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夏末秋初,一场与“热射病”的生死较量在泰安市中心医院综合ICU一区紧张上演。一名因在户外高温下劳作而突发高热、意识昏迷的危重患者被紧急送入科室,体温高达41.6℃,命悬一线。
初入ICU:病情危重,生命亮起红灯
患者入院时已陷入昏迷,并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医疗团队当机立断,为其进行了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诊断结果触目惊心:热射病、休克、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横纹肌溶解…… 一系列危重诊断意味着救治之路必将充满荆棘。
救治波折:首次拔管失败,团队迎难而上
在ICU团队的全力救治下,患者的病情曾一度出现曙光。患者逐渐清醒,9月2日,科室为患者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然而,疾病的顽固超出了预期,三天后,因患者血氧饱和度再次下降,患者不得不第二次接受气管插管。这对患者和家属的信心是一次打击,但也让医护人员更加坚定了“不放弃任何希望”的信念。
多学科发力:护理先行,康复早期介入
为了尽快帮助患者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避免气管切开,科室组建了由ICU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医疗团队。
护理团队加强了气道管理和精细化排痰,是守在床边的“哨兵”。
呼吸治疗师精准调节呼吸机参数,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抗阻训练,超声监测患者膈肌厚度、移动度等参数,为患者脱机积蓄力量。
康复团队更是将康复“前移”,在患者还带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情况下,每日协助他床边坐起、下床站立锻炼。这不仅是体能的锻炼,更是点燃他求生意志的火焰。
重获新生:成功拔管,顺利转科康复
在多学科的努力下,终于浇灌出生命的奇迹。9月18日,经历近一个月的呼吸支持后,医护团队再次为患者拔除了气管插管。这一次,他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牢牢维持在理想水平!拔管成功,标志着患者闯过了最危险的关口,避免了失能的风险,减少了患者家庭的负担和痛苦。不久后,患者病情稳定,顺利转至康复科进行后续治疗。
这场生命的接力,充分展现了医院ICU在救治极危重患者方面的综合实力,更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巨大优势。尤其是呼吸治疗与康复的早期深度介入,为患者的成功脱机和功能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团队不言弃的坚守与付出。为生命护航,始终在路上!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3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