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3 21: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简单来说,如果大规模调兵到西,藏与尼泊尔作战,钱粮耗费实在太大了,而黑龙江有克制尼泊尔的索伦、达斡尔兵,虽然到西,藏的路途更加遥远,但还是要划算得多。

01,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让乾隆帝不想大动干戈。

十八世纪初期,尼泊尔分为几十个相互独立的部族,其中有些部族在雍正时期,曾派人向清朝上贡,与清朝的关系还不错。

后来,一个叫做廓尔喀的部族逐渐崛起,陆续征服了其他部族,建立了一个统一王朝,被称为尼泊尔王国,或者廓尔喀王国。

我们都知道,尼泊尔是个山地国家,平原非常稀少,这就造成“国内之民难于自给,亦必别觅出口”,尼泊尔走对外扩张的道路,是当时一种必然选择。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尼泊尔新任国王喇纳巴都尔继位,由于他年纪很小,以此由叔叔巴都尔萨野,巴都尔萨野掌握权力之后,入侵西,藏的野心逐渐膨胀。

乾隆五十三年,尼泊尔发三千廓尔喀兵入侵西,藏,占领了之聂拉木、济咙宗(今西,藏吉隆东南)、宗喀宗(今吉隆)等地,并对噶尔宗(今西,藏定日)展开围攻。

乾隆帝非常重视这件事,便派遣钦差大臣巴忠奔赴西,藏主持用兵,当时西,藏境内驻扎有四千多八旗和藏兵,乾隆帝又调派绿营兵、八旗兵共计五千余人分两路入藏。,

清军日夜兼程奔赴前线后,却一个廓尔喀兵都没有看到,原来达赖,喇嘛、驻藏大臣雅满泰等人早在清军抵达之前,已经私底下与尼泊尔达成协议,约定西,藏每年向尼泊尔交纳元宝300锭,用于聂拉木、济咙宗、宗喀宗三地的赎金,尼泊尔则马上退兵。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清军已经在救援的路上了,为何西,藏当局及驻藏大臣这么迫不及待地议和呢?

其实,当时很多西,藏地方实力派人物一直在欺压尼泊尔,甚至故意制造贸易纠纷,尼泊尔发起对西,藏的战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复仇,西,藏当局不愿意朝廷知道个中详情,从而受到处罚,因此私自议和。

再一个就是,尼泊尔的廓尔喀兵人数虽然少,但战斗力很强,擅长山地作战和近距离搏斗,他们使用的廓尔喀弯刀,也是让人闻风丧胆地存在。

西,藏地方实力派人物担心清军还没到,西,藏就被尼泊尔占领了,从而损害自身利益,这才赶紧跟尼泊尔议和。

但是,对于私自与尼泊尔衣私自议和这件事,无论是达赖,喇嘛,还是驻藏大臣,都选择向朝廷隐瞒,而是上报说在清军主力抵达之前,他们已经收复失地了。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不过,清军入藏虽然没有跟尼泊尔交战,但前后也耗费了多达一百多万两白银的军费,好在结果让乾隆帝感到满意,他这才没有发作。

乾隆五十五年,尼泊尔派遣使者到西,藏索要当年应缴纳的赎金,达赖,喇嘛不想继续给了,于是果断拒绝。

后来,尼泊尔使者又提出,请求清廷赏赐尼泊尔国王俸禄及土地,作为不再缴纳赎金的替代条件,但被新任驻藏大臣普福一口回绝,因为这件事根本就不能让朝廷知道。

事实上,那时候清廷驻扎西,藏的官员,早就被乾隆帝替换得差不多了,但这些人毫无例外都选择继续隐瞒事实,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一旦上奏朝廷,那西,藏政坛又将是一场地震。

尼泊尔没有捞到好处,感到非常不甘心,于是在乾隆五十六年八月再次入侵西,藏,很快就占领了多座城池,并于九月初占领日喀则。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而在此之前,新任驻藏大臣已经带着年仅十岁的七世班禅逃到了拉萨,后来又准备带着班禅和达赖,喇嘛逃往青海,但被班禅和达赖,喇嘛拒绝。

廓尔喀兵进入日喀则的札什伦布寺,这里从康熙时期开始,就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廓尔喀兵将寺内金银财宝洗劫一空,就连清廷册封六世班禅的金册也被抢走了,简直是奇耻大辱。

西,藏实力派人物及驻藏大臣意识到,这一次尼泊尔是动真格的,便不敢再隐瞒了,于是火速上奏朝廷,请求乾隆帝派兵援助。

很快,乾隆帝就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第二年春节再发起战争,是当时最好的选择,理由有以下几个:

第一,冬天就快要来了,尼泊尔军队驻扎在后藏,肯定无法进入前藏,即便清军立马派兵入藏作战,尼泊尔军队得知消息后,极有可能立马逃走,这样不就又白跑一趟吗?

第二,驻扎西,藏的将领能力都不怎么样,士兵战斗力也不强,需要调遣一位能征惯战的将领率军前往才行,而刚刚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的两广总督福康安就是个合适的选择,只不过他当时人在南方,入京需要时间,再加上战争准备时间很长,因此无法马上入藏;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第三,乾隆帝认为,尼泊尔向来不太安分,这一次必须一战就将尼泊尔打趴下才行,因此不可操之过急,还需要认真研判局势、制定对策才行,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第四,西,藏路途遥远,大军远征必定耗费无数钱粮,对于一个小小的尼泊尔,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

当年九月,福康安返回北京,乾隆帝与之商议之后,最终决定不从内地大规模调遣军队前往西,藏平乱,而是从距离西,藏二千里之外的黑龙江调兵前往。

九月底,乌什哈达、岱森保率领的黑龙江兵也抵达了北京,福康安检阅军队之后,便于九月二十九日从北京出发,准备经山西、陕西、甘肃到青海,然后从青海入藏。

那么,千里迢迢从黑龙江调兵入藏,乾隆帝和福康安是如何考虑的呢?

02,彪悍的达斡尔兵,是击败尼泊尔的利器。

当时,福康安从北京出发的时候,除了一些随从、副手海兰察率领的一百名侍卫之外,就只有乌什哈达、岱森保率领的一千五百名索伦、达斡尔兵了。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我们可以发现,福康安带的兵非常少,这么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军队行进速度快,耗费的粮饷也很少。

但问题是,这么点兵能够击败强悍的廓尔喀兵吗?

如果我们了解到索伦、达斡尔是怎样的民族,我们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索伦,其实是清朝对鄂温克族的旧称,清朝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索伦这个词本身就有先锋、射手的含义,可见鄂温克族天生就是战斗民族,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将索伦编旗设佐了,让索伦部落跟着满人南征北战,而索伦部落的表现十分优秀,为后金及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清朝中前期,索伦部落参与了非常多保家卫国的军事行动,是满清对东北地区统治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

而索伦部落之所以这么能征善战,是因为他们以狩猎为生,民风彪悍,而且抗寒能力很强,是天生的战士。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达斡尔与索伦一样,早在后金建立之前,就被满人征服了,被迁往黑龙江嫩江流域居住,清朝时期多次抵御沙俄入侵,曾打得号称世界最强骑兵的哥萨克起兵满地找牙,还在雅克萨之役中击败强大的沙俄军队,可见达斡尔兵的战斗力也十分强悍。

索伦和达斡尔都不是人口众多的大民族,但这两个民族都能征善战,因此受到了乾隆帝和福康安的重视,他们认为只需要少量索伦、达斡尔兵,外加清朝驻藏军队,就可以轻易击败廓尔喀兵。

并且,相比于从内地调遣大规模军队入藏,用索伦、达斡尔兵显然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都说乾隆帝为了打胜仗不惜钱,这个说法其实有失公允。

不过,福康安的入藏之路并不顺利,他快要进入青海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了,当时青海口外已经冰雪封天了,不利于军队前行,为此乾隆帝还特意下旨让他改道而行,还说一路上有驿站,可以保障补给。

不过,福康安认为军情紧急,必须尽早入藏谋划,因此坚持从西宁入藏,但走到半路上粮食快吃完了,马匹也没有青草可吃,情况一度十分危急,好在索伦、达斡尔兵耐寒,又打了些野味充饥,这才活了下来。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更要命的是,当时负责运粮的布政使是和珅的人,和珅与福康安是死对头,想要置福康安于死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和珅不让负责运粮的布政使及时将粮食送给福康安,“欲绝其饷以令其自毙”,这就让福康安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眼看粮食久久运不上来,福康安在艰难抵达西宁之后,决定先轻装简从入藏,大部队则在完成补给后再入藏。

十二月一日,福康安从西宁出发,第二年正月二十日抵达拉萨,从西宁到拉萨全程近五千里,寒冬兼程,越过世界屋脊,福康安只花了不到五十天就走完了,这在当时是旷古未有之举。

福康安抵达拉萨之后,由于大部队还没到,他便先行接见了班禅和达赖,喇嘛,制定了一系列保卫西,藏的措施,从而稳定了人心,为随后的军事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直到当年三月,大部队才抵达拉萨,其实当时西,藏有驻藏清军一万六千余八旗、藏兵,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显然不怎么强,因此福康安选择等待索伦、达斡尔兵抵达后,再出兵攻打尼泊尔。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事实上,能够冒着严冬走到拉萨,已经能够证明索伦、达斡尔兵的强悍的,但这支只有一千五百余人的部队在抵达拉萨之后,战斗愿望依然十分强烈,他们纷纷请求出战,但福康安并没有急着发兵,而是先派人到后藏查看了地形和敌情。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福康安于四月下令发兵进攻尼泊尔军队,那索伦、达斡尔兵的表现如何呢?

03,索伦、达斡尔兵摧枯拉朽般击败尼泊尔,扬国威于外。

当时,福康安侦查到尼泊尔军队驻扎在擦木,一个两山夹峙,中亘山梁的地方,尼泊尔军队军队就驻扎在高山上,八旗、藏兵显然不擅长这种地形作战,福康安便将索伦、达斡尔兵分为五个小队,向山上的敌人营寨发起进攻。

索伦、达斡尔人打猎的时候经常在山林里穿梭,相对而言比较适应山地作战,并且他们身体强壮、体力充沛,又十分耐寒,还擅长近距离搏斗,因此他们与廓尔喀兵刚一交战,就展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廓尔喀兵很快就开始溃败,向济咙方向逃去。

福康安片刻不停歇,下令索伦、达斡尔兵乘胜追击,很快就攻下了济咙,杀敌六百余人,俘虏两百余人,廓尔喀兵在他们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随后,福康安又指挥军队继续作战,最终将尼泊尔军队赶到国境之外了,清军取得了完胜。

战事到此本该结束了,但得知胜利消息的乾隆帝感到志得意满,便又下达了一道圣旨,让福康安指挥军队进入尼泊尔境内作战,务必战领其首都,迫使其归降,从而实现永久和平。

五月十三日,福康安再次出征,索伦、达斡尔兵冲锋在前,八旗、藏兵在后,于八月打到距离尼泊尔首部不足一百里的雍雅。

在此期间,清军多次与尼泊尔交战,每次都取得了胜利,只有一次在路过森林的时候,尼泊尔派人四面防火,八旗、藏兵许多人被烧死,只有索伦、达斡尔兵因为机警而逃离,损失并不是很大。

尼泊尔军队一败再败,这让尼泊尔国王喇纳巴都尔惶恐万分,他连忙派人到印度孟加拉,请求英国东印度公司出手相助,但被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喇纳巴都尔便派人向福康安求和,但福康安觉得还没打过瘾,于是以尼泊尔诈降为由,下令大军继续向尼泊尔首都进发。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不过,让福康安没想到的是,他太过于乐观了,也被巨大的胜利冲昏头脑,竟然自比诸葛亮,认为只要继续进军,就能“势如破竹,旦夕可奏功”。

由于福康安太过自信,将士们也有所懈怠,尼泊尔趁机发起偷袭,致使清军损失惨重,要不是索伦、达斡尔兵拼死战斗,将尼泊尔军队给击退了,清军可真就危险了。

恰在此时,尼泊尔开始下起大雨,再加上将士们不适应尼泊尔的气候,因此很多人染病去世。

军队遭遇重大损失,让福康安感到很是懊悔,于是连忙派人联络尼泊尔,表示愿意接受议和,尼泊尔那时候也是强弩之末,见福康安态度松动,便派人到清军大营投降。

八月初八,廓尔喀管事头人噶箕第乌达特塔巴来到清军大营,代表尼泊尔国王、摄政王向清军请降,福康安准其归降,同时要求尼泊尔退还所有掠夺的财物,并许诺永远不侵犯西,藏,第乌达特塔巴表示同意。

十九日,福康安举行了受降仪式,三天后就率军返回西,藏,至此战事全部结束,史称廓尔喀之役。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从黑龙江发兵

看完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清军没有攻占尼泊尔首都,但结果还是很理想的,可见乾隆帝舍近求远,从黑龙江调遣索伦、达斡尔兵到西,藏,这个选择是很正确的,因为索伦、达斡尔兵战斗力强悍,足以击败廓尔喀兵。

并且,整个战争期间,清军耗费的军费也不过百余万两,如果乾隆帝从内地调遣八旗、绿营大军入藏,那军费开支势必要高得多,而且未必能够取胜。

我个人揣测,乾隆帝或许有这样一个心思,如果从内地调遣大军入藏无法取胜的话,不但空耗钱粮,而且脸上无光;但如果调遣索伦、达斡尔兵入藏,胜算可能更大,即便最终失利了,那面子上也还过得去,还可以再采取补救措施。

而索伦、达斡尔兵并没有让乾隆帝失望,他们在战争期间的表现非常好,只损失了几百人,大多数人后来都回到了黑龙江,正是因为他们的贡献,清朝对西,藏的统治地位变得更加稳固了。

再后来,清政府在黑龙江一带组建了八个旗的兵力,其中索伦、达斡尔兵占到了一半以上,被调配到齐齐哈尔、墨尔根、瑷珲这三座军事重镇驻防,在与沙俄的对抗中立下汗马功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远必诛,翻山越岭在福康安和海兰察的指挥下,成功反击尼泊尔,让尼泊尔对清朝俯首称臣。在缺少现代化后勤和工业的18世纪,清朝是如何翻越喜马拉雅山而大获全胜的?乾隆帝这个事情要从以
2024-04-28 09:52:00
聊聊清代的索伦猛将和索伦兵
...南半岛、台湾岛、新疆、外蒙、陕西、甘肃、青藏高原、尼泊尔、江苏、安徽……他们击败的对手包括:俄国人、喀尔喀蒙古人、准噶尔蒙古人、藏军、回军、缅军、尼泊尔火枪手、白莲教军、太平
2024-06-21 15:55:00
雪域远征尼泊尔:清朝军队为何可以在青藏高原上乘风破浪?
...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中的最后一役,清军平定廓尔喀(尼泊尔)之役向来是清王朝历史上可圈可点的战例典范。对中国地理版图具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从内地到
2023-10-20 16:33:00
杨遇春大小战斗数百场,为何未曾受伤
...遇春翻越喜马拉雅山,屡次率兵冲杀,斩首数百人,深入尼泊尔,迫使对手投降。平定川楚之战,杨遇春率40人充当敢死队,翻山越岭,突袭敌军大营,俘虏一千余人,令主帅福康安大开眼界。作
2024-07-13 19:23:00
海兰察从马夫到一等公,励志逆袭,被评乾隆朝武臣之冠
...驱廓保藏战役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大举入侵西藏,将扎什伦布寺洗劫一空,一场国家层面的实力比拼随之开始。福康安受命帅军出征,他选的副统帅仍是海兰察,
2023-02-17 21:30:00
乾隆十全武功最后的见证人是谁
...1791年),额勒登保跟随福康安、海兰察远征廓尔喀(今尼泊尔),累功至都统兼护军统领。当时,满洲名将如云,额勒登保虽骁勇善战,但一直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也就无法立下不世之功,
2023-07-12 22:00:00
清朝历代皇帝都赞不绝口的索伦兵,究竟有多厉害?
...影响下,索伦部大量人口向嫩江地区迁移。之后清朝设立黑龙江将军,设都统、副都统,对黑龙江地区进行管理,使索伦与满洲变成了主属关系。索伦兵几乎参加过整个清朝所有大规模的战争。康熙
2023-01-30 16:51:00
回顾:满清八旗曾强大,但腐败下滑,索伦军队虽人少缺战斗能力强
...战和廓尔喀灭国战中,索伦兵同样活跃在战场上。甚至在尼泊尔作战期间,尽管征讨军已经做好了准备,乾隆仍命令他们在原地等待远在千里之外的1000名索伦兵的到来。最终结果显然是清朝取
2024-08-10 21:38:00
他是乾隆朝第一悍将,箭法独步天下
...到底是谁呢?一、索伦神箭此人名叫海兰察,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流域,他虽然后来被编入满洲镶黄旗,但其实他是索伦人,也就是今天的鄂温克人。随着八旗兵的腐化堕落,清朝更加依赖东北的索伦
2023-07-26 15: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