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微短剧破局野蛮生长,比拼第四分钟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4-07 05: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潮声丨执笔 沈听雨 林霄

一分钟知晓剧情,两分钟情节跌宕,三分钟上演重生复仇……围绕霸总、重生、穿越等主题,以“直爽”为核心感受,时长短、节奏快的微短剧,在过去的一年间一路狂飙。

《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预计2024年将超过500亿元。

大流量下,越来越多“玩家”进入这个赛道,监管也随之升级。狂飙突进近一年之后,微短剧有了什么变化?微短剧的“第四分钟”该比拼什么?近日,记者在影视重镇横店、微短剧专业影棚临影厂等地探寻。

横店里的竖屏人生

沸腾的微短剧行业,吸引众多剧组扎堆能满足场景、服装、器材、群演等影视产业链各环节需求的横店影视城。

3月底,记者在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就遇到4个微短剧剧组在拍摄。去年5月,嗅到微短剧风起,华夏文化园快速从文化型景区转型,设计改建出一批适合微短剧拍摄的场景。

在园区里,记者见一个正在拍摄的微短剧剧组,执行导演正在跟一位古装扮相的演员对台词,执行导演念一句,演员跟着说一句,重复四五遍、调动起演员情绪后,就立刻开拍。

“微短剧节奏很快,每一集最重要的是埋钩子,吸引人往下看。”拍摄现场,饰演女主角的演员林青告诉记者,她从去年11月开始拍微短剧,到现在,已经拍了快10部。“我的最长纪录是连续拍了27个小时。拍短剧,能5天拍完绝对不用7天。”

“去年10月开放以来,园区每个月能接待50到60个微短剧剧组,最多时,一天接了十几个微短剧剧组。”华夏文化园负责人袁满说,短剧因为成本低、拍摄快,置景通用化,给园区带来新机遇。

微短剧在最近这一年里,给了更多人机会。横店的不少群演摇身一变,成了微短剧的制片人或导演。

王一帆是横店的一名特约演员,自2021年开始“横漂”以来,演过电视剧、电影,也演过微短剧。“工作天数和收入在增加,也积攒了很多经验。”他说,不久前,自己还担任了一部短剧的副导演。

“去年3月,我们成立了微短剧专班小组,负责拓展拍摄基地、对接微短剧拍摄公司。”横店影视剧组服务有限公司基地运营相关负责人说。

文旅微短剧真香

许多人把2023年称为微短剧元年。这一年,微短剧市场迎来爆发,从业者争相涌入赛道,作品数量井喷。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开展了系列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

“微短剧行业野蛮生长的周期逐渐步入尾声,从业者开始在市场开发、产业联动等方面做文章,希望以‘微短剧+’撬动行业新发展。”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微短剧和文旅结合,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优秀微短剧。计划提到微短剧可以从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取景取材、从非遗中汲取营养、聚焦乡村振兴等,这将为县域发展开辟更多新的可能。

入选该创作计划首批推介项目的微短剧《飞扬的青春》,全程在温州瑞安曹村镇拍摄,将当地的美景、美食、文化与剧情深度融合。播出后,带动当地全域游客累计接待近2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超30%。

景点、景区入剧,微短剧赋能文旅,三、四线城市“破圈”之路迎来新的赛道。

在衢州市区向东17公里,一座占地面积约170亩,总投资约7亿元的短剧超级工厂正在建设中。负责该项目的衢江区康投集团投资管理部经理吴洪剑表示,他们看好微短剧和文旅的双向奔赴。一方面,短剧能让衢州有更好的曝光度,是地方发展文旅产业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衢州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都是短剧拍摄的养料。

在衢州,更多人在入局微短剧行业。

衢州腾云文化旅游发展公司董事长周建明去年底开始“试水”微短剧,制作的《至尊神皇》上线仅48小时,收益就破千万元。目前,他已和常山县文广旅体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结合常山特色的文旅微短剧将于5月开机。

在杭州临平临影厂门前,多巴胺色彩的街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拍照打卡,这里是临平发力“微短剧赋能地方产业”的一个尝试。临平计划通过临影厂影视微短剧品牌,打造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到衍生产业于一体的微短剧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临平宣布今年会加码微短剧产业,除政策扶持等外,将发力“微短剧+”新赛道,创新探索“微短剧+实体经济”“微短剧+乡村振兴”“微短剧+文化传承”等业态,赋能地方发展。

“美景加故事,能形成独特的文化记忆。”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周逵表示,淄博烧烤、甘肃天水麻辣烫等的走红,都离不开故事元素,当前旅游已从过去“以景点为中心”转向“以人和事件为中心”,以优秀微短剧为代表的好内容,不仅是旅游的附加值,更成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向精品化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影视公司入场,以及系列监管治理举措的跟进,从更长的周期看,微短剧势必要摆脱流水线式的制作,向精品化发展。”春节后刚将办公室搬至横店华夏文化园的传承影视负责人傅伟兵说。

采访中,记者已发现变化的端倪。

最直观的是行业人才结构的调整。从王晶、周星驰等“下场”拍短剧,到华策、正午阳光等专业影视制作公司“挤入”赛道,长剧的人才培养等机制逐步复制到微短剧领域,原有的生产格局形成优胜劣汰。

其次,是微短剧制作成本明显上升。“一部微短剧的成本现在涨到30万元、40万元甚至100万元,大部分用在了拍摄和制作环节。”傅伟兵说。显然,微短剧进入了提升品质的阶段。

当然,微短剧的品质化也不意味着盲目卷成本。在符合微短剧商业逻辑的基础上,“最终还是要卷内容。”

编剧小七在一年多的微短剧创作中摸索出了规律,短剧市场的急速爆发依靠“爽感+投放+付费”,但吸引观众不能只靠“爽”。她认为,符合创作规律,好的剧本才是开启微短剧品质化发展的一把钥匙。

作为影视行业新兴的内容产品,如今微短剧的发展路径让许多业内人士想到曾经的网络电影。市场发展初期,生机勃勃但质量良莠不齐,经历野蛮生长,数轮行业淘洗、内部竞争,最终屹立不倒的,是兼顾社会价值、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品质化内容。

微短剧显然走在这样一条路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7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横店如何变“竖店”?微短剧创作火热 一季度接待超600个剧组
说到微短剧拍摄地,相信很多人会想到横店,现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影视基地因为拍摄大量手机竖屏观看的视频短剧,被网友亲切地称作“竖店”。今年以来,这里已经接待了超600个竖屏微短剧剧组
2025-03-31 15:53:00
红星深度丨“后妈”系列跟风开拍!横店短剧狂飙中迎来拐点,20万拍剧已成历史
▲微短剧拍摄现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期中国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业内展望,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没人知道
2024-04-12 10:27:00
...业化、精品化的路径发展(引题)让横店变“竖店”的微短剧正在向流量要质量(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曹玥王羡茹工人日报—中工网实习生梁予晨阅读提示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
2024-04-07 23:31:00
“新规”施行,微短剧变化几何?
6月1日,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正式实施生效。从这一天起,所有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将不得上网传播。新规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总投资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微短剧”由国
2024-07-20 08:22:00
“总裁”“重生”“逆袭”……不讲逻辑主打“上头”!起底野蛮生长的微短剧→
“总裁”“首富”“重生”“逆袭”低俗微短剧不讲逻辑 情绪“爽点”很“上头”人物设定浮夸的“总裁”“首富”,情节土味十足的“重生”“逆袭”,故事进展毫无逻辑可言,却会让人“上头”。
2024-12-21 20:30:00
微短剧如何从“野蛮”生长走向高质量发展
在华夏文化园取景拍摄的微短剧剧组。近年来,微短剧在我国迅猛发展,引领文娱、旅游等行业消费热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4
2025-01-22 15:34:00
野蛮生长不可取 要向流量要质量(图)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小程序微短剧爆火现象分析野蛮生长不可取 要向流量要质量(图)本报记者 韩爱青 赵煜为救与前任生的孩子让妻子早产取脐带血、为争夺财产爷爷阻拦孙子做心脏手术、斯德哥
2024-04-15 05:37:00
十句台词八句废物,野蛮生长的短剧有多奇葩?
...独立应用中收看全集。和爱优腾抖音等大平台上线的横屏短剧不同(通常每集更长,集数更少,总体投入更大),这类短剧往往使用竖屏拍摄,每集时长通常在一分钟到几分钟,全长大概在两个小时
2024-05-04 22:18:00
一季度,780余个剧组,横店“竖屏”很出圈!
...持摄像机、反光板,全力赶拍摄进度⋯⋯作为当前横店微短剧拍摄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今年以来,华夏文化园景区平均每天有10余个微短剧剧组在拍摄,最多时达到18个。微短剧扎堆拍摄,折射
2025-04-23 21:52: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一起看蓝星!我国首部太空纪录电影来河北啦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在《天问》中发出宏阔之问两千多年后被中国航天员以坚定的声音回应10月10日我国首部采用8K技术拍摄的太空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河北站观影活动在石家庄举
2025-10-11 10:51:00
台湾客家音乐剧将在厦演出
《那一天,彩虹出现》剧照。(受访者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筠 通讯员 谢钰涵)来自台湾的客家流行音乐剧《那一天
2025-10-11 08:18:00
赵倩携《北去·南归》载誉归来,二轮演出即将登陆北京
近日,第九届华语戏剧盛典上,演员赵倩凭借自编自演的话剧《北去·南归》斩获“最佳女演员”奖项,话剧《北去·南归》不仅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2025-10-11 08:37:00
我国首部太空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河北站观影活动在石举行河北日报讯(记者田恬)10月10日,我国首部采用8K技术拍摄的太空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河北站观影活动在石家庄举行
2025-10-11 08:47:00
电影《成为大师》于10月10日在北京举办“就犟”首映礼,影片导演赵林携影片主要人物之一庞大师出席首映礼,与观众、嘉宾分享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
2025-10-11 10:08:00
第十二届“狮王争霸国际赛 2025 — 美高梅杯”妈阁庙前地盛大开锣
“旅游+体育+文化”多元体验升级世遗景点赛 联动社区共创国庆醒狮盛典作为本年度美高梅狮王争霸系列活动的压轴盛事,历时两日的第十二届“狮王争霸国际赛 2025 — 美高梅杯”于10月5日圆满闭幕
2025-10-11 10:38:00
银笺绘西华:陈威中山公园次幅写生的宋画质感与虚实之境
当《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慢直播的镜头随陈威转移至中山公园另一处阴凉角落,银笺纸在晨光下泛着细腻光泽,这幅以西华门为远景的写生
2025-10-11 09:07:00
天坛月季笺 —— 细节里的笔墨节奏与色彩巧思
《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的镜头跟着万娟转到天坛月季园,她的笔尖已经对准了那丛 “冰山月季”。比起野花草的随兴,月季的绘制要精细得多 —— 眼前的 “冰山月季” 花瓣层层叠叠
2025-10-11 09:07:00
潘柱燐:“跨界”影视之路 精密计算与感性灵感的交响
当精密计算与感性灵感表达碰撞,潘柱燐的“跨界”版图正产生超乎想象的绚丽火花。“工程之学如筑基夯土,而文化影视乃精神之梁
2025-10-11 08:37:00
无忧之夜2025官宣落地三亚 联手生态合作伙伴打造“红人奥斯卡”
素有 “红人奥斯卡” 之称的“无忧之夜2025”,将于10月28日至30日落地海南三亚,上千位优质内容创作者及红人生态合作伙伴将齐聚
2025-10-11 08:37:00
赣超回眸之见字如面
烽烟将尽,战局已明。本周赛后,赣超的舞台便将只余两支队伍,为最后的荣耀而战。在这个奔涌着热血与热泪的夏天,赣超给予我们的
2025-10-11 04:21:00
合作共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2026年重点项目传播共创会
10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6重点项目传播共创会在京举行,汇聚各方智慧,打磨优质内容,探索创新模式,整合优质资源
2025-10-10 20:31: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近日,有媒体回访去年末爆火的湖南怀化理发师晓华,今年国庆期间,理发店已没了拥堵的人潮,不过依然要取号排队
2025-10-10 14:22:00
话剧《沧浪之水》以冷峻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知识分子池大为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的精神蜕变。作品不靠宏大叙事取胜,而是借助极简的舞台语言
2025-10-10 14:59:00
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 由小人物重新讲过
◎朱彦凝近日,由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编剧、易立明执导的《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吞已死》(简称《罗吉》)在京首演。《罗吉》是对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重构和戏仿之作
2025-10-10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