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绍兴为什么如此重视大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16: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绍兴为什么如此重视大禹

大禹作为治水英雄,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

近些年,一群极富创新、勇毅笃行的人,将大禹治水在中华大地上的足迹一一勾勒出来。编制《中国禹迹图》是一次创新,是一项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件。

地图,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交流最古老的信息载体之一,它如同桥梁,直观又抽象地连接了人们脑海中的空间方位信息与现实世界里的地理信息。北宋《禹迹图》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千年之后,再续《禹迹图》,是绍兴文化的创新之举。

2006年5月,“大禹祭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三十年来,虽然绍兴始终没有停止对大禹文化的研究、传播和弘扬,但遗憾的是,绍兴也一直没有系统实施过大禹文化的区域串联和城市链接,直到2017年底。那是一次大禹文化的中日交流互鉴活动,《日本禹王遗迹分布图》给了我们很大启迪,我们强烈意识到,寻找禹迹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探索,绍兴需要迅速行动,对区域乃至全国的禹迹进行必要的溯源和挖掘。2018年谷雨日前夕,我国第一张完备、系统编入大禹文化在绍兴文化遗产的区域性分布图《绍兴禹迹图》如期发布。2019年4月,《浙江禹迹图》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30余万字的著作,不仅有正图,还有大量的考释和附录。全图对浙江省10.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按八大流域和地形地貌划分,标注禹迹位置。2021年6月,绍兴实施禹迹标识落地项目,对市域内64个核心禹迹点设置“禹迹桩”,通过“禹迹桩”二维码,大众扫码可观包括地理位置、简介、图录、照片、附则等在内的绍兴禹迹大全,实现全程导览。

绍兴为什么如此重视大禹

持续地创新与实践,如同深挖一口井,正待泉涌井喷。大家的努力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加持、加盟,绍兴“大禹文化高地”也渐渐架构起来。

“禹迹”是根据史料中,有关大禹治水及其他活动足迹、传说的记载,至今留存的有关大禹的祭祀活动、纪念建筑设施、地物表征、碑刻、题刻、地名遗存物等不可移动的自然、历史物质遗存、遗址、遗迹,还可包括少量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从历史价值看,大禹治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禹迹遍布中国大地,我们寻找禹迹,就是寻找文明的根脉,寻找我们从哪里而来这一重大命题。从文化现象看,寻访、收集、梳理大禹的行踪和相关古迹,不仅要去验证是否真有大禹其人,是否到过此地,而且要通过大禹这个符号,去探究古人的心灵画像和精神脉络。禹迹在千年的传承中,成为中华精神的象征,在不同时期焕发着自己的力量。大禹科学治水、忘我、无私的精神,应该有具体的承载物,让数千年的故事深深植根在中华大地上。庙寺、石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习俗风情等都是珍贵的文化遗存,通过对各式各样禹迹的挖掘、研究,可更好地把大禹精神提炼出来。这正是《中国禹迹图》标识导读出版的特殊意义和启示。

追寻古老的华夏文明,不能轻易否认民间传说和故事。我们要善于通过故事传说、民情民俗发现更多的中华故事。禹的故事和传说既有典籍、文献记载,也有民俗民风中代代相传,我们通过对禹的“足迹”的寻找,可为未来考古寻找中华文明源头奠定基础。

文化是每座城市的灵魂,文化也是链接城市间的纽带。这些年,绍兴已用文化符号链接了众多城市,建立了有内容、可持续的系列朋友圈。如开展“鲁迅与世界文豪‘大师对话’”,把鲁迅故乡与世界文豪们的故乡链接起来,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一个生动案例。又如,用阳明遗址考古、阳明故居修复和阳明文化论坛,链接起了全国二十余个阳明足迹城市,激活了这些城市的全域研学旅游,等等。《中国禹迹图》标识导读的编制、出版,无疑为纳入大禹文化版图的城市提供了可转化、可持续的文化IP,更给这些城市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从绍兴和越来越多的城市的实践看,探索用故事、文学、艺术、地图和项目等诸多力量,架构文态空间,激活文化资源,为未来盘活更多文化标识、做深文旅融合文章提供了更多可能。

中华民族有太多文化符号需要梳理、解码、挖掘。通过禹迹遗存,全面保护、创新文化线路,由一张图向多张图转换,由一个符号向多个符号复制,从而推动各个城市的共同发展。这种由《中国禹迹图》引发的文化创新,理应成为中国城市中,文化资源转化、城市链接互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禹迹图导读》出版  收录禹迹点651处
...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收录的禹迹点达到651处。位于绍兴的大禹陵。项菁 摄大禹是中华民族治水英雄,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千百年来,中国学者不断探寻禹迹,传承弘扬大禹精神,比如北
2024-04-02 17:41:00
大禹陵为何却没有具体的陵墓位置
...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是越王勾践的故都,更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功成名就之地。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尽管大禹陵在绍兴,却没有一个确切的陵墓位置。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秘密和文
2024-04-27 21:25:00
如何看懂《康熙南巡图》
清初,曾有一个画卷,展现了杭州钱塘江边到绍兴大禹陵沿途的美景。这就是清初著名画家王翚带领弟子和众多宫廷画家共同完成的《康熙南巡图》第九卷。《康熙南巡图》是表现康熙皇帝1689年第
2023-10-27 19:55:00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浙东古运河 千里泛清波
... 悠悠文脉浙东运河是吴越文化的生发和传播之地。相传大禹治水两次来越,第一次毕功于了溪,更名茅山为会稽;第二次崩葬于会稽,于是会稽山下有了“山川灵秀、殿宇宏壮”的大禹陵。自秦朝
2023-09-23 11:39:00
准考证变“通行证” 毕业游来“浙”里
...等福利,准考证摇身一变成了景区的“通行证”。在绍兴大禹陵景区,来自山东的高三毕业生凌柯毓喜欢历史,特意将绍兴作为毕业旅行的首站。高三毕业生 凌柯毓:我很久以前就喜欢绍兴这个地
2025-06-18 14:53:00
海峡两岸40余名专家学者聚首北川 共话大禹家风家训建设
...新闻网消息(记者 刘佳慧 摄影报道)7月22日,海峡两岸大禹家风家训专题研讨会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举行。来自海峡两岸4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大禹家风传承与清廉建设研讨
2023-07-22 23:34:00
潍坊市博物馆专家出席首届具丘山大禹文化学术交流会议
鲁网10月14日讯为深入挖掘大禹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4年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共德州市
2024-10-14 11:54:00
老外看浙江:网络大城市缘何打造全球“枢纽”?
...”。不光是鲁迅,拥有2500余年建城史的绍兴,已孕育以大禹文化、书法文化、黄酒文化、鲁迅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脉络。“网络大城市强调联结、联动,文化就是关键角色。”徐国峰举例说,
2022-12-19 14:33:00
寻禹·探源是历史赋予 当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兴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禹迹图》总策划 何俊杰大禹生活于距今4100多年前,是中华文明曙光喷薄而生前的英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而有征的上古人物,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
2023-09-28 09: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