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李白骑驴闯县衙,写下诗后扬长而去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7 21:2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朝诗坛之上,李白、杜甫的名气是最为响亮的,地位是最为崇高的。但在他们的生前,境遇却又不太一样。杜甫并不为人所重视,终其一生诗名并不算显达,而李白则是全民偶像,倾倒大唐众生,甚至包括了唐玄宗。

李隆基亲自迎接李白,并封他为翰林待诏的时光,是李白人生的巅峰。他一生对于功名,都是孜孜以求的,这正好有机会接触到最顶层的贵族集团。然而,这同样也是李白人生的低谷。他只不过是充当一名御用文人的角色,对于唐玄宗来说,李白与梨园弟子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李白也看出了这一点,并向唐玄宗请求辞归,也求仁得仁地被赐金放还。正是这个明智的决定,延续了李白的文学生涯,让这棵大唐最为繁茂的大树,不至于在温室中枯萎,不至于沦落到宋之问那种御用文人的档次。

很少人能够看到李白离开长安的重大意义,它不仅是奉送了中国文化史更多雄浑伟大的篇章,更是展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傲骨。一位绝世的天才,不为富足无忧的生活而卑躬屈膝,不随波逐流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生活,这需要勇气,更需要看破人生的大智慧。

也就是离开长安后,李白的性格越发狂傲,越发不拘小节,这也让他的诗歌迸发出更多的活力和激情。这种性格,可能在普通人身上是不知天高地厚,但对主角光环之下的李白而言,却是引来了一桩桩极具生活情趣的轶闻。

聊聊李白骑驴闯县衙,写下诗后扬长而去的故事

相传李白云游四方,要么追求灵感,要么寻仙访道,当来到华山时,却惊动了当地的县令。当时李白文人打扮,骑着一头驴,当街而过,路过当地县衙所在时,并没有下驴。按唐朝的规矩,在县衙门口只能步行,这一次大概是因为李白喝多了,忘记了此事,颠颠倒倒。

他无心,县令却有意,他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并呵斥李白:你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无礼?说完,县令还让左右将李白拿下,带到府内,给他笔纸,要他将前因后果详细写出来。

经过这么一折腾,李白清醒过来,不过他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并没有慌张。他接过笔纸,略加思索,写下了这样一段惊世骇俗之言: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县令一读,大惊失色,因为这全篇都是狂悖的话:我曾经喝醉了时,用皇上的手帕擦嘴,皇帝不但不怪罪,还亲手为我调制醒酒的羹汤。为了让我下笔,贵妃亲自捧上砚台,高力士给我脱靴。在天子的门前,皇宫大院之外,我尚且能够骑马,真没有想到,区区华阴县,还不让骑驴了!

这也不需要多做解释,上面所写的事情,全大唐的人都知道,只有李白才享受过如此的恩宠。县令马上也明白这到底是谁,马上下跪谢罪:不知道是翰林驾到,失敬失敬。李白也不愿意为难一个小吏,大笑一声,扬长而去。

聊聊李白骑驴闯县衙,写下诗后扬长而去的故事

这段故事,是记载在《唐才子传》中。其实,还有不同的版本流传。至于是不是真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自此之后,骑驴竟然成为了中国文人的时尚。

驴的形象并不好,一开始也不是中原之物,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脚力还是在驮负能力上都没法与马相比,所以被文人们鄙视。《楚辞·九怀·株昭》: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

后来在两汉时,驴进入皇宫苑囿,便开始被人所重视,而且逐渐为人所喜。王粲生前爱听驴叫,他死后,与之交好的汉文帝曹丕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思,竟然让百官在丧礼上学驴叫。不过,此时还没有文人骑驴的说法。直到西晋时期,阮籍不是骑马上任,而是骑驴上任当官,这才扯上一点关系,不过还是和诗人、作诗沾不上边。

直到李白骑驴,这才奠定了文士的一种形象。宋朝释绍昙还特意写下了《李白醉骑驴图》:酒渴思鲸饮,金鸾早退朝。醉身扶不起,压折老驴腰。也就是从李白开始,唐朝的诗人骑驴的多了起来。杜甫写自己骑驴的诗歌就有三首;贾岛骑驴斟酌推敲二字,撞上了京兆尹韩愈;李贺虽然才高,也需要骑着驴寻找灵感,偶有所得便记录下来。

此后,骑驴和诗人乃至文人的形象越发鲜明,钱钟书先生都曾经说过:“驴是诗人特有的坐骑。”李白的一段轶闻,却形成了后世文人经久不衰的时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06: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往这曾任职的地方,在桃花潭畔安家。而天宝元年,正值李白四处游历之际,一场偶然的邂逅将他带至汪伦的居所。两位文人相遇于此,相对饮酒,倾诉心声,这次意外的交会成就了一段美谈。他们
2023-06-21 15:44:00
李白与汪伦,高冷偶像与教科书级别追星的传奇故事
纵观诗坛,站在金字塔尖的人,非青莲居士李白莫属。他一生姿态潇洒非常,一人一剑一酒壶,云游天地间,留下了无数引人遐想连篇的唐诗。2013年,歌手李荣浩为偶像李白赋曲一首,《李白》红
2023-10-03 13:57:00
李白墓前被人信手涂鸦,明朝文人说了一句什么话成为永恒经典
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白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他以瑰丽出奇的诗歌,构建了一个灿烂夺目的文化王国。他以诗歌成就的名气,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的王侯将相。他的诗歌成为了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
2024-03-13 17:14:00
他是唐朝的一个小县令,靠打赏李白青史留名
...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并非出将入相,却以打赏李白而被后人传颂千古。这个小县令究竟有多大手笔,使得他的行为引起后人的极大关注?在这个充满诗意与豪情的古代时代,让我们一同追
2024-01-25 05:48:00
聊聊李白的风流情史
...时找一份工作来干。有一年,他为了赚一些银两就在一处县衙里当小吏。可能是这份工作做得不顺心,也可能是他又喝多了酒,总之他在上班时间竟然牵着一头大水牛跑到了县令家中的后院。当时县
2023-07-25 15:38:00
汪伦:李白粉丝中的“榜一大哥”,揭秘他们的深厚情谊
前言“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绝对是超然的,在他六十年的生命中,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文学艺术的宝藏,甚至成为了如今人们回忆盛唐的代表性形象。李白绝对是无愧于
2024-02-21 05:05:00
古人追星,小县令汪伦靠打赏偶像李白留名千古
恃才傲物,负剑天涯,古往今来人们对诗仙李白的评价都出奇的一致。李白的诗词华丽盎然,并且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三分皇家气派,李隆基、杨玉环、唐代王爷李璘都曾被李白写进过诗里,但是有一
2023-10-04 19:40:00
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都有哪些离谱的遭遇?
...罪名。由此可见,司马迁的一生,实在是太过悲惨。二、李白。说起唐代的大诗人,大家一定会想到李白。他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天才,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诗人。在他的诗作中,总是充满了豪情
2024-09-04 16:16:00
在安徽,李白墓前又摆满了美酒
...影《长安三万里》持续爆火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李白墓也再次热闹了起来在李白墓前摆满了各地游客带来的美酒人们用这份中国式浪漫向诗仙致敬其实,李白墓前摆满美酒并不是最近才有的
2023-07-24 18: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