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
卢萍
岁月荏苒,一转眼大学毕业已经36年。今年8月,在广东工作的3个同学同时回到了家乡。同学聚会的时候,有人提议回母校去重温一下旧日时光。第二天,6个人如约前往。
母校是本地一所有80多年历史的大学,我们就读时校址刚搬迁到城市郊区的一个山坡上不久。校区几经扩张,目前占地面积1200亩,规模已从当初的600多名在校生增加到现在的1.2万多名,可以说是破茧成蝶、焕然一新。毕业后,这些年我先后参加过两次校庆,因办事也去过几回,但从未特意参观校园。
盛夏的烈日依然白花花地刺眼,气温很高,大家谈笑风生,兴致不错。在新大门口下车后,一行人边走边看边聊,希望在一花一树、一砖一墙中捕捉旧时踪影,打捞同窗时光。已放暑假的校园空旷寂静,四下无人,蝉鸣声像顽童声东击西跟我们捉迷藏。一栋栋新楼矗立在那儿,似天外来客占据、破坏着我们记忆的领地。时过境迁,恍若隔世,所到之处几乎找不到一点过去的影踪。面对眼前的突兀、陌生,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偶尔漂泊到此的过客。内心油然而生找不到北的困惑,暗想这个地方其实跟自己关系不大。
正感无聊怅惘时,脚步不知不觉移到了老校区。熟悉的场景跃入眼帘的那一瞬间,几个人凝神屏气。学中文的人容易动感情,这种如遇故知的情境,让大家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母校的蜕变就像金蝉脱壳,逃离的金蝉光鲜亮丽另立门庭,弃置的旧壳破败冷清。物换星移,世事变迁,时间真的改变了很多。
综合教学楼、两栋旧学生宿舍、图书馆、礼堂等建筑虽然还在,却都蒙上了时光沉积的斑驳和古朴。那栋5层的U形综合教学楼,当年那么豪迈辉煌,似乎每一个毛孔都充满着青春活力,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学子曾在这里开启梦想的帆船。而眼前的教学楼偏居一隅,像个迟暮老人在默默沉思,浑身散发着孤独陈旧的气息。地上堆积了许多砂石水泥,有几个民工腰系安全带正吊在半空刷外墙的灰泥,粉尘兀自飞扬,蒙蔽了视线挡住了去路。包工头说他们正在趁假期紧锣密鼓搞精装修,这栋楼马上就会旧貌换新颜。心中甚感欣慰,这样最好,就怕它消失不见再也找不着。
兰同学提议去看一下曾经住过的寝室,于是大家往右走。记忆中那条连接教室和宿舍的林荫小道,现在变成了两排简易棚联成的吃夜宵的“巷道”。站在那里,左顾右盼,一时有点反应不过来,因为在我的记忆中,这里只有树影婆娑,清风明月,虫鸣鸟叫。
当年我们班有25个女生、25个男生,刚入学时学校给男生、女生各分了一间简陋的平房做寝室。两间寝室面积不大,摆放了13张上下两层的床铺,阴暗潮湿的空间里,经常有蟑螂、蜈蚣、蜗牛在地上和墙上悄然出没,经常吓得那些城里来的女同学哇哇大叫。由于人多吵闹,空气浑浊,溜出去泡图书馆便成了我课余的常态。
一年后,学校建了两栋宿舍楼,同学们终于喜搬新居。虽然男女寝室都是8个人住一间,上下层床铺比较拥挤,但跟之前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女生住五楼,窗明几净。我每天躲在蚊帐里写东西,每次投稿都杳无音信,可贵之处在于竟然能屡败屡战。夏天的宿舍楼,不时传出女生呼朋引伴和男生弹奏吉他的声音;冬天的宿舍楼,不时听见女生嘻嘻哈哈的笑声和男生洗冷水澡的嘶吼声。不甘寂寞的月亮经常跑出来,眼睛一时眯缝一时圆睁做怪脸,目光好奇地俯瞰这人世间。
看得出兰同学他们原先的那间寝室住了人,因为是暑假,门上了锁。从窗外看到,房间进门左边并排摆了四张床,右边对应四张书桌,房间装了空调,比以前清爽、宽松多了。公共卫生间也改造了,不再有臭气熏天的烦恼。可以想象,那些住新寝室的校友住宿条件更好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教学楼下的坡下,有堵被雨水侵蚀的、污渍斑斑的宣传墙,还有一条通往图书馆的水泥台阶。王同学走上前,深情地抚摸着墙体说:“想不到这堵墙还在,我以前在上面抄写过宣传板报呢。”王同学现在是颇有成就的画家、陶艺家,这堵墙最初展现过他的才华,有着他青春的烙印,怪不得他难以忘怀。水泥台阶的两边有一排树,树下一片阴凉。看着几个同学在熟悉的台阶上迈步的背影,突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
最忘不了学校前门和后门的风景。曾几何时,前门的路边野花烂漫,小草摇曳,两排小树并排挺立。远处小山坡上岩石嶙峋,树木葱茏。夕阳西下的时候,霞光映满天边。月上树梢的时候,洒下遍地银辉。奔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年轻人,点缀了这道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如今,那条充满诗情画意的老路被两边林立的楼房、木棚吞噬和挤压,成了一条“饮食街”。两边的餐馆、小吃店、饮料店鳞次栉比,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烟火味。
那时走出校园后门,看到的是一座座青翠的小山峰。有一条蜿蜒的山间小道穿行其中,学生们喜欢出来晨跑、散步、野餐、游玩。路两旁的山脚下零星散落着一些农家,傍晚可以看到袅袅炊烟升起;右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经常有鸭子在水中嬉戏。有一棵伟岸的杨梅树长在路边,每到吃杨梅的时节,满树红彤彤高不可及的杨梅让人垂涎欲滴。总记得那片梨树林,是因为王同学曾写过一篇散文。有一个周末,王、黄两位同学一同到后门散步。时值雨后,空气清新。走着走着蓦然发现山坡上那片如雪的梨花,雨后是那么娇羞纯净,楚楚可怜。本来就是出来散散心的,见到此景,两人不由雅兴大发,回到寝室后,王同学写了一篇“飘飘欲仙”的散文,后来刊登在班上的手抄报上,我就是那个抄写员。现在那片梨树林不见了,那棵杨梅树也不见了,眼前只有一栋栋钢筋水泥建筑的大楼和大理石铺就的路面。环顾四周,心里茫茫然空落落。昔日之美,只能在脑海中搜寻了。
遥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在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高考中突围,有幸成为当时的“天之骄子”,带着行囊带着梦想来到这里。朝夕相处3年后,又打起背包独自去感知人生的风霜雨雪,领略人间的悲欢离合。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师已成耄耋老人,年轻的老师也已陆续退休,有两个恩师已经离世。多年过去,我们这些当年的热血青年已是白发皱纹取代了青丝润滑……36年的沉淀,足以形成一条隐藏很深的感情矿脉,那样令人捉摸不透,又那样令人怦然心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