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下午6点,遵义市仁怀市区楠竹林公园,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仙女湖旁,市民李先生正带着孩子漫步于步道。“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我们经常带孩子来这里锻炼身体。”
市民在楠竹林公园游玩。
同一时间,家住长岗镇蔺田村的村民舒永刚正在厨房忙前忙后。“游客订了两桌家常菜,这都是自己养的鸡、种的菜,新鲜又健康。”不断擦亮“全国文明村镇”底色,蔺田村以文明实践助推乡村旅游,带动全村10余家民宿产业同频发展。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近年来,仁怀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和抓手,围绕“仁人有信、仁人有德、仁人有礼、仁人有诚、仁人有爱”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宣传教育、活动引领、实践养成,为推动仁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楠竹林公园。
文明培育春风化雨
2012年,仁怀市委、市政府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集结号。
2015年,仁怀市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社会文明进程步入快车道。
2020年,仁怀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仁怀市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公共秩序、社会服务,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文明城市,让群众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志愿者们正在清理河面垃圾。
如今,走进仁怀主次干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主题讲座、主题绘画、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广受欢迎,礼让行人、有序排队、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不断映入眼帘。
仁怀市持续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通过电视台、城区大型LED显示屏、公交车载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公共媒介广泛刊播公益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集中设点发放、入户发放《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宣传资料,让群众在接收信息的基础上产生思想共鸣,形成价值认同。
同时,在各媒体平台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专栏,多视角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创作《仁义为怀》《家在仁怀》等歌曲,录制短视频和快闪,通过组织广场舞比赛、媒体刊播等形式在全市广泛传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领社会风尚,规范个人行为。
让文明培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仁怀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名锋介绍:“通过氛围营造、宣传阐释、教育引导,让群众在脑海中建立起视觉记忆和基本认知,再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延伸到社区、小区、行业、窗口、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有效串联社会基础单元,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创建格局。”
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走进仁怀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二人讲”活动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送到群众身边。现场聆听的群众纷纷表示,宣讲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既结合实际工作又聚焦群众关注,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政策温度。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开展到哪里。通过“线上 +线下”模式,全市搭建“仁人有讲”理论宣传平台,通过“二人讲”“理上网来”等形式,共开展理论政策宣讲110余场,覆盖群众7000余人。
这是仁怀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盼的一次次具体实践。
文明贵在养成。仁怀持续深化“节日里的仁怀”文化涵养功能,围绕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佳节、舞龙展演、鲜花祭英烈、端午踩曲飘香等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造“仁怀红”文化IP。
文明实践活动。
2023年以来,仁怀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市级集中文明实践活动12场次,依托全市2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累计开展实践活动1200余场次。
探索建立“1+ 8 +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孵化“万店同程”“酿出幸福来”“知子花开”“家校警”文明交通岗等志愿服务项目,开设“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和“仁人驿站”,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目前,全市有注册志愿者11.57万人,志愿服务组织654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酒都蔚然成风。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实践中,仁怀市还积极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学习宣传活动,培育出“贵州省道德模范”5名、“遵义市道德模范”14名,“中国好人”4名、“贵州好人”22名,选树“仁怀市道德模范”42名、“酒都好人”40名。
书法比赛。
文明实践常态化长效化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
走进蔺田村,一幢幢黔北民居错落有致,青山绿水间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蔺田村风景。
“如今,村里各项基础设施越建越好,人人相处和谐愉快,大家都忙着发展产业,乡村旅游越来越火热。”蔺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远帮说,这与村里依托“党建引领 +规约自治”模式,修订完善《十哈准则》村规民约,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息息相关。
“党的恩情记哈,法律法规守哈,村组发展议哈……”《十哈准则》修订过程中,村“两委”多次组织院坝会、茶话会征求意见建议,从村民管理、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环境保护等方面引导村民行为规范,形成文明、上进好风气。
蔺田村村规民约。
在苍龙街道五里碑社区议事长廊里,工作人员正向群众讲解滥办酒席的危害,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破除陈规陋习,共同抵制不正之风,通过劳动兑换积分、积分兑换物品的模式,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新理念、培养新习惯、展现新形象。
聚焦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扎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2023年,仁怀出台《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引领移风易俗的工作方案》,通过“政府推动 社会参与 群众自治”模式,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181部,规范181个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组建201支禁赌禁毒反诈宣传队、20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群众组织,开设“文明积分超市”181个,组建“市、乡、村”三级整治农村滥办酒席工作队202支……一项项有力的举措,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广阔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针对餐饮浪费、乱扔垃圾、遛狗不拴绳、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该市坚持立破并举,开展“仁人五有十二礼”文明新风培育,深入践行“敬有礼、仪有礼、学有礼、亲有礼、帮有礼、网有礼;食有礼、居有礼、行有礼、游有礼、购有礼、娱有礼。”十二种礼仪,营造人人讲文明、处处有文明的社会大环境。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靓丽的“名片”。如今,行走在仁怀的街头小巷、田间地头,蓬勃生长、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在全体市民的精心浇灌呵护下,文明之花在酒都大地绚丽绽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图片/视频 刘青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陈诗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8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