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第一位女诗人为何被兄长卖给许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5 16: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一袭红妆的女子遥望故乡山山水水,往事一幕幕浮现: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淇水之畔,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早已伴随着盈盈水波远去,故乡啊,我什么时候能够回归?”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思之切之,一首首诗篇如泉水般喷涌而出,字字皆是对故国的思念与担忧。

于是春秋荡荡国风悠悠,在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里赫然留下了她的名字,和她的作品。她,就是许穆夫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字的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她从风雅颂中走来,从春秋烟尘中走来。

论才华,她的诗歌飘过了两千多年历史风云仍在传唱;

论家世,她是卫国君主卫宣公的女儿、卫懿公的妹妹;

论美貌,遗传了其母宣姜之容颜,倾国倾城,各国公君子众卿仰慕,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

论品德,她端庄娴雅,为人谦谨,名闻天下。

而她青史留名,却是因为她那超出男儿的气魄胆识和爱国情怀,给了后世女子无穷的正能量。

生而优越,命却不由。

生在王侯之家,及笄之年,婚姻大事却身不由己,多因政治联姻而出嫁,而女子自出嫁一刻起,基本与娘家再无关系。她们被冠以夫姓,断绝曾经。

终其一生,不复归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求亲的人选中,她经过深思熟虑,认为齐国兵强富庶,又是卫国的近邻,从祖国的安全考虑,能够支援许国将来可能遇到的攻击和威胁,与之结盟将更安全可靠。

可偏偏她的兄长是那位以养鹤为乐昏庸误国的卫懿公。

在重礼的打动下,他把妹妹嫁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国许国。春秋史册上不会留下女子的闺名,从此,她有了新名字——许穆夫人。

长路漫漫,家园远隔,愁肠百结,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故国的国土与黎民。

哥哥卫懿公荒淫腐化,不问朝政,百姓们怨声载道,外国频频侵犯,卫国已岌岌可危。

《左传》记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

玩物丧志、国将不国被不幸言中。

“卫国灭,国君崩”,千里传书,噩耗当头!手捧国书,许穆夫人痛彻肺腑,国破家亡,而我空有一腔热血又奈若何!我多么想插翅飞回卫国,跃马疆场报仇雪耻、抗敌复国啊!

忧国忧民,我心悠悠,辗转反侧,百感交集,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保家卫国,那是怎样的思念和悲愤!

嫁夫从夫,这是古时女子唯一的倚靠。

她请求夫君许穆公援救自己的母国。而胆小如鼠的许穆公只求自保,并不愿出兵。反复思量后,她决定亲自赶赴漕邑,与逃到那里的卫国宫室和刚被拥立的戴公(她的另一哥哥)相见。

这样的勇敢果决,试问史上又有几个女子能做到?即使男儿也是自愧弗如吧!

回乡路上,尘土飞扬,马蹄焦灼,她带上随从和物品,一路“载驰载驱,归唁卫侯”,救济难民,与卫国君臣商议复国之策。

这里轻描淡写几句话,于她却是诸多艰辛,不可言说。人未至卫,却遭百般阻挠,悲愤之际,她赋诗《载驰》慷慨陈词:

推荐阅读:有关于加兰德的故事有哪些加兰德战后生活是什么样的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马儿啊你快些跑,快些跑,我的家国有危难,叫我如何忍退不赴难?那里是我的宗国,那里有我日日夜夜思念的亲人同胞!

纵使丈夫不与我同心同德,因他自私胆小又怯懦;纵然前路荆棘密布,我亦已备好长剑,遍体鳞伤又如何?

绝世红颜矗风雨,挺身而出是为卫。

漕邑已隐隐在望,亡国的悲伤充塞着心房!归心似箭,她快马加鞭。

“夫人——夫人留步——”身后烟尘滚滚,是许国大夫们踏尘而来。“大夫跋涉”,传达禁令:

“先王制礼,父母没则不得归宁者,义也。虽国灭君死,不得往赴焉!”

这是许穆公的一纸禁令,孰能违?作为远嫁女子是不能归国吊唁的,此举属于大逆不道。接着大夫们纷纷搬出礼制,责怪她考虑不慎,嘲笑她徒劳无益,甚至指责她抛头露面有失体统……

背后的叫嚣何其汹汹,许穆夫人义正词严地斥道: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闷。”

你们都说我不好,说我返卫国不对,这也断难使我改变初衷!比起你们那些不高明的主张,我的眼光要远大得多,我的救国之决心是不可能改变的!

你们只知坐以论道、明哲保身,而我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来拯救我的故国。

国有难,抛头颅洒热血这是责任,也是情义。爱国报国当不分男女!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何须让须眉?

顶着重重压力,凭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和一腔孤勇,她毅然决然继续前行。

到达漕邑后她招来四千百姓,安家谋生,整军习武,并向大国齐国求援。

这是一个智慧超群的诗人,这是一个有胆有识的战士,闻国之丧,弃钗而起,虽弱女子又何妨!

挽救国家于生死存亡之际,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愚腐礼教作抗争,她第一个为后世女性做了表率!

日暮,淇水泛着着粼粼波光,一如往昔般清波荡漾,垄上芃芃的麦浪随风翻滚,“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此刻,她的心中亦如这麦浪般思绪难平。

她紧皱眉头,冷静分析形势后,决定亲自出使齐国,陈诉戎狄灭卫的情况,请齐国出兵解救。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要知道,她所要面见相求的,正是当年向卫国求婚被拒、今日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啊!

此刻她的心情何等复杂,而国难当头又怎能顾及儿女情长?

千古一见。

或许齐桓公念惜她旧日才华美名,或许震撼于她今朝的过人勇气,欣然愿助。

《左传》:“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许穆夫人的名字就这样被史家记载。她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收复失地,复国成功。

两年后,卫国在楚丘重建都城,恢复了它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一直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甚至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改称皇帝之后仍然存在于豫北冀南的土地之上。

历史从不会遗忘真正的英雄。

一首《载驰》,字字意坚,句句情深;赤胆烈女,巾帼豪杰,青史留名,许穆夫人当之无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
...比干挖心的地方。卫国公族卫昭伯的女儿。成年后嫁给了许国许穆公为妻,故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长的貌美多姿,能歌擅诗性情开阔,豪迈爽朗,有着智慧的政治头脑,卓越的见识谋略和胆识过人
2023-06-29 10:46:00
许穆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女诗人,国难时挺身而出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是她嫁到许国后所作,是怀念幼年时在卫国时的欢乐场景的真实流露。自古皇家的婚姻便是政治婚姻,也是大国间的一种交易和情感纽带,而对于结婚
2022-12-23 19:34:00
才女闻母国遭难后千里救国,写首令人热血沸腾之作,流传2600多年
...是卫昭伯和宣姜之女,也就是大卫的公主,长大后嫁给了许国的许穆公,所以世称许穆夫人。这是一位春秋时的传奇才女,贴在她身上的标签有:我国第一位女诗人,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爱国女诗人
2025-02-21 18:40:00
女诗人们的品格。
...诗人。 她的真实姓名已无从考证,她原本姓姬,因嫁给许国国君许穆公而被称为许穆夫人。许穆夫人像许穆夫人生于诸国争霸的春秋时期,她是卫国的公主。卫国是地处中原的小国,周围诸侯国
2024-11-11 12:00:00
远嫁国外被无能老公气疯,如果不是女儿争气她的黑料根本洗不清吧
...请求,一个是齐,一个是许。齐国国力强大且紧邻卫国,许国国力弱小且和卫国中间隔了一个郑国。许穆夫人虽然只有十几岁,但她深知同强国结盟的重要性,所以她自愿请求嫁到齐国。但卫懿公这
2023-06-25 11:53:00
京昆群英会丨在江苏赏北昆慷慨,昆剧《国风》带你领略一位“大女主”的家国情
...立体感。春秋时期,卫国国君爱鹤成癖,荒于政务,只因许国国君敬献了两只名贵的彩鹤,便将卫公主姬熙嫁到许国——昆剧《国风》的故事由此徐徐展开。姬熙天生聪颖,能歌擅诗,嫁到许国十年
2023-06-04 19:18:00
揭秘宣姜与许穆夫人:一个遗臭万年,一个流芳百世
...国。许穆公胆小,怕惹事,不敢出兵。许穆夫人于是离开许国,回到卫国,参与复国大业。接着去到齐国,请求齐国帮忙。齐国答应出兵,2年后击退了狄军,卫国得以复国。这一切得益于许穆夫人
2024-04-17 18:06:00
两个夫人为何成为挽救卫国的中流砥柱
...个女儿,一个嫁给宋国的宋桓公,叫宋桓夫人,一个嫁给许国(今河南许昌)的许穆公,史称许穆夫人。由于母亲的婚姻关系,使得她俩和卫懿公的关系很乱,作为妹妹是按母系一族说的,如果按父
2023-05-18 14:25:00
探讨卫懿公与许穆夫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治相对稳定。许穆夫人,即卫定公的夫人,出身于强大的许国贵族家庭。她不仅美丽聪慧,还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和外交手腕。两人的结合是典型的政治联姻,旨在加强卫国与许国的联盟。二、两人
2024-10-16 20: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
1993年,一名采购员私自拿走27万公款,劫机潜逃台湾省,下场如何
1995年的春节,中国各地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在海峡两岸的台岛监狱中,一位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拿着电话迟迟不肯拨号
2025-04-01 17:00:00
鲁网4月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位于曲阜明故城东北的周公庙。周公庙又称“文宪王庙”“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说起周公
2025-04-01 10:25:00
活动回顾|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易学导论》读书分享会于上海图书馆顺利举办
3月29日,“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于上海图书馆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岘携其新书《易学导论》来到现场
2025-04-01 10:25:00
水浒传人物志——于友善《武松·天伤星》作品
董平·天立星136cm×68cm║纸本水墨║2024年董平,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双枪将”
2025-04-01 10:38:00
金匮之盟是真是假?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他的儿子
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很多人觉得他是通过弑兄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即“烛影斧声”。但是这种观点难以解释一个事实,赵匡胤在位十六年
2025-04-01 11:20:00
金陵"浮世绘"——徐建明《燕子矶》作品
徐建明《燕子矶》作品燕子矶景区是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核心景区,燕子矶老街内外山环水绕、街巷纵横的格局,区别于南京近郊其他街镇
2025-04-01 09:02:00
忍辱复仇的悲剧英雄:伍子胥
伍子胥作为春秋时期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留给后代最浓墨重彩地一笔,不是他在政治上的卓越贡献,而是他一朝被灭满门而后逃离他国
2025-04-01 09:14:00
董文运笔下的人物,用小平台营造了大天地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臧叶飞董文运先生这幅作品,人物众多,但毫不凌乱,主次有致,神态各异。居于C位的老者,白发苍苍,貌似是众人的先生
2025-04-01 1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