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安石的文学造诣与变法失败的反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20:38: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起王安石,我们往往会想到他的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他却无愧于改革家的称号,也以巨大的勇气,激烈后人开拓进取。其实,王安石以21岁考上进士,自然是人中龙凤,文学才能非比寻常,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自成一派,世称“王荆公体”,当时人就评价“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险绝为功”。这一首《登飞来峰》就是如此杰作: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的文学造诣与变法失败的反思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飞来峰、飞来山这个名字,但就王安石个人经历和活动范围而言,一般认为是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或者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后者更为著名,得名甚至与大名鼎鼎的济公有关。然而,济公比王安石晚生一百多年,是南宋高僧,所以小珏认为此处的飞来峰应该是指前者。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后回家乡临川,途径绍兴登山,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王安石的文学造诣与变法失败的反思

在第一句中,作者就极尽夸张地形容宝塔之高。“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千寻塔就是高八千尺的塔。这比“危楼高百尺”还要高得多,当然是夸张之词。但就是以此为基础,让作者发出了无限感慨。

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看起来漫不经心,娓娓而谈,好像是为了给后面惊人之语稍作缓息,其实却是在继续烘托。它以鸡鸣而见旭日高升,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辉煌景象。这样美好的景物,自然反应了诗人的朝气蓬勃、志存高远。

王安石的文学造诣与变法失败的反思

第三句的前两个字“不畏”,诗人就以斩钉截铁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态度。在古代,“浮云”并不是什么好词,除去“视名利为浮云”中表达无足轻重的意思外,西汉时期陆贾在《新语·慎微篇》也说得很清楚: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也就是说,在古代,浮云常常用来比作奸臣,而王安石在此明确表达自己并不畏惧奸臣。

第四句“自缘身在最高层”就是王安石自信的来源,也是王安石狂傲的资本。按理来说,这是原因,应该放在第三句,但为了强调,作者用倒装的方式放在最后,作为“诗眼”。

王安石的文学造诣与变法失败的反思

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站在最高处,所以能够对浮云毫不在意,所以可以远眺万里江山。很多人解释,这是王安石对于改革的信心,也对自己地位的自信。

小珏认为不妥,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首诗成诗的时间非常明确,是在宋仁宗时代。当时的王安石不过三十岁,根本没有遇到信任他的宋神宗,更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他的官职仅仅是县令而已,又怎么可能想到自己会身居高位,一扫顽固的守旧派呢?

王安石的文学造诣与变法失败的反思

在这里,王安石流露出了文人特有的张狂,但应该不至于联想到后来的变法。此时的他,年富力强而又对未来充满着憧憬。他力图报效祖国,辅佐君王,匡扶社稷,他所谓的高,并不一定是地位高,而是品德高。

王安石为人清廉朴素,不迩声色,是北宋德才兼备的人物。在道德层面的高高在上,让他对于未来很有信心。他相信自己的仕途将会一帆风顺,自己也不会落人口实。然而,王安石终究还是太年轻了,后来的变法失败,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人祸。他所看不起的那些浮云,最终还是联手,绞杀了这次划时代的变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安石与苏轼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安石因其变法而闻名于世。他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宁折不弯的顽强精神,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改革家。然而,除了他的政治身份,王安石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在古文领域
2024-01-14 20:17:00
王安石:才华出众却引发党争的拗相公
...就是党争,而这个人,就是才华出众却有着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说起来,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里有一号的人物,不过,他不止是在文学方面有着普通人难以超越的才华,在政治方面也有着过人的
2023-12-09 06:37:00
北宋末年的政治风云:从王安石变法到蔡京的崛起
...史上著名的“靖康事变”,北宋王朝就此正式宣告灭亡。王安石变法期间,宋神宗非常器重王安石,蔡京也因此投奔王安石侍奉他。然而,王安石推行新法的过程实际上充满了障碍。由于新旧势力的
2024-04-24 06:42:00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
2023-11-20 15:05:00
...生的第二年也是冬天,临川天降瑞雪,王家的第三个儿子王安石出生了,王安石亦是自幼聪颖,酷爱读书,且过目不忘,下笔成文。不得不说,宋朝,尤其在宋仁宗前后,堪称古代文化巅峰,各类著
2024-06-05 06:26:00
王安石:执拗一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
...朝的人物坠地了。他,就是北宋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他一生受尽争议,世人对他褒贬不一的看法却无法抹黑他在诗词歌赋中所带来的影响力;他特立独行却掩盖不了他的才华横溢。有人
2023-09-18 22:23:00
被誉为“千年科举第一榜”,一位名将三大文豪九位宰相同出一榜
...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至宋哲宗时,由于“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新旧党争,苏轼在官场上屡经沉浮,最终于宋徽宗时病逝常州。相较于官场浮沉,苏轼在文学领域的造诣无疑更为出众,
2023-07-14 17:01:00
文学巨匠的较量,王安石与苏轼的争斗与和解
在中国文学史上,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备受尊敬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成就至今流传千古。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位文学巨匠之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震惊的争斗,成为文坛史上的佳话,至今无人能对。
2023-09-28 06:23:00
王安石兄弟七人谁最优秀,谁的成就最高?
北宋名臣王安石,家中弟兄七人,依次是:王安仁①、王安道②、王安石③、王安国④、王安世⑤、王安上⑥、王安礼⑦。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有两任妻子,原配徐氏早亡,生有长子和次子,继妻吴氏生有
2023-02-03 21: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