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在吴地称王,称帝后国号为何不是“吴”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0 14:4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的童年,坎坷多灾

其实在历史上,许多皇帝都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是国家的统治者。因为他们的父亲就是皇帝,所以他们继承皇位自然也就理所当然。但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些人就是开国皇帝。毕竟他们的先辈不是皇帝,他们的皇位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来的。

特别是朱元璋,他出生在一个农村里,非常贫穷。而且在他之前,他的家里已经有7个孩子了。虽然在大家眼里,更多的人会带来更多的劳动力,但是在那个动乱多灾的时代。每个人是否能够生存下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古代的农民很少有人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一直都活在地主的剥削之下。特别是在朱元璋出生之后,也就是在他7岁的时候。朝廷的赋税越来越严重了,所以很多人被活活饿死。而朱元璋的家庭也没能逃过一劫,年幼的朱元璋在安葬了自己的亲人之后。

为了能够讨得一口饭吃,他来到了寺庙。但是情况其实也没有得到好转,因为在那样的时代自己都吃不饱,谁还有饭给别人吃。当然了,在那样的背景之下,朱元璋肯定是没有办法学习知识的。但也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所以才造就了他那坚毅、果敢的性格。

朱元璋在吴地称王,称帝后国号为何不是“吴”呢

朱元璋的军旅之路,从默默无闻,到凭借魄力当上元帅

朱元璋的元帅职位肯定也不是说来就能够来的。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也只是郭子兴的一个亲兵。而且通过他的一些举措,让郭子兴对其刮目相看。所以他还把自己的义女,也就是马氏,嫁给了朱元璋,可见郭子兴对他的器重。

那时候郭子兴和孙德崖等四帅的关系一直都不怎么和谐。所以在后来他们对郭子兴也发动了一些战争,好在最后被朱元璋成功地化解了。朱元璋是利用各个元帅之间的一些矛盾,强行救出了自己的主帅。

所以通过这件事情,他在整个军队中的士气肯定是大大的高涨了起来。但这样其实也引起了郭子兴两个儿子的不满,他们还想用毒酒来毒害朱元璋。但这件事情被朱元璋提前知道了,也没能让他们的奸计得逞。

此后,朱元璋就对郭家的人产生了防范心理。在朱元璋的心里,他也有意培养着属于自己的队伍。好在朱元璋不仅是个骁勇善战之人,每次战斗都能获得胜利。而且朱元璋在获得战功之后,都会说是将士们的功劳。

由于他都把军功分享给将士们,由此获得了将士们的极力拥戴。渐渐地,朱元璋在将士们的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且朱元璋也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得以一步步地往上爬。后来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因为很有魄力,所以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元帅。

朱元璋在吴地称王,称帝后国号为何不是“吴”呢

朱元璋判断人性,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统一江南

其实朱元璋在北定中原之前,他在江南有两大对手。一个是陈友谅,而另外一个就是张士诚。而在对他们两个人进行战斗之前,就有人建议朱元璋应该先剿灭张士诚。因为他的势力距离朱元璋更近,所以存在的威胁也就更大。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元璋的远见就被印证了。朱元璋在对陈、张二人的性格进行了分析对比之后,选择先消灭陈友谅。这是因为张士诚的性格比较特殊,他做事的性格总是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所以使得朱元璋便有了充足的准备。这在后来的战役当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当时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的时候,张士诚果然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但如果朱元璋先消灭张士诚的话,等到朱元璋与张士诚两败俱伤之时。陈友谅必定会举国来攻击,那到时候朱元璋也就腹背受敌了。

而在这场战斗当中,虽然朱元璋的兵力确实是处于劣势的。而且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是经历了一场小败的。但后来他们迅速地采取了火攻,一下子就把战局给挽回了。当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之后,他就率军将张士诚给收拾了,从而实现了统一江南的夙愿。

朱元璋在吴地称王,称帝后国号为何不是“吴”呢

国号为“明”,或与明教(白莲教)密切相关

其实大家对于朱元璋给自己建立的国家所取的国号,也一直都是比较好奇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命名为“明”朝。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可能真的和白莲教是有关联的。相信看过《倚天屠龙记》的人都知道,在那个故事里,朱元璋作为白莲教的教徒。所以这对于他之后建立这个朝代,想来也是颇有影响的。

还有能够证明这件事情的,就是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其实大部分的主力也都是明教中人。所以在最后取国号的时候,朱元璋肯定也是不会忘记大家对于他的功劳的。而且他自己居然也是这个教派中的一员,那么在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之后,称为“明”朝又有何不可呢?

而且在朱元璋看来,他要的是整个天下,要艳阳普照大地,日月同辉。而“日”、“月”则是“明”。这如此浩然正气,不正是朱元璋这种由草根逆袭而来的皇帝所要表达的一种凌云壮志吗。

朱元璋在吴地称王,称帝后国号为何不是“吴”呢

朱元璋的成功绝非偶然,源于他懂得如何领导下属:

对于朱元璋中的这个人物,在大家的心中其实也真的是颇具神秘色彩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好像是一个草根的逆袭。从最开始的农民到后来竟然能够率领那样一个大的部队,建立起一整个王朝,也真的是非常令人佩服。而朱元璋能够建立起大明王朝,主要原因大致有三点:

首先,他能招贤纳士。他也深知,既然想要建立起一个王朝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也是不够的。就比如说李善长,在他一开始的时候他就追随着朱元璋,而且在后来他也是颇得重用的。还有就是刘伯温虽然说他是元朝的官,但是朱元璋也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所以他也不计前嫌,希望能够得到刘伯温的支持。

其次,他采取了很好的策略。因为在那个时代也是比较混乱的,所以也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而这些人往往在一开始就崭露头角,但是俗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所以这些人也没有坚持多久,就被灭了。而朱元璋在这个时候就很好的收敛了自己的锋芒,他先是储备粮食。并不着急向天下宣布他的实力,甚至他还一直以韩林儿作为将领,这也很好的向外面隐藏了他真正的实力。

第三,自然也是他自身的一些因素了。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如果光有人力资源。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与执行力的领导在领导着大家,那么团队就会像是一盘散沙。所以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朱元璋的指挥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紧急事件的时候,他都能冷静分析与处理,做出的决策也大多是正确的。所以才能够领导着那么多的人,最终走向了胜利。

那么大家对于朱元璋以及他为什么在建立王朝之后,定为明朝,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18: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了吴朝改建明朝?仅仅是出于对他的歉意吗?
...军节度使兼检校太尉,而归德军驻地在宋州。以此类推,朱元璋建立的王朝应该叫吴朝,因为他曾经被封为吴国公,进而自立为吴王,并最终以此身份登上帝位。但是,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在应
2023-01-08 11:21:00
刘福通为什么要把韩林儿扶起来?
...在不断的失败中,刘福通挟裹着韩林儿逃到安丰。此时,朱元璋正和陈友谅对峙,准备大决战。而张士诚支持陈友谅,和陈友谅联合起来,两边夹攻朱元璋。同时,张士诚进攻安丰,攻打刘福通和韩
2023-08-17 06:09:00
朱元璋称帝前已称吴王,为何最终定国号为明?
朱元璋在渡江攻占应天(今南京)之后,正式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为了稳固自身的势力,而缓解元廷与其他义军势力对自己的敌视,朱元璋在建国方略上采纳了谋臣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
2023-02-11 19:52:00
历史上擅长隐藏实力,假装弱小的皇帝,这一点谁都比不上他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起义的时间并不短,而且在他最开始起义的那段时间里,他的实力其实是很弱的。在那时候,如果元朝能够稍微注意一下他,分出一些兵力去对付他,那元朝的历史可能都要改写了。
2023-02-23 16:36:00
朱元璋曾被封为吴王,为什么称帝后定国号为大明
...朝末年的反元义军中,江南最强大的就是三股: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亲率二十万大军击败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陈友谅战死,朱元璋取得了决战的胜利。此战过后,朱元
2024-07-07 21:40:00
历史疑问: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的玩伴,长大的战友,建国的基石,一生的守护。徐达与朱元璋,凤阳的两兄弟:小时候,他守护着他的稚嫩;征战时,他守护着他的梦想;建国时,他守护着他的伟业;戍边时,他守护着他的国土
2023-06-16 05:41:00
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会先杀哪个人?刘伯温说了3个字
...分了解命理和风水,简直是行走的百科全书。元朝末年,朱元璋能够夺取江山的背后势必少不了刘伯温的辅助,朱元璋曾感叹地说:“刘伯温是我的张良啊!”足以可见但他对刘伯温的器重。而刘伯
2023-11-06 18:20:00
陈友谅败给朱元璋不冤,他就是能力不行
在元末的三大起义集团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里,最有资格和能力取得统一的是陈友谅,而不是朱元璋,至于说张士诚不过是小富即安的主,反复横跳且胸无大志。他不明白生逢乱世,想固守自己的一
2023-04-30 10:33:00
红巾军大起义揭开元朝的丧钟
...二人自相吞并,老彭死,赵均用得专兵柄。时郭子兴部将朱元璋已取滁州,郭遂移驻滁州。至正十五年(1355),郭子兴父子相继死,其部遂尽归于朱元璋。次年(1356)二月,朱元璋攻克
2023-11-04 22: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