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宋朝重文轻武,文人地位大大高于武人,科考作为选拔文官的制度,其重要性、严肃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两宋三百多年间的科考中,也发生了一些与严肃、正经不太搭调的逸闻趣事,在士大夫间传为美谈。

一、欧阳修舞弊
在科考制度非常完善的宋朝,考场纪律其实是很严格的,比如,当时考场内有巡察制,有巡考官员,考生一旦舞弊,是会受到严惩的。同时,每次考试结束后,考官要在试卷后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如果发现考生有舞弊行为,考官也要相应地负连带责任。而且,通过乡试选拔到京城参加礼部会试的考生,必须有十个人担保,如果有弄虚作假和舞弊等违反规定的事情,这十个人将“连坐”,并取消考生考试资格。然而,在铁纪面前,偏偏有人以身试法,而且还侥幸过关,考出了好成绩,比如欧阳修便是。
1030年,在乡试中考了第一名的欧阳修,到汴京参加礼部会试。考试的时候,他与一个李姓考生相邻而坐。考试进行了一会儿后,欧阳修发现李生脸色惨白,可能是病了。后来,他干脆趴在考桌上,睡着了。到了中午,欧阳修已经完成了试卷作答,邻座还在睡,欧阳修想,这种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考试,怎么能睡呢?便去用手挠对方腋窝,弄醒他。

挠了几下,邻座才醒。欧阳修说怎么啦。对方说得了疫气,支撑不了。欧阳修劝道,如此决定一生的考试,怎么着也要挣扎考完啊,努力劝对方。对方在欧阳修的劝说下,振作了起来,试着答卷,勉强能行。欧阳修看到他开始答卷了,非常兴奋,又悄悄将题目中所涉知识要点和赋中所需典故,告诉对方。后来甚至把自己的答卷给对方看。邻座在欧阳修的鼓励和提示下,最后终于完成了考试。结果,这次会试,欧阳修考了第一名,对方也名列前茅。
不过,欧阳修考试舞弊,为什么还能考到第一名呢?这成了一桩历史悬案。
二、苏东坡惊倒欧阳修
苏东坡之所以成就大名,与当初欧阳修的力荐分不开。1057年,北宋仁宗年间开科取士,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任主考官。在策论的那场考试中,欧阳修从《书经》中摘句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阅卷时,点检试卷官梅尧臣发现有一篇文章特别好,就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一看,也感觉非常精彩,有孟子之风,本想将其作为第一名。

然而,欧阳修有点顾虑,因为试卷采用了糊名法,到底是谁的还不清楚,因为他的学生曾巩也参加了这次考试,这篇文章怎么看都像曾巩所写,如果真是曾巩的,自己作为主考官,把学生列为第一,怕人闲话,所以最后便将其列为第二名。
在复试之后,欧阳修又发现一篇文章,印象更加深刻,读后不假思索就列为第一名。后来,在发榜前,欧阳修才清楚,两场考试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两篇文章,都是出自苏东坡,这让他赞叹不已。为此,他后来特意在写给梅尧臣的信中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苏东坡最后终于高中,而且,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在发现苏东坡这个人才后,竟然如孩子一样兴高采烈,也殊为难得。苏东坡后来之所以名声大显,与欧阳修的广为宣传是分不开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