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吕 同 通讯员 李桥桥 吴 蔚
本报讯 喝完的饮料瓶、用完的洗衣液桶、旧毛线、旧扑克牌、旧报纸、剥下的玉米壳……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家住嘉兴经开区嘉北街道友谊社区的韩彩桂可不这么认为:“废品是人为定义,只要有用处就不是废品!”在她的手里,这些都是宝贝。
这不,旧毛线、饮料瓶底摇身一变,就成了嘉兴的著名景点——三塔。它的“屋顶”是用毛线缠绕废铁丝做成的;串起的小珠子形成半圆形的“窗户”,包裹住圆形的饮料瓶底,像极了有着围栏的“观赏平台”;串在“房梁”末端的珍珠以其饱满的圆形,形成高高翘起的弧度,“屋檐”又一下子变得惟妙惟肖;玩具上的葫芦配饰,不规则的外形又恰到好处地模仿出“塔刹”复杂结构。当然,还少不了用两个大的塑料垫片做成的基座,再用毛线包裹住一根废弃木棒贯穿中心,至此,活灵活现的“三塔”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三塔路是我以前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当提及创作“三塔”手工作品的初衷,韩彩桂往日的回忆就像电影一般涌现,“每天走累了就在塔下坐着休息一会儿,所以对三塔的感情特别深,做手工也首先想到了它。”
年轻时的韩彩桂就是巧手达人,做着与毛线有关的工作。2007年退休后,她担任嘉兴市老年大学经开区教学点匠心手工班的教师。2019年,深受垃圾分类环保理念的影响,一直将这份热爱延续至今的她,便开始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做手工。
除了“三塔”,还有洗衣液桶做成的装饰花篮、扑克牌做成的果盘盒和储物盒、丝袜做成的鸽子摆件、餐巾纸和布条做成的提灯……多年来,韩彩桂用看似平凡的废弃品,创作出不同风格手工作品已经不下100件。
“起初,制作这些手工更多是出于爱好。我们这代人不舍得扔东西,有些物品改造完成后使我很有成就感。慢慢地,作品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我也越来越有动力坚持下去。”现在,除了自己制作,韩彩桂也会趁寒暑假在社区里教小朋友制作。
“韩老师,看我做的‘手枪’,帅不帅!”“韩老师,看我做的玉米壳蜻蜓好不好?”……嘉北街道友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室内的桌子上,剪刀、三角尺等工具早已准备好,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正在进行。这节课的主题就是“变废为宝”。韩彩桂在讲课时容光焕发,一点都看不出她已经66岁。课堂上气氛活跃,笑声不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创作,原本平凡无奇的废旧物品经过一番改造焕发了生机,令人眼前一亮。
在她看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并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是新时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她积极参加各种手工展及公益活动,同时担任嘉兴经开区嘉北街道友谊社区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宣教点志愿讲师,通过活动结识更多热爱生活的朋友,交流手工制作的经验,以积极有趣的生活态度影响更多人。
旁人眼中的废品在韩彩桂的手中变成了工艺品,韩彩桂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如何做手工,更是分享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她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颠覆“废品”的定义,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