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改造站点 解决村民用水困难打通堵点 破解企业担保困境
“跟踪问效直通车”再出发,对两起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开展末端监督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 柯笛
建成投用的人饮工程,站点却没有水,村民苦于日常用水问题;企业承包经营区级社会福利中心,想变更担保方式,却因种种原因办不了手续,面临经营压力……这两起群众、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经市、区纪委监委转办、督办后,解决成效如何?近日,“跟踪问效直通车”再出发,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本报“监督在线”记者等,通过走现场、看变化、问质效,了解事情进展,开展末端监督。
问题回顾
建好的站点未供水
村民只好自行引水
同安区汀溪镇半岭村的人饮改造提升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人饮工程”)(二期)于2020年底建成投用。
2023年底,会林自然村村民高先生向“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反映,该人饮工程(二期)的会林2号站点并未供水,部分村民只能自发到上游的河里引水。但引入村民家中的水没有过滤消毒,一下大雨就很浑浊,这让高先生很是担心:“泡茶、煮饭、养鸡鸭都没办法,我们只能找人借水用。如果长期饮用这样的水,身体受得了吗?”
此时,市水利局正在结合“点题整治”工作,开展全市山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监督抽查。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将该问题转给市水利局处置。市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立刻核实情况——原会林2号站点确实存在无水现象,部分村民饮用未经消毒的溪涧水。
问题的解决也进入快车道:去年底,市、区相关部门实地勘察、调查需求,组织改造提升该村供水系统;今年1月22日,新2号站点供水系统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行,以解决村民用水问题。
回访实录
“用水问题解决了,
大家都很高兴”
在同安区汀溪镇半岭村,人饮工程(二期)为何会存在无水现象,村民反映问题后,又是如何推动解决的?供水系统改造提升后,运行得怎么样,村民是否满意?近日,回访人员来到半岭村,了解事情原委与项目现状。
堵点:水源点长期枯竭 日常重视度不够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回访人员,会林2号站点建成投用后,入户饮用水由汀溪镇半岭村村民委员会管理,制水点的设备日常管护,则由同安城建水务环境有限公司负责。
“工程验收的时候会林2号站点还能出水,后来出水量持续减少,2021年10月会林2号站点水源第一次出现枯竭。”该负责人称,当时,汀溪镇、管护单位、半岭村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一致同意暂时将村民生活用水换至另一处水源点和制水点,由村小组自行管理。不过,因该处制水设备建成时间久、技术老旧,引入村民家中的水未经过滤、消毒,村民生活用水困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2023年3月,区农业农村局对全区人饮工程进行摸排时,曾认定半岭村需要新增水源点,但由于分批开展建设,半岭村不在首批名单之列。
回访人员问,水源第一次出现枯竭后,什么时候彻底枯竭无水?两年多时间里,对村民用水困难的情况,有关部门是否掌握、跟进?“去年自查时,发现会林2号站点已经永久性枯竭,但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可能要查一下巡查管护记录。”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承认,在该项目建成后的运营中“重视度不够”,半岭村村委会、管护单位在入户调查方面也做得不够到位。
进展:供水系统改造提升 各项设备运转正常
2023年底,在市纪委监委推动下,市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组织汀溪镇和管护单位实地走访调查,由汀溪镇委托管护单位利用原会林2号站点的一体化设备,对现用制水点进行提升改造,建成新2号站点。
那么,经过改造提升的新2号站点,如今运行得怎么样?2月26日,回访人员来到新2号站点,现场看到,制水点设有安全护栏、门锁。管护人员介绍,迁自原2号站点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和消毒处理设备,已经安装在新2号站点制水点的蓄水池和清水池中,经过现场演示,各项设备运转正常。回访人员来到更高处,查看了配备简易排沙系统的新取水点。经了解,新2号站点的取水点将村民自建水源点向上游延伸迁移约1公里,避开村庄,以减少农田菜地施肥用药影响、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水源和水质得到了改善,村民体验感如何?回访人员来到高先生家中,他拧开水龙头,只见水质清澈、水量充沛。“用水问题解决了,家家户户过了个用水顺畅的好年,大家都很高兴。”高先生表示,尽管春节前下了几天雨,但用水没有受到影响。
区农业农村局表示,为持续维护问题解决成效,将加强与村民的现场沟通协调,积极探讨人饮工程如何与村民自建饮水工程合并管理,并形成相关经验,共同提升水质标准;后续将压实基层主体责任,提升村委会对农村饮用水的管理机制,加强巡查管护,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还将进一步畅通农村饮水群众举报通道,制定走访、查看机制,充分发挥村级监督员作用,把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
问题回顾
现金担保致经营压力大
其他抵押方式手续难办
12年前,一家养老服务企业与民政部门签订集美区社会福利中心经营承包协议,并根据协议内容以固定资产进行担保;几年后,由于房产抵押担保手续不完善,企业变更为交纳现金进行担保。如今,企业面临经营资金困难的压力,希望通过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完成担保,但一直无法顺利办理相关手续。
收到企业反映诉求后,集美区纪委监委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分析研判,发现问题症结在于协议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如果通过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抵押合同难以成立、生效。经多方推动,区民政部门与企业签订补充协议,明确了债权债务关系,并成功办理房产抵押。
回访实录
“资金压力小了,
我们松了一口气”
经了解,2月29日,在扣减应支付的运营收益后,企业收到了4年前缴交的担保现金退款。那么,在此之前,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手续为何没能办理,相关部门又是如何推动问题解决的?3月1日,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本报“监督在线”记者等进行回访。
堵点:
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
无法办理房产抵押手续
回访人员了解到,根据经营承包协议,企业需缴交与运营收益总额相当的资金或固定资产,作为确保运营收益实现的担保。2012年,企业与集美区民政局协商一致,将价值超过运营收益总额的房屋产权证作为履约担保抵押物交至区民政局,并收到相关的收据。
“之前只交了几本房屋产权证,根据有关工作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手续。”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回访人员,2019年,双方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房产抵押,但由于该企业与民政部门没有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无法办理房产抵押担保手续。
“当时抵押办不下来,双方协商先以现金进行担保。”该负责人说。于是,2020年,企业负责人张女士向银行办理了房产抵押贷款,以现金的方式交给区民政局完成担保手续。
推动:
签订补充协议 归还剩余担保现金
近年来,企业经营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下降,每年还要承担贷款支付担保金所产生的利息,运营十分困难。在此期间,企业曾多次向民政部门申请,希望变更现金担保的方式,但难以办理房产抵押担保手续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在区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区民政局多次与企业法律顾问、不动产登记中心沟通讨论,并于2023年9月报区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探索出了解决办法——在不改变原协议约定的前提下,双方协商决定,通过补充协议明确双方债权债务关系,将担保方式由现金担保变更为抵押担保的形式。
2023年12月20日,区民政局与企业签订补充协议,其中明确经营承包协议中的“运营收益”实质上是指企业应当向民政部门缴纳的“承包金”,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约定。随后,企业法定代表人提供等价房产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房产抵押,在同步完善其他佐证材料后,区民政局归还了剩余的担保现金,为企业纾困减负。
了解事情原委后,回访人员来到位于集美区的这家养老服务企业,负责人张女士笑道:“问题解决了,资金压力小了,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9 08: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