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网2月21日电近几日,随着春节各地旅游数字的陆续公布,发自或官或媒或民的解读与评议多了。这是一件好事,全社会持续不懈年地关注假日旅游,有助于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氛围和环境。
看罢春节旅游天南海北、大大小小的数字,有一些皮毛性感触,现坦陈如下。既不为取悦于谁,也不敢有意抹黑,只为探讨现实问题。
其一,各省之数累计大于全国之数。这是国内旅游的老状况,自打有统计制度就存在了,并非始于近年。现行的假日旅游监测以城市为主、且主要目标是重点景区和酒店接待,所反映的自然是以旅游城市为主体;市县以下怎么反映,是照葫芦画瓢依次类推,还是另有科学的方法。旅游统计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既不是说改就能改了,又要尽量准确反映客观现实,减少统计数字与现实感受的差距。疫情之前,据闻个别省份的旅游统计曾被督察、要求“挤水分”,说明有关问题也是受到关注的。
其二,怎么解读龙年春节游数字。现在看一些媒体的报道,个别城市对春节旅游成绩喜上眉梢、弹冠相庆。其实,龙年春节游仍是一种恢复性增长,若没有2023年兔年春节旅游受疫情影响而很不充分,就不会有这么大幅度的增长。这是业内和业外人士都应该清醒的,盲目自满是缺乏专业底气的。此外,怎么看人数与花费增幅的落差,也是不应淡化或回避的,较客观的说法是游客腰包瘪了,花钱抠得紧了;但若把这一现象解读为旅游消费转型,就难免让人觉得搞“双重标准”,因为在早先年花费增幅大于接待时,解读为旅游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今两个数字倒过来,为何不解释为非高质量发展呢。话说回来,不管怎么解释,旅游花费一旦降低,要再拉回到高位是不容易的,它不像是果树的丰歉规律,今年挂果多了、明年就会少些、后年又恢复起来。这就得有一些稍长远的打算。
其三,景区接待与逛商业街人流之反差。这涉及的是旅游专业概念问题,不论那些旅游票友们是否认同,要大致读懂各级旅游部门发布的数据,口径都得靠到这方面去。如此,就可以理解为何北京旅游前三位的地方都不是著名旅游景区,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超市游客量刷新河南最火景区纪录。关键是这些主客共享的去处,怎么按照旅游定义去进行市民与游客的析分,若一股脑儿都算作游客(或多算了)是不行的。由此也扯出一个话题,就是各地都在寻找爆点、网红旅游项目吗,春节旅游案例就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例证,这既关乎城市更新、城市大型休闲综合体项目建设,也关乎旅游开发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应该多做一些这样的项目。
其四,各地旅游并非“寰球同此凉热”。现在一说就是全国旅游、旅游行业、旅游城市春节如何火爆,似乎是“举国性”、“行业性”的,其实不然。我认同一些回乡探亲者的感受,尤其是哪些下沉到市县以下的,那儿的旅游未见得就兴旺。这对于旅游发展刚起步或未把旅游当作主要产业的市县来说,不是什么事儿;但对由省部级命名的旅游重点县市、旅游强县市来说,假如这个春节是不够火的,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因为龙年春节是疫后恢复性增长的春节,在全国各地工作、上学、打工的老乡们空前一致地回乡探亲,人数之多不仅超过以往的平常年份,更超过还在疫情影响下的兔年春节,如果这个春节还是如此平淡,不找找原因怎么行,恐怕多数原因是旅游产品、吸引物不过硬、城市旅游公共建设不行。假如说年前还做了适当的营销宣传,旅游依旧是不温不火的样子,那就真的应该严肃起来了。
我欣喜地看到,近期《旅游学刊》发表一篇题为《国内旅游统计的技术路径及改进思考》文章,标注的作者就是主管旅游统计的一位同仁,这说明旅游统计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竹在胸,构建科学反映旅游大国发展状况的统计体系将大有盼头,或者将为期不远了。(高舜礼)【责任编辑:吴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2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