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育儿

手机放不下 防沉迷成卖点

类别:育儿 发布时间:2024-05-31 14:0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家长着急上火寻对策

手机放不下 防沉迷成卖点

在当下“全民触网”的时代,儿童与电子产品很难完全切断。对于教会“互联网原住民”的孩子们正确使用网络,作为“互联网移民”的家长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而在学习挖掘各类话术、工具、手段的同时,专家提醒,家长不要操之过急,要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手机放不下 防沉迷成卖点

手机放不下 防沉迷成卖点

网络上“谈判攻略”层出不穷

发现

围绕焦虑做流量生意

“三句话,让孩子放下手机”“神了!常说这五句话,孩子竟然放下手机了”“掏心掏肺,教你一个让孩子远离手机的方案”……各平台上,不少教育、心理博主纷纷围绕推出“神奇话术”,并建议家长“反复观看,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看见。”

记者浏览多个“教程”,发现它们各自内容区别不大。基本都是先向孩子表达理解,“你太累了”,再进行安慰,“玩手机不是你的错,你不是在和手机对抗,而是背后的设计团队。”最后,以开放式的提问收尾,“你觉得应该怎么合理去使用手机,希望我们为你做些什么?”

看得多了,视频中甚至出现内容一模一样、照抄搬运的表述。显然是博主们注意到家长在孩子玩手机问题上的焦虑,免不了竞相参与,以期分得热度的一杯羹。一些书籍、玩具等,也以“让孩子放下手机”为名推荐销售,做起流量生意。

而对于这些“支招”,家长们评论各异,有的称,“说几十遍了,真这么简单就好了!”“孩子看手机正来劲呢,你的几句话能像咒语一样起效?”有的则反思,“这是让家长自己去领悟的,日常用这些理念去引导孩子。”无论目的为何,相关内容较高的点击、评论等,充分体现出家长对待“手机问题”的纠结与关切。

手机放不下 防沉迷成卖点

学生手机以防沉迷能监控为卖点

管控

防沉迷产品层出不穷

虽然目前主流的社交、视频、游戏软件,都配备了“青少年模式”,但对于孩子使用手机的管控,家长普遍还是信奉“自己来”。

“玩了多久游戏、打开过哪些软件,一切尽在掌握!”迎合家长心理,形形色色的学生专用机,不约而同将“防沉迷”作为卖点。记者操作一款学生手机发现,除了其预设好的几款学习软件、资料库外,所有的应用程序,均需家长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一个“家长端”,通过家长端内的“应用中心”远程下载到孩子的手机上,孩子是不能直接使用学生手机下载软件的。

“目前感觉还行。”用户王女士称,女儿目前读二年级,给她使用这款手机在家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较为顺畅。“不过里面还没装电话卡,她暂时也没要求我下别的软件,再过几年估计就不满足了。”

若孩子已经在使用普通手机,市面上也有一些防沉迷软件,供家长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这些软件的逻辑基本类似,将家长端和孩子端分别安装在双方手机即可。

记者下载几款防沉迷软件试用,发现安装孩子端的过程中,需要开通很多关键权限,其间手机系统会不断“报警”,提示开通权限可能带来的风险。例如删除文件、获取位置、获取聊天记录、通话记录、截图等等。安装完毕后,通过家长端手机,可以严密监控孩子端手机的所有操作,甚至可以设置电子围栏,限制孩子活动范围。

手机放不下 防沉迷成卖点

王女士使用的学生手机家长管控页面

顾虑

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

虽有各式技术手段,擅长与家长“斗智斗勇”的孩子,未必会在防沉迷系统下乖乖就范。

事实上,针对各种型号防沉迷手机的刷机包,在网络上并不难找。而受限于价格和使用人群,学生机的配置从内存,到屏幕分辨率等,也普遍相对较低。有家长担忧,一旦没防住,孩子偷偷用着不够大、不够清晰的屏幕打游戏,再影响视力,反而得不偿失。

“当发现随时可以查看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就忍不住总想去看。一旦发现孩子做了与学习无关的休闲娱乐,哪怕就一会儿,也免不了着急生气。”实际使用过后,还有家长意识到,如果“定力”不足,管控还可能会潜移默化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

记者在手机管控类软件评论区看到,一些学生口吻的评论,“控诉”软件严重侵犯青少年隐私。还有些评论,则表示软件有收费现象,想获得更好体验必须不停充值,例如在家长端开放白名单,删除卸载软件等等。

体验过后,记者发现这类防沉迷软件,确实存在侵犯青少年隐私的现象,且同样有被破解、卸载的可能。一旦孩子抵触情绪较大,使用效果很难预料。

建议

尝试使用“游戏机制”

“让孩子从沉迷手机的状态中走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长远来看,‘堵不如疏’,尝试找到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给他一个过程,从过度甚至失控到有节制、健康使用。最好能让他拓展兴趣点,找到手机以外有吸引力的事情。”北京安定医院成瘾医学病区副主任邢笑萌告诉记者,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沉迷手机不是短期行为,也无法立刻解决。

互联网、短视频、书本上,有一些“学会这几招,让孩子远离手机”的秘籍。邢笑萌认为,当下青少年个体差异很大,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具体到每个家庭,家长权威、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也都对教导孩子的效果有影响。

至于防沉迷手机、防沉迷软件、青少年模式等软硬件设备,邢笑萌认为,幼年时期很多家长喜欢把手机扔给孩子,觉得那样就能轻松让孩子安静下来。有的家长,自己与孩子相处时便“机不离手”。“孩子使用手机的习惯已经形成,再用强管等手段让孩子断绝与手机的联系,很容易造成冲突、矛盾,让问题更难解决。”

最好的方法,是预防。“在孩子首次触网的时候,家长就要制定上网或手机使用的规则,帮孩子树立上网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使用习惯。此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求孩子控制手机使用时间的同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改变自己的不良上网习惯。”

虽然工作很辛苦,回家照料孩子也很累,但邢笑萌建议,家长在空闲时间,还是应多陪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互联网可以增加孩子知识的宽度,但大量碎片化、鱼龙混杂的信息会让孩子无暇思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困惑,引导孩子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深度。如果孩子有一些困难,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决策、寻求帮助、意志等方面的能力,而不是遇到问题只会上网。

另外,有一些孩子沉迷手机的行为,是抑郁、焦虑或其他精神心理问题的继发表现。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状况,必要的时候及时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或求助。

“游戏中,有很多心理学的原理。比如对玩家进行能力匹配,让玩家有机会实现一定的目标,在目标达成时给予即刻的奖励来强化游戏行为。家长在帮助孩子减少手机使用时也可以参照这样的设置。先设立一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提早就寝1小时,完成了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完不成,有惩罚,目标行为保持住一段时间再设立新的目标。”邢笑萌认为,青少年对手机、互联网的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开展健康安全使用互联网的教育、给孩子创造在现实中交往、玩耍机会、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

本报记者 魏婧 孙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1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小度青禾学习手机预售,主打学生群体,1499元香不香?
...副总裁、上海小度技术有限公司CEO景鲲表示,手机真正的卖点在于定制系统、免费内容、家长防控、安全定位、护眼屏幕五点。首先,小度青禾采用青少年定制手机系统,内置小度灵机大模型,
2023-05-31 11:17:00
儿童手表价格越来越高,在收“智商税”吗?
...绘画功能。“碰一碰,加好友。”是儿童智能手表一个“卖点”,如果你没有手表,那可能就加不了“好友”,儿童手表还成了一个社交工具以及社交门槛。除了一些儿童手表带有自研的社交软件外
2024-05-31 21:44:00
电信网络诈骗瞄准未成年人:家长检查孩子手机是否装有密聊软件
...日,多地警方发布紧急通知,提醒家长和老师注意孩子的手机是否安装了一些非主流的密聊软件,如“纸飞机”“蝙蝠”“事密达”“思语”“密聊猫”“海鸥”等等。这些软件因为具有加密通讯和
2023-05-21 16:40:00
...局反诈中心发布紧急提醒:请家长、老师及时检查孩子的手机是否安装有“连信”“蝙蝠”“事密达”“海鸥”“纸飞机”等非主流社交软件。诈骗分子最常使用此类软件联系未成年人帮助进行信息
2024-05-14 08:03:00
孩子沉迷玩手机,打骂也不管用?育儿专家:家长掌握这四点就够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手机的功能也是越来越齐全,很多软件都在吸引着大家的眼球,用户们纷纷下载试用,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各款游戏软件。这也是目前最令家长们头
2023-02-02 02:00:00
多地警方紧急提醒:赶紧删除!
...在各地警方公开发布的通知中,各地家长被要求检查孩子手机中是否装有上述软件——这些软件被指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比如,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5月16日发布消息称
2023-05-22 10:54:00
儿子看到镜头里的“猪八戒”,脸色立马变了,网友:咋有点不开心
从上个世纪手机问世以来,便逐渐的成为了每个人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必备品。曾经有一个有意思的调卷问答,如果让你只能选择一个东西去孤岛上生存,你会选择什么?百分之九十的人选择的答案就是
2023-01-31 08:00:00
孩子“云交友”,家长如何把好安全观
...立联系,并希望能够进一步成为现实世界里的朋友。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普及,未成年人“云交友”现象越来越普遍,像小妮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一些家长认为,交友软件能帮助孩子扩大视
2023-02-03 10:00:00
家长开店忙着招呼顾客,一旁10岁的女儿低头摆弄着手机。当她在玩一款手机游戏时,轻信“添加好友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好事”,悄悄用QQ聊天软件添加了陌生人为“好友”,并一步步照着对
2023-08-31 19:10:00
更多关于育儿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