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不打烊”的文化场馆如何答好民生卷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4-08 07:42: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多地探索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新机制 惠民便利与运营成本待寻平衡点

“不打烊”的文化场馆如何答好民生卷

调查动机

前不久,多地博物馆陆续宣布取消闭馆日。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于今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推出取消闭馆日、延长开放时间、增加日参观预约数等惠民措施;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称每周一至周日均正常开放,不再设闭馆日等。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美术馆均选择在周一闭馆,周一成为不成文的博物馆闭馆日。

多地取消闭馆日的举措引发网友热议。有人点赞,“博物馆取消闭馆日,真是太好了,以后有空就能去‘涨知识’了”;有人担忧,“公共文化延时服务,资金、资源、服务跟得上吗?会不会白白增加运营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公共文化延时服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给群众带来了哪些便利,面临哪些困难?又该如何与群众生活“对表”、保障延时服务质量不下降?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4月5日22时,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潞云筑(24小时阅读区)内灯火通明,近30名读者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他们中有的是带着孩子的宝妈,有的是准备考研的大四学生,还有的是下了班过来充电的“打工人”。

《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图书馆看到,在这里,热水饮用区、卫生间(包括无障碍卫生间和母婴室)、自助售货机等一应俱全。不少受访的读者直言,“这种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满足了自己对‘涨知识’的需求,值得点赞”。

节假日、公休日、寒暑假期间延长开放时间,探索常态化延时、错时开放策略,开辟24小时服务阵地……近年来,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紧跟群众需求,不断推出错时、延时服务举措,以新的服务时空与群众文化生活“对表”。

与此同时,记者采访发现,运营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下降等,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导致一些观众的体验感降低,呼吁及时解决这一问题。

延时服务满足需求

“晚上8点多下班,回家也没什么事,不如在图书馆再多学习一会儿,多涨点新知识,不然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刘先生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程序员,谈及深夜待在图书馆的原因,他如是说。

记者与刘先生交流时看到,他的电脑上写满了代码。只见他时不时往太阳穴上抹几滴风油精,揉揉眼睛休息片刻后,再次投入学习中。

王先生住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附近,他每天下班比较早,空闲时间比较多。知道这家图书馆有24小时不打烊的阅读区后,他平均每周都会去三四次,周末有时会待到次日早上才走。

“夜晚的图书馆很安静,在这里看书我觉得很平静,这是我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王先生说。

晚上11点,记者离开潞云筑时发现,外面的路灯大多已关闭。只有这家深夜图书馆的小小亮光,陪伴着每一位读者。

在天津,也有几家营业到晚上9点甚至更晚的图书馆,比如天津市图书馆。

林女士是天津市图书馆的常客。半年前,她踏上考研之路,但在出租房看书周边环境比较嘈杂,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在单位看书既影响工作又怕被同事发现,影响不好。于是她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城市自习攻略”,发现这家图书馆提供延时服务。于是,每天下班后,她便来此备考,风雨无阻。

“图书馆基本上座无虚席,很多学生在这里认真复习,好像回到了大学时的自习教室。”林女士说。

4月6日20时,记者在天津市图书馆看到,延时区有300多个座位,上座率达七成以上:有放学还没回家在这里等着父母接送的学生,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下班了来充电的年轻人,还有高校的学生……

多地积极展开探索

早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错时开放、延时开放,鼓励开展夜间服务”。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近年来,多地推出相关措施,开展公共文化延时服务。

自2023年8月起,浙江宁波全市26家博物馆、图书馆开启延时服务,将每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开放时间延长至晚间9点。

从2024年“五一”假期开始,山东济南市、区两级共49处公共文化场馆每天开放服务时间延长至19时,51家泉城书房延长至21时。

2024年10月,上海市奉贤区启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增建奉贤图书馆“深夜书房”,开设市民艺术夜校,延长奉贤博物馆开放时间,满足群众8小时之外的精神文化需求。

前不久,天津图书馆探索延时开放新模式,推出了“天图夜读”夜间文化活动新品牌,涵盖艺术教育、职场技能提升、生活品鉴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法学系副教授夏云娇看来,公共文化延时、错时服务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打破时间限制,无论何种职业、作息习惯如何,每个人都有平等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让不同行业人群都能在合适的时间走进公共文化场馆,享受文化服务,减少因时间因素导致的文化服务获取不均,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对公众而言,可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元时间需求,让那些因工作、学习等原因白天无法前往的人群,如上班族、学生等,在下班后或放学后有机会参与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提升公众文化参与度。”夏云娇说。

她指出,对城市而言,公共文化场所延时开放,成为城市夜间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吸引市民和游客参与,带动周边文化消费,提升街区活力。对国家而言,公共文化延时服务可以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有利于文化强国建设。更多的开放时间意味着有更多机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像文化讲座、博物展览、非遗传承体验等。这些活动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加深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成果的了解与认识,能让更多观众领略历史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培养更多文化人才。

实际问题不容忽视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各地涌现出诸多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优秀案例,但实际运行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去年暑假,来自安徽的闫先生带家人去外省游玩时,提前预约了晚上参观博物馆。到馆后,闫先生发现讲解员人手不足,只能走马观花式自行参观。

“与白天相比,晚上的安保人员也要少些,有些不守规矩的游客会越过禁止线和用闪光灯拍照,这些不文明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闫先生说。

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勇向记者介绍,连云港市博物馆2024年在举办“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连云港站巡展期间,每天晚上延时开放至9点,最高单日接待4.2万人次。此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参观需求,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会增加运营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能源与维护成本等。延时开放需要更多人员,可能会要求员工轮班或加班,尤其对讲解人员及安保人员来说,排班压力比较大。其次,延时开放必然导致更多的水电消耗,照明、温湿度调控、多媒体设备等的运维成本也将相应增加。还会增加安全风险,尤其是晚上开放,对安全管理及应急措施等要求更高,涉及文物的安全,观众的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张勇说。

他还指出,延时服务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专业人员疲劳或者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中小馆来说,本来人手就紧张,财力也有限,不可能聘用更多人员,延时服务会导致工作时间增加,人员心理疲劳,导致日常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下降等,最终影响观众的体验。(法治日报 记者 张守坤)【编辑:梁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8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纳凉”成时尚,图书馆排长队甚至一座难求
...时间,南宁市各文化场馆颇受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图书馆出现了排长队甚至一座难求的现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凭借其清凉优雅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厚重典雅的文化
2023-07-28 10:31:00
“民生答卷”——德州市建成135个文化体验活动场所 累计举办900余场活动
...是大力提升市县文化场馆的设施水平,积极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及各城乡书房免费开放工作。持续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及城乡书房建设。扎实推进“一县一馆”博物馆建
2023-08-23 17:54:00
今年上半年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速位居东营市服务业榜首
...提档升级加快推动市县公共文化场馆更新升级,6处公共图书馆全部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县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建成非遗或文创展示空间,部分场馆建成数字文化体验空间,服务功能更
2024-10-16 10:13:00
...记者 江 耘“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近日,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举行的“宋韵今辉阅享书香”2024长三角图书馆之夜文化活动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嘉励以唐宋时
2024-05-24 03:16:00
武城:民生为本 增强群众幸福感
...,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及城乡书房免费开放工作,持续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城乡书房及灯塔书房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每个农家书屋每年投入资金不少于2000元,开展主题
2023-10-27 00:33:00
济宁市文化服务民生新闻发布会召开
...务效能显著提升。济宁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各类图书馆博物馆为基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为延伸补充,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形成了涵盖读书看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功能的公共
2023-12-09 11:24:00
民生粥|凉爽夏夜,无限生机
...年龄层的观众群体,该活动将持续到8月26日。苏州高新区图书馆组织“艺述夜课”阅读活动,邀请专业教师为大家讲解苏扇造型艺术、扇面制作技艺及扇面绘画技巧,让居民现场体验苏扇制作过
2023-08-13 09:53:00
两会一年间 | 这张民生答卷既有温度又有厚度
...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开放面积达到近90%。其中,城市图书馆藏书能力达800万册,将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单体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这一年里,各地文化场馆夜间“灯火
2024-02-29 22:55:00
随着“博物馆热”“图书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成了不少人休闲出游的热门选择。然而,大部分文化馆的开放时间与工作时间重合。“上班没时间去,下班想去却关门了”,成
2025-04-10 15:1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养老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依托烟台市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共同指导
2025-11-12 19:36:00
王正谱在沧州市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调研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落实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11月11日至12日
2025-11-12 19:45:00
11月12日从小店区教育局获悉,刘家堡乡洛阳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烹饪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烟火气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与魅力
2025-11-12 19:47:00
莒南县板泉镇中心小学举办国防教育演讲比赛
鲁网11月12日讯为厚植少年儿童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强国必有我”的远大理想,11月12日,莒南县板泉镇中心小学举办以“童心向国防
2025-11-12 16:32:00
鲁网11月12日讯平邑县郑城镇作为著名的"药材之乡",近年来依托金银花、山楂、党参等特色中药材种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2025-11-12 16:32:00
徐家楼街道宅子村背街小巷硬化工程续工 补齐民生道路短板
鲁网11月12日讯“以前这条小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没法走,现在终于要修了,以后出门可方便多了!”看着施工队进场划线、清理路面
2025-11-12 16:32:00
大皖新闻讯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怎样提升,产业培育有哪些创新举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安徽工业如何绿色低碳转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怎样发展壮大……在11月12日上午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
2025-11-12 16:33:00
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东方御园社区开展“文化惠民 情暖社区”文艺汇演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拉近邻里情谊,近日,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东方御园社区联合九歌梆子剧团开展“文化惠民 情暖社区”文艺汇演活动
2025-11-12 16:34:00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师生在2025年山东省“技能兴鲁”研学旅游指导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鲁网11月12日讯近日,2025年山东省“技能兴鲁”研学旅游指导师职业竞赛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落下帷幕,学院财经系教师郝天齐
2025-11-12 16:34:00
雨污分流“小切口” 托起万家庄村“大幸福”
鲁网11月12日讯近日,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的街头巷尾多了一道道忙碌的施工身影,挖掘机有序作业,工人们正加紧铺设地下管网
2025-11-12 16:34:00
鲁网11月12日讯为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近日,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组织工作人员以入户走访的方式深入开展排查矛盾纠纷与普法宣传工作
2025-11-12 16:34:00
鲁网11月12日讯“这张‘食品经营许可简易续证’的明白纸,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生意一忙,真容易忘了证照到期这回事。”在青岛市崂山区海信·财智谷食百味美食城
2025-11-12 16:35:00
信阳:委员下沉网格 居民幸福满格丨贯彻落实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从争论不休的“飞线充电”难题,到引进第三方公司新建11处充电桩;从搭建政企平台,到推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信阳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2025-11-12 16:35:00
全会精神“声”入人心 泰安高新区石灰官庄社区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11月10日,石灰官庄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学思践悟全会精神 凝心聚力共建社区”主题宣讲活动,用“接地气
2025-11-12 16:36:00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学子在首届山东省大学生消防安全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鲁网11月12日讯11月8日,首届山东省大学生消防安全技能大赛在日照落幕。山东服装职业学院组建的参赛队伍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
2025-11-12 1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