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数字加持 塑造新机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16 05: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科技赋能: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平行论坛举行

数字加持 塑造新机

本报记者 路艳霞

昨天,2023北京文化论坛“科技赋能: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平行论坛举办。论坛以“科技创新塑造文化发展新动能”为主题,通过嘉宾演讲和圆桌对话的形式,分享科技赋能文化的创新举措,交流新时代文科融合的发展方向,推动科技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促进各方充分对话、交换观点。

新技术带来新变化新成果

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遗产再生、新技术重塑网络文化格局……演讲嘉宾将科技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新成果“带”到了现场。

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分享说,腾讯借助数字化手段,重点解决不可再生文化资源的高效修复、高精保存和创新转化难题,让传统文化遗产可以立体重构,实现“数字再生”。腾讯在三星堆文化考古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为残损文物的拼接、修复找到了高效解决方案;腾讯还参与了“曾侯乙编钟”等中国传统器乐数字化保护项目,使文物级民族乐器和珍贵乐音通过数字技术被保存并活化运用。

值得关注的是,腾讯还与各大文博机构合作,基于高精照扫、游戏引擎、程序化内容生成、云游戏等技术,实现了喜峰口长城的毫米级高精度复刻、敦煌藏经洞的超时空历史复现、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数字化技术研发,目前还在推进整个北京中轴线的数字互动展示。

新技术带来的变革让人意想不到。“我们预判,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会重塑网络文化格局。”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梁志祥一席演讲,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推到了前台。在梁志祥的讲述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不仅可以生成内容,而且还具备理解、逻辑、记忆等核心技术能力。“从前制作PPT需要提前采集大量资料、撰写文本、编辑图像,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支持下,过程可以被压缩至30秒左右。”

新技术带来实实在在的新变化,已经广泛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被大众热切欢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姜文波说到一组数字,“今年总台2K HDR超高清的竖屏看春晚直播,收视人数达到1.9亿人次,比去年2K高清的竖屏看春晚提高了50%。”

数字化转型需直面新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高速化智能化,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重塑文化产业发展方式,重新定义文化产业生态。演讲嘉宾认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数字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全新挑战也不可忽视。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应用当然是一件好事,给我们带来了强有力的助手,但如何防范和化解文化创作者、从业者产生工具依赖心理,以及其对我们自主思考和主动创新能力的削弱,也是需要关注的。”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坚如此提醒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则指出了移动通信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数字化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他还认为,同质化、低俗化、不适配的“数字文化杂食”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由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薄弱、数字素养蕴含的缺位等问题,城乡数字文化鸿沟在日益扩大。

尽管如此,面对挑战,数字文化产业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不会改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新发展阶段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创造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又要注重运用各种数字化手段丰富表现形式,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品质,运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形态,创造更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影响力传播力的数字文化产品。

技术赋能中国文化“走出去”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新路径,这是此次分论坛热议的话题。

王一鸣认为,要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智能制造、智慧服务以及金融、物流、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在相互渗透中促进业态、模式和场景创新;加强数字文化产业与智慧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数字文化创意向旅游领域拓展。他还建议,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数字贸易融合发展,在跨行业相互渗透过程中,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张平则从更宏观的视角给出了答案:“加强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强化创新驱动,以新技术新应用逐步扎实推动数字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事实上,这样的新路径正在得到实践,任宇昕表示,腾讯正努力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打造更多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梦华录》等精品剧集被译制成英语、泰语等多个版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等文化元素随着剧集走红马来西亚等国;中国武术、古诗词、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时常会出现在《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腾讯全球化的产品中,赢得了海外用户的广泛赞誉。

数字加持 塑造新机

昨天,2023北京文化论坛“科技赋能: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平行论坛圆桌对话会举行。

数字加持 塑造新机

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发言。

数字加持 塑造新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发言。

数字加持 塑造新机

小红书执行总编辑杨胜利发言。

数字加持 塑造新机

嘉宾发言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数字加持 塑造新机

当红齐天集团董事长齐笑发言。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刘平摄

圆桌对话

数字时代重塑文化消费

在“数字时代的文化消费升级”圆桌对话环节,多位嘉宾就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与建议展开探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用“四化”来概括文化消费新特点和新趋势,即消费活动的平台化、消费体验的场景化、消费主题的社群化、消费需求的个性化。“数字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催生了新的职业和业态,促进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祁述裕说。

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利认为,演艺行业正是在数字时代被深度形塑的行业之一。

张利描绘了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在社交平台上,观众被“种草”了某场心仪演出,随即通过手机下单购票,并在演出场地周围搜索了一些评分较高的热门餐厅;与此同时,演出的幕后团队正在调动冰屏、灯光、音响等各种数字技术,让抽象的艺术灵感稳稳落地;演出正式开启后,网络直播为艺术插上翅膀,让舞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飞往世界各地;大幕落下,观众可以回到社交平台上分享感受和见解,这一系列消费行为都与数字化息息相关。“演艺行业虽然是一个相当传统的行业,但在数字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是非常大的受益者。”张利说。

眼下,小红书颇受年轻人青睐。小红书执行总编辑杨胜利说,当代年轻人的文化消费呈现出生活和文化交融、潮流和厚重交融、科技和人文交融、创作和消费交融的明显特点,“小红书的用户不仅是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创作者,总的来看,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文化、科技、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在首钢园区,当红齐天集团融合工业遗存、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清空7万吨的炉渣,把108米高的首钢一号高炉改造成24000平方米的科幻乐园,今年12月,这里将正式开业。“我们以中国科幻故事元素为线索,广泛布局了5G、XR、AI等新技术。”当红齐天集团董事长齐笑说,“数字技术催生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而数字消费也加快了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创新,成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是促进国内需求、加快恢复扩大持续的重要力量。”本报记者 高倩

数字赋能带来全新挑战

在“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圆桌对话环节,多位嘉宾围绕文化产业的前景与痛点展开探讨。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研究用科技艺术的手段去展现中国的文化记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黑弓BLACKBOW 创始人王志鸥说。从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开始,王志鸥的团队就与导演张艺谋尝试打造了奥运历史上第一次人与机器人的表演,“它的背后是我们对数字科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的解构、设计和全数字化创作。”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联欢活动上,3290人在天安门广场的精彩表演依托于数字化的光影屏幕和光影矩阵;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惊艳创意等都应用了最新的科技手段,“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不仅展现了中国式浪漫,也创新地为全世界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共鸣,我们所做一切的核心要义是把中国故事带向世界舞台。”

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看来,文化产业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一大趋势是“中国的数据市场正在逐渐形成”。目前,全国已经有几十家数据交易中心,也有大量场外交易正在进行。拥抱机遇的同时,朱岩也看到了挑战:“首先是如何确定数据权属,其次是定价问题,以及流通交易过程中如何避免资产的泡沫化。为了应对挑战,我们需要去建立文化数据资产交易的新规则体系,这既需要算力中心、税收等硬软设施给予支持和保障,也非常需要更多人才参与其中。”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同样认为,需要重视正在发生或即将到来的挑战。“从古代的铅与火到近现代的光与电,出版业的发展是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可以说,对出版业来说,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起到的基本上都是正面加持的作用,但从去年开始,横空出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也许要另当别论,它的不确定性,恐怕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觉。”眼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开始进入内容生产领域。“大模型要靠大量数据进行喂养,这些数据的来源在哪里?从以往的观察来看,全球的互联网信息中,汉语信息所占的比重不足3%,这样训练出来的模型在自主生成内容时会带来什么?出版领域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 本报记者 高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抢抓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南通又有了“新动作”
...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近年来,南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96亿元,占比达到5.24%
2023-02-14 21:16:00
WDEF沃达福数字茶业:数字化赋能茶业创新,中国茶品牌出海迎来新机遇
本文转自:新华网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变迁,中华传统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演变和丰富。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
2024-04-20 14:43:00
...产业数字化、数字设施、数字化治理、要素保障等方面抢新机,千方百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良好开局。抢产业新机——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随着互联网发展与科技创新,短视频直播成为
2023-03-07 08:35:00
本文转自:泰安日报□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周与岳◆数字文旅只有重视体验,才能真正展现价值,持续健康发展。要借助技术手段,以艺术化的方式将城市故事、文化底蕴呈现出来,以场景营造演绎城
2023-08-26 08:08:00
人民巷会客厅|蔡菊:多域协同创造新机遇 共同打造“大西北”超级大IP
本文转自:人民网-宁夏频道4月13日,第二届大西北文旅高峰会暨黄河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在宁夏银川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旨在推动大西北和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凝聚西北力量,讲好黄
2023-04-20 11:33:00
科技赋能文化 2023中国文化产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办
...盖能力,助力大唐西市持续引领创新,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记者了解到,大唐西市集团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哈萨克斯坦美术家协会等国内外数十家机构秉承“和平合作、
2023-09-10 11:26:00
...资深副总裁梁志祥认为,这将为保护历史、传承文化带来新机遇,“过去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珍贵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和数字化储存,确保其可以流芳后世,本质是在数字空间中复现。如今,人工智能
2023-09-15 21:51:00
...同时,抓住数字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的新机遇,加速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创新,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独立动画导演刘高翔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
2023-02-25 12:19:00
文旅大咖说|朱克力:数字文旅新业态正在形成,新战场充满机遇
...空间格局与新产业生态,进一步做好精细化运营。在面对新机遇时,市场主体还要提升跨界融合力,推动纵深与横向相结合。朱克力表示,“在产业跨界融合的大背景下,文旅业态转向轻资产模式,
2023-01-09 18:4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