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天眼数观】大寒至春将归 凝冻常驻冰雹也来“凑热闹”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1-20 21:25: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大寒迎年,春将归,1月20日,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悄然而至。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的轮回。

大寒PK小寒 谁更寒

大寒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小寒大寒都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而两者谁更胜一筹呢,咱们用数据说话。

【天眼数观】大寒至春将归 凝冻常驻冰雹也来“凑热闹”

据贵州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许丹统计,全省平均气温小寒节气时5.1℃,大寒5.2℃,似乎难分伯仲。

不过十里不同天的贵州并不是用一个数据就能概括清楚的,不同的地区情况各有不同。九个市州中,安顺大寒、小寒节气平均气温都是5.4℃,打了个平手;位于西部地区的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小寒节气气温高于大寒节气,大寒胜小寒;而贵阳、黔东南、黔南、铜仁、遵义小寒节气的气温低于大寒节气,小寒对于冬季特点的表达更形象。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大家可多吃些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胡萝卜、山芋等御寒食物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

在着装方面一定要以保暖为要,尤其是老年人体质普遍较差,自身活动能力及抗寒能力减弱,穿着稍薄一些就容易受凉感冒,甚至引发其他病症。因此,老人选择冬装要注重防寒保暖功能。

大寒遇冰雹 反常VS常见

今年1月1日08时至2日08时、1月7日08时至8日08时,贵州多地噼里啪啦地下起了冰雹。一时间,有关冰雹的图片、视频刷屏朋友圈,很多网友感到新奇的同时又觉得反常,“活跃在春夏季的冰雹怎么就‘穿越’到冬季了!”

【天眼数观】大寒至春将归 凝冻常驻冰雹也来“凑热闹”

其实,贵州一年四季都有可能降雹。只是冰雹出现概率最高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春夏季。也就是说,只要达到条件,一年四季都可能下冰雹,冰雹在冬日做客不算稀奇事。

据贵州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许丹统计,1993年至2022年的30年中,大寒节气出现冰雹的年份有11年,1997年和2020年分别为18天、22天。

许丹介绍,冰雹的形成条件主要有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气流,温度差以及凝结核。而冰雹之所以“偏爱”春季与贵州地形,春季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地面气温上升快等天气特点关系紧密。

雨凇加码 出行安全第一

大寒节气,随着寒潮天气的频繁出现,凝冻出现的次数也较小寒节气多。据贵州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许丹统计,大寒节气全省区域雨凇累积日数144.8天,比小寒节气多了38.1天。九个市州中,毕节、黔东南、贵阳雨凇日数排名前三, 分别是30.5天、27.3天、24.5天。雨凇日数最少的是六盘水、安顺、铜仁,分别为8.6天、8.7天、8.9天。由此可见,贵州雨凇分布具有西部多、东部少,中部多、南北少的特点。

【天眼数观】大寒至春将归 凝冻常驻冰雹也来“凑热闹”

“雨凇”在贵州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凝冻”。当近地面层的空气温度低于 0℃,上层大气的温度高于 0℃,上层云中的过冷却水滴在这样的大气层结构中会一直保持液态。而当它们向下降落,停留在温度低于0℃的物体上就会立刻结成外表光滑透明的冰层,凝冻就此诞生。

凝冻对交通的影响很大。多山的贵州,许多高速公路和铁路都有桥梁和涵洞,由于没有地温的支持,这些路段更容易出现凝冻,程度也会更重。因此,公路、铁路运输部门应加强对桥梁、涵洞等重点部位的巡查,以及对道路、轨道积冰的清除。

杨春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庞博 制图/卢思露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徐然

三审 庞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1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据贵州省气象局微博@黔气象 4月12日消息,4月11日14时至12日08时,毕节市的织金,贵阳市的清镇、白云、观山湖、开阳,铜仁市的德江、思南、印江、江口、万山、玉屏,黔南州的瓮
2025-04-12 14:53:00
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记者白德彰)据央视新闻消息,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六冲河东风库区附近发生载人游船侧翻事故。5月4日下午4时许,位于乌江上游的六冲河出现大暴雨,有2艘游船在
2025-05-04 22:39:00
...遭遇突发大风发生游船倾覆事故。事故发生后,4日下午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已调派8个支队,248人,其中潜水员83人,16台水下机器人,24艘舟艇赶赴现场进行救援。据新华社消息,5
2025-05-05 16:41:00
强对流天气来袭,如何防范
4月16日午后,贵州省中部以北、以东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在上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调度和空管部门积极配合下,受影响区域的各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站火力全开,发射人雨弹和增雨火
2024-04-17 11:15:00
... 敖子棋立法为民,法贵护民。日前,历经三次审议的《贵州省自然灾害防治条例》表决通过,为加强和规范我省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法治保障。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早在2021年
2024-10-11 06:09:00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本报讯通讯 员 聂浔 报道近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印发《2024年立法计划》,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防御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下简
2024-01-05 18:03:00
首届贵州科技节|“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未来,还要为贵州科技发展做更多贡献
...成了由‘追赶’到‘领先’的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贵州人民的帮助是分不开的。”2023年8月5日上午,以“科技黔行 创新有我”为主题的首届贵州科技节在贵
2023-08-05 18:23:00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龙山镇下坛村:再有两个月,“花障”牌蜂糖李即将甜蜜上线
...之增加。此外,下坛村还积极请进来与走出去,多次邀请贵州省农科院的专家到蜂糖李基地出谋划策、答疑解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松松则主动到省农科院学习蜂糖李种植与管护技术,为蜂糖
2024-04-23 18:13:00
...报,预计4月16日-4月19日管内四川省东部、重庆市大部、贵州省中东部有一轮强降雨,其中重庆东南部、贵州东部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据西南铁路发布消息,受天气影响,
2024-04-16 21:3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开栏语:山,是世界的脊梁,也是连接彼此的纽带。11月11日,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中国贵州隆重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多彩的喀斯特王国
2025-11-13 13:35:00
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坚定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是当前提振干部 “四气”、升腾发展气场的重要指引
2025-11-13 13:45:00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
今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440亿斤
11月的江西,多地进入晚稻集中收割期。赣鄱大地上金浪翻滚、机器轰鸣,处处呈现秋收的繁忙景象。记者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获悉
2025-11-13 06:46:00
11月12日从阳曲县获悉,今年阳曲农商银行已为该县东黄水镇27名小米种植农户授信286万元,助力小米从“小作物”蝶变为乡村振兴的“金穗子”
2025-11-13 07:09: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在国家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浪潮中,建立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是我市深化数字经济发展
2025-11-13 07:09:00
并州安全行聚焦安全生产 守护美好家园11月11日,娄烦县公安局盖家庄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林区及周边村落,开展护林防火巡查与宣传防范行动
2025-11-13 07:09:00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以下简称“晋祠博物馆”)作为承载千年历史文脉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展示古建艺术与三晋文明的重要窗口
2025-11-13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