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经淬火历练的瓷器,将时间与文化凝固,千百年始终如一。触摸它,仿佛与古人在时空里重逢。
位于“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的利州,有千年民窑“广元窑”,始烧于唐朝,终于宋末元初的战乱时期。其瓷器兼具南北特色,反映出早期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智慧。
广元窑陶瓷烧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马正军向客人介绍广元窑作品。
广元窑陶瓷烧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蒲园媛查看产品晾晒情况。
广元窑艺术村村口
工人制坯
拉坯
制坯车间一角
“炉火炼泥丸,青花显眼帘。白瓷润如玉,黑釉光照艳”。近日,笔者走进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元窑,探寻这方瓷窑背后的兴衰沉浮。
蜀道睡千年 一醒惊四方
时光回溯到1953年,时隔千年的“广元窑”再次惊现在世人眼前。
彼时,宝成铁路正在建设,西南博物院文物考古调查队配合在沿线做文物考古调查,在广元城北工农镇西北方向发现了古窑址(古称瓷窑铺),并将其命名为“广元窑”。
一个窑口能有自己的名字,足以说明其有着非同寻常的江湖地位。
1976—1978年,四川省古陶瓷编写组、重庆市博物馆曾先后对此窑址进行过全面调查和试掘,获得了部分文物和相关资料,并作了系列介绍、研究。原四川省博物馆资深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王家祐在《广元窑黑釉初探》说道:“此地是唐宋以来的古窑址,中上层的宋代黑釉器最为普遍”。由此推断,广元窑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2022年底,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市文物局、市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考古队,在广北二专线瓷窑铺段改造项目施工前,对瓷窑铺遗址溶剂厂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黑釉瓷盏、酱釉瓷碗、“马上封侯”瓷摆件等广元窑典型器物。
制坯车间一角
广元窑非遗展品
广元窑文创产品
广元窑作品——黑釉仿青铜尊
广元窑作品——黑釉杯盏
广元窑作品——黑釉剃花彩罐
广元窑作品——仿宋盏盘
“广元窑吸收了南北方瓷窑的特点。”说起广元窑,广元石窟研究所馆员唐志工如数家珍,广元窑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的交通要道,是承接南北瓷器交融的重要产物。
唐志工介绍,在瓷器的釉色上,广元窑以南、北方大窑口釉色为基础。在烧制工艺上,传承了陕西耀州窑的烧制工艺特点,在烧制的瓷器器形方面,既有南方建窑的特点,又有江西吉州窑的特点,同时,双耳罐又有北方磁州窑的特点。这些特点让广元窑在中国陶瓷史以及中国文化发展史也具有极其独特的地位。
如今,广元窑已成为以瓷窑铺为代表的,分布在广元境内古窑址的总称,也是秦岭以南、川西平原以北唯一的宋代烧造以黑釉为大宗的瓷窑遗址。国内古陶瓷考古界专家禚振西曾赞誉:“广元窑是父亲山(秦岭)与母亲河(嘉陵江)交汇的重要产物。”
千年窑火映蜀道 一方瓷釉话沧桑
蜀道无语,千佛不言,坐看云舒卷。
背靠秦岭南麓,左牵嘉陵江,右倚千佛崖,这里曾是曾被唐诗宋词浸润的瓷窑铺。这片土地上的先民,用勤劳智慧点土成金,其烧制的黑釉瓷,色泽明艳、温润晶莹。
市千佛崖博物馆馆长王建平介绍说:“千佛崖石窟第213号龛的窟门右侧上方有题记一则:同州吕再兴、刘立阆,瓷窑户田忠三人等,同发愿心,重妆释迦佛一龛,共一十九尊,乞保各人家眷安宁,然愿天下太平。同州白水人吕再兴、刘立(缺‘阆’)。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初八日。”这是广元窑走过千年风雨沧桑的有力佐证。
广元窑瓷器釉色主要包括黑釉、酱釉、青釉、绿釉、黄釉、白釉等,其窑变产生了兔毫、油滴、玳瑁、鹧鸪等现象。
被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冯小琦称其为“广元窑经典之作”的酱釉玳瑁纹荷叶瓷盖罐,也是广元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保存完整,器身饱满,荷叶造型惟妙惟肖,充满灵动感。
而作为民窑,广元窑又以生产生活实用器具居多,有碗、盘、盏、碟、杯、瓶、罐、壶、钵、盒、洗、托、盆、炉和小瓷塑动物及鸟食罐等不同器用。不同瓷器产品还用于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等生活场景,别出心裁,生动而亲切的风格,是广元窑器物设计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宋人活色生香的生活必备器用。
经相关专家考证研究认为,全国很多地方的唐宋墓葬和相关的遗址中都发掘有广元窑的商用瓷器。它们通过嘉陵江水路运往阆中、重庆、上海、日本、韩国等地。并通过金牛道运往成都、西安、兰州等地,广元窑成为当时产品供给的重要生产地和文化输出地,在两宋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浴火涅槃重生 传承创新共行
由于宋元战争,广元窑逐渐暗沉,沉睡近千年。
从1953年发现广元窑,到2020年8月复烧成功,时间就像穿城而过的嘉陵江水,慢慢流逝了近半个世纪;从成功复烧,再到广元窑瓷器行销国内外,广元窑如同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窑变万千。
而广元窑成功复烧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省级非遗广元窑陶瓷烧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马正军就是其中之一。
12月6日,走进广元窑艺术村,炼泥、制坯、上釉……工人们一片忙碌。马正军边介绍广元窑烧制过程边对记者说,让千年前的瓷器技艺再现真是不易,因为在广元陶瓷产业化程度几乎为零,这意味着复烧的成本巨大,需要建厂房、建窑炉,练瓷泥,找配方。
为复烧出地道的广元窑,马正军拜广元窑第二代传承人孙龙明为师,潜心广元窑烧制技艺。他先后到福建、河南等地窑口“深造”。2017年马正军联袂中国古陶瓷学会、陕西科技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志在复烧广元窑,让熄灭了近千年的炉火重新燃烧起来。
经过反复调整、改进配方,历经数十次的失败煎熬,终于在2020年8月复烧成功,让沉睡数千年的广元窑涅槃重生。
“黑如深潭水,亮赛美人瞳。”当看到广元窑陶瓷研究院复烧的黑瓷成品后,冯小琦赞叹道“广元黑釉亮天下”。
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传承不是传递,更不是简单复刻,但创新也不能忘记“本来的根”。在广元窑燃料的选择上,马正军既有传统的柴窑,也与时俱进修建了电窑、气窑;传承方式也由师傅带徒弟,转变为具有陶瓷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成为广元窑烧造技艺的生力军;在产品的创新上,与广元市王家贡米合作,烧造出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珠联璧合的“贡米缸”,与米仓山茶叶合作,生产出系列茶具,与青川县合作,生产出“青秀之川”系列文创产品等。
作为广元窑陶瓷烧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蒲园媛更是对产业未来发展有了清晰的规划:“我们在提升广元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将不断拓展广元窑产品形态,除生活瓷、观赏瓷、文创产品,还要大力发展工业用瓷、装饰装修用瓷、卫生洁具用瓷,甚至汽车用瓷、航空航天用瓷,不断延长陶瓷产业链条。”
采访结束时,已经夕阳西下,望着奔流不息的嘉陵江水,有句话不断浮现在脑海中: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张文良 文·图)【责任编辑:王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