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日前,蓝思科技发布公告宣布拟赴港二次上市,这一消息瞬间将“果链三巨头”之一的蓝思科技拉回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同时,创始人周群飞从湖南山村打工妹一路逆袭为“玻璃女王”的传奇故事也再度引发热议。这位曾在深圳工厂中挥洒汗水的女企业家,早在2015年蓝思科技于创业板上市时,便凭借占总股本87.96%的股权,以40亿元身家超越陈丽华家族,荣膺中国女首富。如今,在《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周群飞、郑俊龙夫妇以800亿元财富稳居湖南首富之位。此次赴港IPO,无疑为周群飞的财富增长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赴港IPO:机遇与挑战并存
3月12日,蓝思科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经充分研究论证,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利益及境内外资本市场情况,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机完成本次发行上市。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据接近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其赴港上市时间预计为今年7、8月份,预计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7%,计划筹资10亿至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108亿元)。
然而,这一赴港上市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了资本市场的波动。投资者担忧赴港上市后可能拉低A股估值,蓝思科技A股股价应声大跌,单日跌幅一度达8.16%。即便在3月28日,蓝思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情况下,股价依旧下滑了1.43%。在A股上市十周年之际,蓝思科技踏上赴港IPO之路,这既是其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未知挑战。从积极方面来看,赴港上市能够拓宽蓝思科技的融资渠道,提升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优化全球战略布局。同时,香港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国际化程度高、金融产品丰富,能够为蓝思科技提供更多元化的资本运作空间。
但不可忽视的是,赴港上市也伴随着诸多风险。首先,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和投资者偏好与A股存在差异,蓝思科技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满足不同的监管要求和信息披露标准,这对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其次,如前文所述,投资者对A股估值的担忧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影响蓝思科技的股价表现,如何稳定投资者信心,成为公司管理层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此外,港股市场竞争激烈,蓝思科技需要在众多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投入,这并非易事。
业绩背后的隐忧:“果链”依赖症难解
3月28日,蓝思科技发布的2024年年度财报显示,公司总营收达698.97亿元,同比增长28.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24亿元,同比增长19.94%,基本每股收益0.73元/股,同比增长19.67%,公司还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从数据上看,这似乎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隐忧。在营收构成中,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营收达577.54亿元,占总营收的82.63%,手机业务依旧是蓝思科技的核心业务。在蓝思科技的前五大客户中,第一大客户贡献的业绩占比达49.45%。尽管财报中未明确披露具体客户信息,但结合过往经营数据判断,第一大客户大概率仍是苹果。这意味着直至2024年12月31日,苹果依旧为蓝思科技贡献了近一半的收入。
回顾蓝思科技的发展历程,“成也苹果,败也苹果”这句话可谓精准概括。作为苹果玻璃盖板的核心供应商,蓝思科技深度参与了每一代iPhone、iPad的研发工作。借助苹果的强大影响力和庞大市场份额,蓝思科技的营收从2011年的60亿元一路飙升至2024年的698亿元,13年间增长超过10倍。但这种深度绑定也使得蓝思科技的命运与苹果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例如,2016年,当iPhone销量首次出现下滑时,蓝思科技来自苹果的营收骤降30.8%,公司也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2018年,苹果手机出货量下滑,蓝思科技单季亏损就超过4亿元。在二级市场上,任何关于苹果砍单的传闻都会引发蓝思科技股价的剧烈震荡。2024年下半年,随着苹果产品创新逐渐乏力,难以给市场带来足够惊喜,蓝思科技在苹果秋季发布会前后的两个月里,股价暴跌25%,市值蒸发高达250亿元。
为了紧跟苹果的发展步伐,蓝思科技不仅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方面也持续大额投入。公司的固定资产从2016年的109亿元急剧膨胀至2024年上半年的366亿元,短短数年间翻了超过3倍。这种重资产投入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苹果对产能和技术的要求,但也给蓝思科技带来了沉重的经营压力,使其毛利率持续承压。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蓝思科技在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毛利率为15.89%,同比降低了0.7%。更为严峻的是,一旦蓝思科技被踢出苹果供应链,其面临的资产减值风险将集中爆发,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稳定性造成毁灭性打击。
新业务拓展:任重而道远
面对“果链”依赖带来的潜在风险,蓝思科技并非无动于衷,近年来,周群飞大力推动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业务拓展。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蓝思科技与特斯拉、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展开合作;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司与人形机器人企业智元机器人合作,生产的灵犀X1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已成功实现批量交付。然而,从目前的营收贡献来看,新业务的成效尚未显著显现。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其他智能终端业务,分别仅为蓝思科技贡献了8.49%、4.99%、2.01%的营收占比。
新业务的拓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且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大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在加大研发和产能投入,蓝思科技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提升,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蓝思科技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攻克技术难题,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应用场景,培育客户群体,这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蓝思科技赴港IPO,是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周群飞从打工妹到千亿企业掌门人的传奇故事令人赞叹,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果链”依赖、毛利率下滑、新业务拓展艰难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新的资本市场征程中,蓝思科技能否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投资者和市场持续关注。/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31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