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随着工业时代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相应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伴随移动APP应用的普及,国民生活的一切必备所需都在为快节奏服务。不管是点外卖还是打的、网购还是刷剧,我们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完成曾经需要等待很久或者繁琐操作的流程,“工业化量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
“煤老板”时代演员服饰华美,现在的娱乐圈遍地是廉价的道具。快餐文化虽然可以即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在品质上却很难出现风格鲜明的个性化产品,这方面在我国国产影视剧方面显得尤为明显。
我们先来看影视剧的剧本创作,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10年以前的影视剧,你会发现那时候最火的古装电视剧是《春光灿烂猪八戒》、《宝莲灯》、《仙剑奇侠传》、《射雕英雄传》等等。这些剧虽然都是古装剧但剧本的内容却是千差万别,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再把时间线拉回到现在,不管是曾经大火的《花千骨》、还是后来红极一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抑或是《青云志》、《香蜜》等等剧集。在剧情方面总体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无非都是逆袭或者女主逆袭的故事,且少了很多家国情怀和大义等内容,演来演去主体讲的都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他的剧情则成为了陪衬,与其说是玄幻大作,倒不如说就是一部部披着古装外衣的言情剧罢了。
这几年突然兴起的耽美影视剧也没有跳出这个樊笼,因此无外乎越来越多的人在吐槽如今的国产古装剧真的是让人看不下去,之所以这几年一些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依旧还有不小的播放量,除了原著粉的贡献以外,流量明星的出演所带来的狂热粉丝更是一大助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纵观这5年以来的古装剧,如果演员不是那些自带流量的流量明星而是换了其他人来演,究竟还有多少人会看?
其次我们再来看古装剧的妆容,尤其是女性角色的服化道,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把这些年大火的IP影视剧人物角色截图给没有看过剧的人看的话,十有八九他们都分辨不清楚这是好几部剧还是一部剧。清一色的净面服装、简单到令人发指的佩饰、大一统的韩式平眉妆容,想要分清楚各个剧中人物造型的特点根本就做不到。说句不太准确的话,如今一部分业余Cosplay圈的造型妆容都要比这些专业班子打造出来的影视剧妆容造型要讲究。
有人会说,极简主义是如今的大势所趋,古装影视剧中的造型为了快速量产采用极简妆容无可厚非。这话就大错特错的,极简主义是主流没错,但是不能用在古装影视剧上,我们说几个例子就明显看的出为什么古装影视剧的服化道不能极简。
首先,服化道虽然是角色塑造中的配饰,但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挂件”而已,优秀的服化道不仅能够让人区分出来人物角色的主次,更能反映出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就拿曾经的经典古装剧《上错花轿嫁对郎》来说,虽然那时候摄影摄像条件和调色没有现在这么好,但是对于两大女主的妆容那是当真讲究。女主杜冰雁端庄典雅满腹经纶,在造型上服装颜色、精致的头饰和雍容的妆容无一不衬托着杜冰雁这个角色应当有的气质。而另一大女主李玉湖则是一个类似《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的角色,活泼刁蛮任性,其服装和配饰上无一不在体现这个角色是个“活宝”的性格特点。两大女主站在一起时就算不说话,也能通过画面看的出两个人彼此之间巨大的不同与差异。
再来看看被奉为经典神作的83版《红楼梦》,里面所有的女性角色妆容和服饰都在尽可能地贴近原著的描述,并且剧组在创作造型时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去考证考究清朝时期大户人家的装饰和服饰,极大的还原历史原本的面貌。女角色的发型、发饰、珠花、金簪、篦、钿花、步摇等等装饰更是多到令人眼花缭乱,但这种眼花缭乱并非画蛇添足,反而能够进一步的衬托出角色本该具有的气息,我们也能通过服化道轻易的看的出谁是主子谁是仆人、谁是小姐谁是丫鬟。
反观现在的大热的古装影视剧,你直接从服化道上看得出角色主次之分吗?主角服装和配饰简单到你说她是路人也不为过,清一色的素写风格,看过的还知道这是女主角,没看过的还以为是那部剧里带发修行道姑。
那么这种剧情和服化道上的不正之风究竟是怎么吹起来的,我们大致可以通过知名编剧汪海林的话中揣摩出一二。汪海林曾经编剧过《都是天使惹的祸》、《铁齿铜牙纪晓岚》、《神医喜来乐》等优秀影视剧,可以说97年从中戏毕业的他见证了我国这几十年影视剧的发展。
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汪海林表示自己其实还挺怀念当初煤老板们赞助影视剧制作的时代,因为他们基本除了要求导演和编剧要给某个女演员安排戏以外,对于剧情创作、服化道使用、特效制作、文学欣赏性和艺术鉴赏性都没有什么要求。导演和编剧基本都能够按照自己的专业水准和艺术水平对影视剧进行自由的创造,而现在不管是房地产也好、互联网企业也罢,这些资方对于影视剧的干预实在是太多了,一切都以快速投资回报为标准,导演和编剧只能被迫一切为“人民币服务”,在这种干预下怎么可能再产出优秀的作品?剧情就不说了,就连服化道都是能省则省。
“煤老板”时代,或许是娱乐圈最好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影视剧在步入工业化量产之后,虽然每年创作出的影视剧堕入过江之鲫,但同时在质量上当真是在开倒车,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