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6 18:14:00 来源:戏说三国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令人津津乐道,秦桧和岳飞就是这样一对冤家,一个遗臭万年,一个流芳百世。

但你可知道,与岳飞齐名的还有一位名将韩世忠吗,他不仅功勋卓著,同样是个主战派,还能在秦桧的阴谋中全身而退。

为何秦桧能够用“莫须有”这种荒唐的罪名轻易地陷害了岳飞,却拿韩世忠没办法呢?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韩世忠:从乡间少年到抵御金兵的栋梁之才】

南宋时期,韩世忠与岳飞并称为"中兴四将",可谓名声显赫,韩世忠的一生可谓传奇,从一个乡间少年到成为抵御金兵的栋梁之才,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

韩世忠自幼便力大无穷,在乡里常常行侠仗义,颇受乡亲爱戴,他经常帮助弱小,惩恶扬善,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声誉,这种侠义精神,为他日后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基础,后来,他参军成为一名普通士兵,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1120年,江南地区爆发了方腊起义,这场起义声势浩大,一度威胁到朝廷统治,韩世忠追随童贯平定叛乱,在帮源洞一战中,他凭借过人的勇气和力量,亲自生擒方腊,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韩世忠的个人勇武,也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童贯见他勇猛过人,便破格将他提拔为将军,这成为了韩世忠军旅生涯的转折点。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此后,韩世忠奉命镇守西北,抵御西夏入侵,西北边境一直是宋朝的军事重点,常年面临西夏的威胁,韩世忠在这个艰巨的任务中,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

他不仅能够洞察敌情,制定有效的防御策略,还能在关键时刻亲自率军冲锋陷阵,在他的带领下,西北边境的防御得到了显著加强,为保卫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宋高宗南渡之时,韩世忠再次展现了他的忠诚和能力,他挺身而出,率军护航,确保了宋高宗的安全,在这个危急时刻,韩世忠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显示出他对朝廷的忠诚,他积极拥戴宋高宗即位,为南宋政权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苗刘兵变:韩世忠的政治生涯转折点】

1129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苗刘兵变,这场兵变不仅是韩世忠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也深刻影响了南宋的政局走向。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当时,宋高宗赵构逃到杭州钱塘江,开始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他沉溺于享乐,疏于政事,这引起了一些将领的不满,其中以苗傅和刘正彦为首的一群将领,对赵构的行为极为不满,他们认为赵构不思进取,有辱国体,因此决定采取极端行动。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苗傅和刘正彦带领一群士兵,突然闯入赵构的行宫,他们控制了赵构的侍卫,竟然绑架了赵构本人,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朝廷,一时间人心惶惶,无人敢轻举妄动。

在这危急时刻,韩世忠挺身而出,他迅速集结自己的部队,对叛军发动了猛烈攻击,韩世忠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很快就控制了局面,他不仅成功解救了赵构,还将叛军首领苗傅和刘正彦捉拿归案。

这次行动不仅化解了这场危机,也让韩世忠在赵构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升,感激之余,赵构加封韩世忠为节度使,这个封号成为了韩世忠日后的"保命符",从此,韩世忠不仅是一位军事统帅,更成为了赵构的心腹大臣。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苗刘兵变的平定,标志着韩世忠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军事将领,而是开始涉足朝廷政治,这次经历让韩世忠深刻认识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为他日后在朝堂上的生存积累了宝贵经验。【岳飞与韩世忠:同为名将,志向各异】

虽然韩世忠和岳飞都是南宋的名将,但他们的目标和作战策略却大不相同,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军事上,更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最终命运。

岳飞的目标是迎回被金国掳走的徽钦二帝,这个目标体现了岳飞的忠君爱国之心,也反映了他对恢复中原统治的渴望,可惜这个目标在某人看来是“有问题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岳飞主张积极进攻,收复失地,他率军北伐,多次击败金兵,一度收复了大片失地,岳飞的战绩辉煌,被誉为"精忠报国"的典范。

相比之下,韩世忠的目标则更为务实,他更注重保卫南宋现有的国土,他的战略以防御为主,韩世忠认为,面对强大的金国,南宋应当先稳固自身,而不是贸然北伐,他在镇守的地区修建城防,训练水军,为南宋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这种不同的立场,在日后的政治斗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岳飞的积极进取,虽然赢得了民心,却与赵构求和的意愿相左,赵构担心岳飞的北伐会激怒金国,影响和谈进程,相反,韩世忠的防御战略更符合赵构的利益,因此得到了赵构的支持。

金国对岳飞的态度尤为值得关注,当时的金国刚刚经历了皇帝更替,幼主完颜亶即位,为了稳定局势,完颜亶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谈判条件:"必杀飞,始可和",这句话不仅暴露了金国对岳飞的忌惮,也为岳飞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金国之所以如此忌惮岳飞,是因为岳飞的军事才能和进取心被视为对金国的最大威胁,岳飞多次击败金兵,收复失地,这严重打击了金国的军事威望,同时,岳飞主张北伐,这也与金国想要维持现状的意愿相悖。

相比之下,金国对韩世忠的态度就相对温和得多,虽然韩世忠也是抗金名将,但他的防御战略并没有直接威胁到金国的统治,这种差异,最终影响了两人的命运。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韩世忠的政治智慧:全身而退的关键】

相比之下,韩世忠的政治智慧就显得高明得多,他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具备了高超的政治智慧,这使他在朝堂上游刃有余。

当赵构开始收缩权力,逐步收缴各路将领的兵权时,韩世忠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他并没有像其他将领那样抗拒或抱怨,而是主动辞官回家,这一举动看似是退让,实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手腕。

首先,主动交出兵权表明了韩世忠对皇权的尊重和服从,这种态度无疑会赢得赵构的好感。其次,主动退居幕后可以消除赵构的疑虑。

当时赵构对各路将领的势力有所忌惮,韩世忠的主动退让正好打消了赵构的顾虑,最后,这种行为也为韩世忠赢得了"功成身退"的美名,在朝野上下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韩世忠的这一举动展现了他敏锐的政治嗅觉,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进退,懂得如何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又不失君主的欢心,这种政治智慧,使他在复杂的朝堂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懂得适时退让,韩世忠还具备了高超的危机应对能力,在秦桧企图陷害他的时候,韩世忠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

当岳飞发现秦桧收买韩世忠手下诬陷韩世忠的阴谋后,及时写信提醒了韩世忠,韩世忠得知后,并没有慌乱,迅速制定应对策略,他没有直接对抗秦桧,而是选择了一个更为巧妙的方式。

韩世忠立即向赵构哭诉,诉说自己的忠心和对秦桧的冤屈,这一举动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首先,直接向赵构哭诉,绕过了秦桧这个中间环节,避免了被秦桧进一步陷害的可能。

其次,哭诉这种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委屈,又显示出对皇权的尊重和依赖,很容易博得赵构的同情,最后,这种做法也暗示了秦桧的越权行为,间接打击了秦桧的地位。

果然,韩世忠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赵构听完韩世忠的诉说后,立即表示了理解和支持,韩世忠最终获得了谅解,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韩世忠的政治智慧和应变能力,他不仅能够及时察觉危机,还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化解危机,这种能力在复杂的朝堂斗争中显得尤为珍贵。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秦桧的权力有限:皇帝的执行者而非决策者】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韩世忠个人的政治智慧,也与秦桧的权力性质有关。

前文提到过,韩世忠曾经救过宋高宗的性命,在苗刘兵变中,是韩世忠挺身而出,解救了被绑架的赵构,这份救命之恩,让赵构对韩世忠一直心存感激,每当有人想要陷害韩世忠时,赵构总会想起当年韩世忠救驾的情景,从而对韩世忠多加维护。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赵构对韩世忠的态度,赵构不仅感激韩世忠的救命之恩,还多次驳斥了秦桧对韩世忠的谗言,这种态度,为韩世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没有赵构的首肯,秦桧是不敢轻易动韩世忠的。

事实上,秦桧的权力并没有后世传说的那么大,他更像是赵构的执行者,而非独立的决策者,秦桧能够陷害岳飞,是因为这符合赵构的利益,赵构希望与金国议和,而岳飞的主战立场成为了障碍,因此赵构默许甚至支持秦桧除掉岳飞。

而没有赵构的命令,秦桧是不敢擅自加害别的功臣的,这一点,从秦桧对待韩世忠的态度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尽管秦桧曾经试图陷害韩世忠,但当计划失败后,他也不敢再轻举妄动,这充分说明,秦桧的权力是有限的,他必须在赵构允许的范围内行事。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结语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感叹:在残酷的朝堂斗争中,单凭军功是远远不够的,韩世忠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智慧和对局势的准确把握。

他懂得适时退让,懂得维护君主的利益,这些都是他能够在危机四伏的朝堂上生存下来的关键。

相比之下,岳飞虽然军事才能卓越,但在政治上却显得过于刚直,他坚持收复失地、迎回二帝的主张,虽然忠心可嘉,却与赵构求和的意愿相左,这种不合时宜的坚持,最终成为了他的致命伤。

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仅有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韩世忠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军事才能,更在于他能够准确把握局势,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

秦桧敢陷害岳飞,为何不敢动韩世忠?不是不敢,而是动不了!

同时,这段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权力的本质,秦桧虽然被后世视为权臣,但实际上他的权力是有限的,他能够陷害岳飞,是因为这符合赵构的利益;他不敢动韩世忠,是因为没有得到赵构的首肯,这告诉我们,在专制制度下,最终的权力来源始终是君主。

韩世忠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政治家的典范,他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有高超的政治智慧,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进退,懂得维护君主的利益,也懂得如何在危机中自保,这些品质,使他在风云变幻的南宋朝堂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的长河中,像韩世忠这样的人物并不多见,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更是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它告诉我们,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如何平衡才能与智慧,如何在坚持理想与现实妥协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智慧,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是宋金议和。宋金议和书生带大家来看看岳飞案之前的韩世忠案。其实韩世忠案和岳飞案如出一辙,都是在宋金议和的档口,金国要求秦桧清洗主战派。岳飞案和韩世忠案如出一辙因为主战派的存在
2023-04-19 22:01:00
岳飞身陷囹圄,韩世忠为何不想办法救他
韩世忠与岳飞一样,也是宋朝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而且他和岳飞曾经并肩作战,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这就让人感到疑惑,为什么岳飞身陷囹圄时韩世忠却没有想办法去救他,反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弃
2024-05-18 15:47:00
生擒方腊的猛将不是武松是谁呢
...在真实的历史上,生擒方腊的不是武松,而是南宋名将韩世忠。韩世忠是与岳飞齐名的大将。他一生的战功丝毫不亚于岳飞。韩世忠是宋朝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成名于宋朝与西夏的战争。在平定方腊
2024-10-21 12:50:00
韩世忠晚年为什么钻研佛道之学了
...鸣”的散淡老者,正是曾令金兵闻风丧胆的抗金名将的韩世忠。韩世忠曾率“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与岳飞并肩作战,“摧勍敌如拉朽,芟剧盗如刈菅”,堪称“将帅中社稷臣”。而此时,韩
2024-05-27 11:01:00
赵构秦桧为何要害死岳飞,却放过了同样坚决抗金的韩世忠?
岳飞当时韩世忠岳飞张俊,刘光世一起被称为中兴四将,这四位论资历出现最晚的就是岳飞了,其他三位都比岳飞大十几岁。论战功,韩世忠的战绩也不比岳飞差,但是为什么最后被赵构秦桧联手绞杀的
2024-10-25 12:17:00
岳飞被杀之后,金国为何没有趁机灭了南宋
...争,南宋朝赵构这边积累了一大批的能人武将,岳飞、韩世忠、王俊、刘绮......,正是这些优秀将领的代表。对于金国来说想彻底打败他们,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金国这边,当初开国的
2024-06-08 16:22:00
南宋第一功臣韩世忠
1141年,韩世忠来到丞相府,痛斥秦桧误国殃民,然后辞职回家养老,闭门谢客,得以善终,活了63岁。1141年,韩世忠来到丞相府,痛斥秦桧误国殃民,然后辞职回家养老,闭门谢客,得以
2023-08-20 16:43:00
南宋最幸运的风流客,不仅娶对媳妇结局还比岳飞好
韩世忠,南宋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为官正直清廉,不肯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
2023-06-27 05:32:00
秦桧敢陷害岳飞,却不敢动韩世忠,是因为赵构
没有赵构的允许秦桧既杀不了岳飞也杀不了韩世忠,秦桧害不了韩世忠,主要因为赵构的心里对韩世忠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思虑。一、韩世忠救过赵构的命,鉴于历史教训赵构不会杀韩世忠让赵构刻骨铭心
2023-03-02 2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