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随着2023年报的陆续披露,六家国有大行的“成绩单”已全部揭晓。从总体数据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行业营收已步入负增长。
2023年,国有六大行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38万亿元,每日盈利约37.72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53万亿元,其中,工行及建行营收增速均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3.7%及1.79%。
受市场利率下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国有六大行去年净息差(即净利息收益率)继续收窄,工行、建行下行幅度相对较大,均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基点。
工行、建行营收下滑
相较于2022年,2023年国有六大行资产规模排名发生变化,农行去年总资产超过建行,仅次于工行,位列六大行第二名。
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农行总资产为39.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5%;建行资产总额为38.32万亿元,增幅10.76%。
营业收入方面,去年,中行成为六家国有大行中营收增速最高的银行,该行实现营收6228.89亿元,同比增长6.41%;邮储银行营收3425.07亿元,同比增速2.25%;交行营收增速维持0.31%的正增长,营收为2575.95亿元;农行营收6948.28亿元,同比微增0.03%。
六大行中,工行、建行去年营收增速有所下滑,前者实现营收8430.7亿元,同比下降3.7%;后者营收7697.36亿元,同比减少1.79%。
工行年报显示,该行去年利息净收入6550.13亿元,比上年减少369.72亿元,下降5.3%,占营收的比重达77.7%。此外,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93.57亿元,减少99.68亿元,下降7.7%。
对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的原因,该行年报解释为受资本市场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因素影响,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对公理财、资产托管等业务收入有所减少;担保及承诺业务费率下降,收入有所减少。
建行年报显示,该行去年实现利息净收入6172.33亿元,较上年减少264.36亿元,降幅为4.11%;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80.19%。
另外,建行方面指出,2023年,集团继续落实减费让利要求、支持实体经济,主动推动业务转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57.46亿元,较上年减少3.39亿元,降幅0.2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对营业收入比率为15.04%。
从净利润上看,“宇宙行”工行归母净利润规模仍然最高,达3639.93亿元,同比增长0.8%,但增速幅度有所趋缓;建行紧随其后,归母净利润为3326.53亿元,同比增长2.44%;农行、中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9%、2.38%;交行、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0.68%、1.23%。
建行、交行、邮储房地产业不良率抬升
根据年报,去年,国有六大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基本稳定,不良贷款率较2022年末均有所下降。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六大行中最低,为0.8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中行不良贷款率为1.27%,下降0.05个百分点,降幅最大;农行、交行不良贷款率均为1.33%,分别下降0.04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36%,下降0.02个百分点;建行不良贷款率为1.37%,下降0.0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国有六大行去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均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建行及工行增加额超过300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加324.31亿元和323.32亿元。
截至去年末,工行、农行和中行房地产业不良率分别为5.37%、5.42%和5.51%,较2022年末的6.14%、5.48%和7.23%有所下降;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分别为5.64%、4.99%和2.45%,较2022年末的4.36%、2.8%和1.45%有所上升。
六大行均在年报中指出,将加大资产质量管控力度,前瞻、主动管控资产质量。妥善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序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
同时,多家大行高管也在2023业绩发布会上谈及房地产领域相关问题。农行董事长谷澍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出三个稳住,即稳住资产质量、稳住净息差、稳住中间业务服务的价值贡献。他强调,一家银行长期、短期经营得好,最关键的是要稳住资产质量,如果没有好的资产质量,即使当期有一定盈利,长期定会出现问题,因此要稳住资产质量。
王景武在发布会上表示:“在房地产领域,工行坚持区域、客户、项目三位一体的资产选择标准,从‘增防化治’四个方面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分散多元均衡的房地产投融资结构。我们坚持管好存量、精准化险,加大风险房企和项目的处置出清力度,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可控。”
交行副行长殷久勇称:“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撑,房地产市场将逐步企稳回暖。但从目前来看,特别是1-2月,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房地产销售情况看,市场销售依然比较低迷,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风险仍在出清过程之中,房地产风险管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净息差集体下降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银行业净息差为1.69%,首次低于1.70%,较前三季度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净息差降至1.62%,资产利润率降至0.79%。
具体来看,各行去年四季度末净息差均进一步收窄,除邮储银行净息差继续保持在2%以上外,其余五大行净息差均已降至1.7%及以下,其中交通银行降至1.3%以下,为1.28%。相比2022年末,工行、建行、农行净息差降幅超过30BP,中行、邮储、交行降幅分别为17BP、19BP、20BP。
对于净息差下滑,各行普遍提到了资产、负债端的双重影响。
建行在年报中表示,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存量贷款利率重定价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因市场利率下行,债券投资收益率低于上年;存款付息水平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保持刚性。集团将密切关注经营环境变化,加强动态监测与风险预判,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综合化和差异化定价管理、拓展低成本资金,持续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巩固管理成果,保持净利息收益率在同业较优水平。
农行解释称,一是受本行支持实体经济、LPR下调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存量资产持续重定价等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二是受市场环境影响,付息负债付息率上升。
交通银行则提到,一是资产利率因素。一方面,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调以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推进,存量资产收益率整体下行;另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叠加持续减费让利影响,新发放贷款利率继续下降。二是资产结构因素。居民消费意愿疲软及房地产市场低迷,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及住房贷款占比下降。三是负债因素。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影响,居民储蓄偏好较强,对基金、保险、理财投资产生挤出效应,银行存款延续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存款定价的下降并未导致整体负债成本等量下行。
反映到收入结构上,规模高增“以量补价”抵消了部分息差拖累,但除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保持正增长,其余四大行利息净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总体下降了2.63%。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下降5.3%、4.11%、3.1%、3.39%。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