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初心不改续华章
——记黔南州关工委老专家科技服务团二、三事
本报记者 甘静
在黔南州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中有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有省管专家、有黔南骄傲年度人物,虽然领域不同,精通专业不同,但他们初心相同。
2018年,黔南州关工委组建了由6名农业科技专家组成的全州首个老专家科技服务团,五年间,华发满头的老专家们满怀豪情,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艰苦奋斗、风雨兼程”的高尚情怀,以“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再前行”的崇高信仰,大力发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以一名老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做好贵州农事、讲好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好声音。”
示范引领建基地 科技服务结硕果
2019年,老专家科技服务团秉持“技术指导+示范引领”原则,在州关工委安排的7.75万元补助资金支持下启动了平塘县沙坡村火龙李示范基地建设,种下火龙李38亩示范种植,开启了火龙李在贵州种植的先例。
基地建设之初,为保障嫁接技术,已是年逾74岁的罗禄怡老专家和年过花甲的李毅老专家,在春寒料峭的大山里,既担任技术指导员,又担任实际操作员,不但手把手的教,还要实打实的做,他们与合作社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呆就是十来天。
五年来,两位老专家亲力亲为,为基地建设不辞辛苦,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地将基地建设成了在省内、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火龙李种植示范基地,并且在火龙李种植上实现了“首次将大面积使用防鸟网保护火龙李果实、首次发现李实叶蜂在省内花期产卵蛀害李子奶(幼)果引起大量落果减产情况、首次运用有机-无机配方复混肥“基肥秋施”技术、首次研发“果拉拉”花期拉伸果柄长度”等多个全国首次,为火龙李扩大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不忘初心助增收 冷凉山区满热忱
2021年,国家确定在惠水县摆榜乡的甲坝、石板、盘井、高寨、冗拱5个村推广种植“滇禾优615”优质水稻4000亩,由于当地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留守种田的几乎都是老年人,良种种植技术传授、推广难度极大。致力于冷凉山区水稻种植技术研究的徐先捍老专家了解相关情况后,通过科技进校园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他牵头在惠水县摆榜乡摆榜民族中学建立了“科技进校园实践基地”,采取培训中学生种植技术,以“小带老”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最终4000亩“滇禾优615”单位面积产量突破了当地大丰收纪录。近年来,他亲自开办科技培训班40多期,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种植饮品玫瑰茄 基地收获致富果
在都匀市归兰水族乡潘硐村玫瑰茄种植基地,村民陈珍香说:“这两天,我都在合作社摘玫瑰茄,赚了300元钱,在村里就近务工,每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又还能照顾家里,我很满意。”在潘硐村玫瑰茄基地里,像陈珍香这样的村民有20多个。
“黔南州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省、州关工委安排的项目,由老专家科技服务团具体组织实施。项目主要内容为种植时尚饮品玫瑰茄、保健水果蓝莓和地道药材吴茱萸。项目由老专家科技服务团的高恒邦和王德琪两位老专家负责组织实施,在两位老专家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项目实施当年就取得了喜人成果。
据了解,目前我州各县(市)农业合作社及农户都在大力试种,玫瑰茄已被农民群众视为“致富果”。
悉心传播新技术 科技服务助发展
老专家科技服务团始终把乡土人才、科技二传手、致富带头人的培训作为老专家科技服务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切入点,先后于2019年、2022年、2023年举办黔南州乡村振兴青年科技培训班,围绕振兴乡村经济和青年农民的需求,紧扣农业产业发展,传授农业新技术等多方面技术与经验,同时通过现场指导方式,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项目示范点、科技服务示范基地等开展现场培训。五年来,累计培训青年农民近5000人次。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春华秋实,如今的黔南州关工委老专家科技服务团已成为全州各县(市)的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技二传手的座上宾,他们为更高水平的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续写着精彩,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铿锵誓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