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郑健 通讯员 姜晓刚 潍坊报道
“枣—菜—蛙”立体化种养大棚内,枣树下的蔬菜长势旺盛,整齐摆放的蛙圈里,不时有林蛙探头探脑;在昔日的撂荒地上,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蓝天映衬下正享受着“日光浴”,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积蓄着“伏”利;依托省内树龄长、规模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梨树群“千年梨园”,让“靠山吃山”有了新注解……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近年来,潍坊昌邑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地区经济注入新活力。
林下生金,念好大棚“致富经”
林蛙和梨枣还能做搭档?
虽然梨枣采摘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但在卜庄镇大陆村的梨枣大棚里前来参观的人群仍旧络绎不绝。“原先露天梨枣成熟后必须及时采摘,而且受霜冻等不利天气影响较大,现在有了大棚,不仅梨枣在产量上有了保障,在棚内还能种植蔬菜,养殖林蛙。”村民陆同春说。
卜庄镇大陆村是远近闻名的“梨枣之乡”。从1998年开始,村民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引进梨枣种植,到现在已经有26年的历史。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00亩发展到3200亩,并带动周边12个村加入梨枣种植。虽然梨枣带动了村民致富,但近年来,产量受制于天气影响、销售渠道单一、保鲜期短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了梨枣种植的收成,成为枣农增收致富的瓶颈。为了给梨枣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卜庄镇于2022年初统筹规划了梨枣高标准发展示范园区,通过打造全新的示范园带动梨枣产业发展模式的蝶变升级。投资600万元建成一系列立体化种养温控大棚后,首先做的是把大棚内的枣树通过嫁接引进了脆枣、冰糖白、蜜罐等优良枣树品种,并在枣树下种上了甘蓝菜、茼蒿等。这样在每年的梨枣收获后到次年的4月份,枣农们可继续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做到四时无闲,增加了收入。
引进优良枣树、树下种上蔬菜后,剩余的大棚空地怎么充分利用起来?
打好“经济算盘”,林上结枣,林下种菜养蛙。建立起大棚种养模式后,梨枣一亩地迎来了多茬收入。“卖梨枣、打芽期制作枣芽茶,现在增添上了甘蓝菜,一颗就能卖4块钱,林蛙每只能卖到12元,一亩地能养6万只,两年长成后就可销售。后期我们还计划继续拓展林蛙养殖产业链,进行林蛙深加工。”山东枣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陆丰智脸上洋溢着笑容说。
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着力强特色、提品质、树品牌,在挖掘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上,昌邑新招频出,不断夯实群众生活的“菜篮子”“果盘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挖土地潜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已有‘昌邑白鹭鸭’‘昌邑鲜牛奶’‘山阳大梨’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昌邑大姜’上榜‘好品山东’区域类产品。”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闫文志说。
空中生绿,唤醒“沉睡”盐碱地
半岛走廊,河海交汇。在柳疃镇北部盐田区域,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落户于此。从上方俯瞰,色彩斑斓的块块盐田宛如一个巨大的“调色盘”。在其上方铺设的光伏面板,正将这里打造成新“蓝海”。
该项目为“盐光互补”项目,拟接入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已建成的陆上及海上共用升压站,规划总容量为60MW,通过合理利用空间,兼顾光伏、晒盐,将光伏、制盐立体化布局,可在单位土地面积下创造最高价值,项目建成后所发电量全额上网,年发电量约为7928万千瓦时。
不只有高大上的项目,在乡村,新能源产业也展现出勃勃生机。
在龙池街道的东利渔村,满是光伏板的碱地滩涂,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通过集中流转村南部1500余亩废弃盐田,村里引进了100兆瓦集中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截至目前已发绿电7000万千瓦时,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00万元,我们下面还修建养鱼池,发展浅水渔业,养鹅、种艾草,让一片片‘蓝板板’成为一个个‘金罐罐’。”谈到村里的光伏,东利渔村党支部书记朱言波说。
新能源项目的“井喷”,资源禀赋固然重要,真正的底气源于昌邑的超前谋划和精准服务。“我们制定《昌邑市新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新能源发展路线图,积极构建涵盖产业发展、项目引进、人才引育、科技创新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政策体系,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磁铁式’精准服务,不断抢占新能源发展新的制高点。同时,强化用地保障,储备可开发利用新能源项目土地面积约5万亩。”昌邑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孙兆兴介绍。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三峡新能源、国华能源、中核集团、国电投集团等一批“国字号”“央字头”企业聚首昌邑北部“盐碱滩”,形成了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全业态发展格局,也让昌邑完成了从“能源洼地”向“能源绿洲”的跨越。
截至2024年10月底,昌邑市建成并网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3.4万千瓦,新能源发电19.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6.8%。总投资188亿元的国华海上风电等10个新能源项目加紧推进。三峡光伏、国电投光伏2个项目成功入选省市场化并网项目,获批装机规模28万千瓦,占潍坊20%以上。
山上生景,绘就文旅“富民路”
山阳村位于昌邑市饮马镇南端,山、水、林汇聚,历史悠久,资源禀赋雄厚,如何立足优越的自然资源组合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昌邑市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农文旅融合,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的山阳村,博陆山上郁郁葱葱,瀑布流水潺潺,千年梨园美不胜收,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靠着风景宜人,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谁能想到,在几年前,它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矿产村,上百家中小型企业每年的产值达8000余万元。“当时博陆山有村集体开办的石英砂厂,虽然收益不错,但是吃的是资源饭,不具备可持续性。”山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敬回忆。
如何转型?“关停取缔100多家石英矿开采加工企业,对山坡周围2000多亩古梨园进行保护性开发,坚定不移走打造绿水青山、造就金山银山的转型发展之路。”王成敬说。该市做足博陆山文旅文章,将寸草不生的荒山变为风景如画的国家3A级景区,建成13个观光板块、30多处景点。依托省内树龄长、规模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梨树群“千年梨园”,举办山阳梨花节、大梨采摘节等节会活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带动收入1500多万元。
“通过深度挖掘地理优势蕴含的文旅、历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着力建设饮马镇山阳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片区,叫响石埠青山秀水景区AAAA级旅游景区名气,开发研学、科普、文化、体验、康养、休闲观光等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昌邑市文旅局副局长钱峰说。该市立足优越的自然资源组合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了70公里潍河风光带、绿博园等众多旅游点,2023年文旅产业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33.72万人次,带动消费36.87亿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2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