某个门客请假超期了呢。但李园等的就是这句场面话,回答说:“齐王派使者来提亲,想聘我的妹妹,我陪使者饮酒,这才耽搁了归期。”
这句话不动声色地给出暗示:李园的妹妹一定是个绝色美女。
春申君当即就动心了,问李园说:“聘礼送到了吗?”
李园答道:“还没有呢。”
春申君问道:“可以让我见见你妹妹吗?”
李园答道:“可以。”
这里又需要解释一下了。李园还没有收下聘礼,说明这个婚事还没定,仅仅处在意向性阶段,这就给了春申君横刀夺爱的机会。严格来说这并不合乎礼数,但时代已经进入战国末期了,礼崩乐坏才是常态。春申君提出要见见李园的妹妹,这尤其不合礼数。司马光大概嫌这个细节过于不成体统,所以删节掉了,直接说春申君把李园的妹妹收归己有,很快就让她有了身孕。
当事情进展到这一步,我们最自然的想法会是:李园果然给妹妹找到了最好的选择,与其把她嫁给楚考烈王,将来大概率生不出孩子,不如嫁给楚国二号人物春申君。结局很好,这么快就怀孕了。
但问题是,春申君显然身体健康,爱好女色,即便李园的妹妹给春申君生了儿子,这个儿子也只可能是春申君若干儿子当中的一个,存在感不强,更不会有继承资格。物以稀为贵,儿子也不例外。那么最缺儿子的人是谁呢?当然是楚考烈王。
李园唆使妹妹给春申君吹枕边风,话是这么说的:
“楚王这么重视您,对您比对兄弟还亲。如今您做楚国总理已经20多年了,楚王还是没有儿子,等楚王百年之后,只能由兄弟继位,到时候人家当然要倚重自己的故旧,您就不可能继续受宠了。再说,您执政这么久,对楚王的兄弟没少有得罪之处,将来人家秋后算账,您就要大祸临头了。不如这样,我怀孕不久,别人都不知道,我跟您在一起的时间也很短,如果您把我献给楚王,我一定会得到楚王的宠幸。老天保佑的话,让我生下男孩,将来就是您的亲生骨肉继位为王,楚国都将是您一个人的。”
这番话虽然无情,却很在理,春申君深以为然,于是把李园的妹妹送出府邸,另行安置,然后引荐给楚考烈王。后来的发展完全符合预期:李园的妹妹不但受宠,还真的生了儿子,这棵来之不易的独苗理所当然被立为太子。接下来,太子的亲生母亲也不出意外地被立为王后,李园也因为妹妹的缘故飞黄腾达起来。
这种局面发展下去,本该是血浓于水,岁月静好。春申君一定会用心辅佐太子,那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楚考烈王也会把全部的爱都给太子,反正那时候既没有血型鉴定,又没有基因鉴定,李园兄妹当然守口如瓶,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里仔细关照太子,和春申君形成高度的默契。
但不知道为什么,李园竟然很担心春申君泄密,所以秘密蓄养死士,准备杀他灭口。这是整件事最不合理的地方,春申君恐怕是所有人当中保密动机最强的一个,为什么要怀疑他呢?李园兄妹当然也会谨言慎行,但如果3位当事人都能保守秘密的话,如此机密的事情到底是怎么泄露出来的呢?
也许这只是捕风捉影的阴谋论,也许李园妹妹曾经是春申君的女人这件事总会有些知情人,事情在传播的过程当中被不断地添枝加叶,以至于引起李园的恐慌,相信只要杀掉春申君就可以死无对证。又或者随着楚考烈王的病重,李园决定除掉春申君,那么等到太子继位,自己就能够以国舅身份独揽楚国大权。
李园这点心思竟然没能藏得住,这是又一个很离奇的地方。等到楚考烈王病重,建议楚国迁都的那位朱英又出现了,对春申君说了一番怪话,原文是这样的:“有无望之福,亦有无望之祸。今君处无望之世,事无望之主,安可以无无望之人乎!”
所谓无望,意思是没料到却忽然发生,“望”是“盼望”的“望”。《周易》六十四卦当中有一卦叫无妄,“妄想”的“妄”,给我们留下了“无妄之灾”这个成语。从字面上其实很难理解什么是“无妄之灾”,但借助朱英这番话,我们就能知道“无妄之灾”的“妄”应当就是“盼望”的“望”的通假,所以朱熹就是拿朱英的话来解读《周易》无妄卦的。
朱英的意思是,人生充满偶然,祸福难料,春申君身处动荡的时局,前途捉摸不定,必须出现一名意想不到的人才能帮他走出困境,逢凶化吉。
让我们把当下局面梳理一下:楚考烈王病危,年幼的太子即将继位,春申君的心情大概很像早些时候的吕不韦吧。春申君的政治根基可比吕不韦深厚太多了,一旦太子继位,他以先王股肱老臣的身份在楚国简直可以呼风唤雨,那时候就算秘密暴露也不妨事了,甚至有利。李园也没必要再担心春申君会泄密了,孤儿寡母反而需要仰仗春申君的关照,一家四口完全可以甜甜蜜蜜地生活下去。
终于熬死了楚考烈王这个死鬼,太后和春申君甚至可以像秦国太后和吕不韦那样旧情复燃。那么,朱英又何必危言耸听呢?春申君又会不会被朱英的言辞打动呢?
事情竟然向着“无望之祸”的方向发展下去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