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导向。如今,在齐鲁大地上,这一导向正通过省级专家下沉基层的实践,转化为万千群众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徐潮教授,每月定期走进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坐诊,以专业力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扎根基层,让“大病不出城”从愿景变为现实。
常见病诊疗“家门口”落地 破解群众奔波之苦
“以前去济南看糖尿病,凌晨四点就得摸黑出发,女儿总得请假陪着,等检查结果、复诊结束,回到家往往已是深夜。”聊城市民张阿姨的经历,曾是许多基层慢性病患者的共同写照。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为求规范诊疗,常年在老家与省城间奔波,路费、住宿费叠加家人误工成本,成了不小的负担。
这样的困境,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正在改变。每月,徐潮教授都会准时出现在东昌府人民医院的诊室里,为像张阿姨这样的患者提供省级水平的诊疗服务。如今,张阿姨只需在家门口医院,就能定期接受徐教授的复查调药,“不用再折腾了,女儿也能安心上班,药费还比去济南省了不少。”
同样受益的还有甲亢患者小李。此前,她因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当地医院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她接受碘治疗——而这种治疗后往往导致终生甲减,需长期用药。“一想到要吃一辈子药,我就害怕。”小李说。徐潮教授坐诊时接诊了她,通过精准调整抗甲状腺药物剂量、联合升白细胞治疗,仅一个月就将她的白细胞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甲亢症状也逐步缓解,最终避免了碘治疗。“现在每月在本地复查,徐教授指导调药,太方便了。”
在徐潮教授的推动下,东昌府人民医院建立起常态化服务机制:省级专家每月固定时间坐诊,同步开展查房、带教;通过学术讲座、病例讨论规范诊疗路径,让基层医生掌握内分泌常见病标准化诊疗方案;依托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专家不在场,诊疗不打烊”,基层医生可随时发起线上会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
数据显示,仅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常见病领域,已有近353名患者通过这一机制,实现了“家门口”接受省级专家定期诊疗,平均减少往返省城就医次数3次/年,节省各类开支超千元/人。优质医疗资源的“常驻”,让基层群众告别了长途跋涉的艰辛,享受到与省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疑难罕见病“精准诊”突破 终结患者多年求医路
“跑了10年医院,终于知道孩子得的是什么病了!”拿到诊断报告的那一刻,江北的母亲泪水夺眶而出。这个18岁的少年自幼发育迟缓、肢体活动不便,多年来被诊断为“脑瘫”,但伴随的脊柱侧弯、体重异常增加等症状,始终无法用“脑瘫”解释。去年,徐潮教授坐诊时发现其特殊表型,敏锐地意识到该患者应该是Prader-Willi综合征(“小胖威利综合征”),并提供基因检测予以确诊。如今,根据徐教授制定的综合干预方案,孩子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这并非个例。在基层,疑难罕见病患者常面临“误诊、漏诊、治疗无方”的困境。作为内分泌代谢病及罕见病领域权威专家,徐潮教授致力于打破这一壁垒,推动基层医院建立精准诊疗能力。
37岁的张林(化名)自幼易骨折,3岁儿子也频繁骨折,母子俩均有蓝色巩膜——这一特征让徐潮教授高度怀疑他们患的是成骨不全症(“瓷娃娃”)。通过基因检测,母子二人最终确诊,医院依据徐教授方案开展针对性治疗,“终于能早干预,不用再乱担心了。”张林的话语里满是释然。
吴丽姐妹俩先后出现血糖异常,妹妹还伴有性发育迟缓,均被当作普通2型糖尿病治疗却效果不佳。徐潮教授接诊后,结合“家族聚集性”特征建议基因检测,最终发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抵抗相关的遗传变异,调整方案后姐妹俩血糖趋于稳定。“原来不是药不对,是病因没找对。”吴丽感慨道。
在徐潮教授的指导下,东昌府人民医院逐步开展Sanger测序、MS-MLPA、全外显子组测序等技术,已为20余名辗转求医1至10年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明确诊断,其中9例为罕见病,涵盖糖尿病、性腺疾病、骨代谢疾病等领域。这些突破,不仅让患者得到精准治疗,更推动基层医院在罕见病诊疗领域实现从“0”到“1”的跨越。
资源下沉不止于“走下去” 更在“扎下根”
省级专家基层赋能,绝非简单的“专家走下去”,而是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需求的深度融合。徐潮教授每月一次的聊城之行,不仅带来门诊诊疗,更通过“手把手”带教、学术培训,让先进理念和技术留在基层。如今,东昌府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对糖尿病精细化管理、甲状腺疾病规范用药等能力显著提升,门诊量较项目开展前增长60%,患者满意度达98%。
这一实践,正是国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政策的生动缩影。它打破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地域壁垒,让基层群众公平享有高质量医疗服务;它夯实了基层医疗“网底”,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
从凌晨四点奔波省城的艰辛,到家门口挂上“省级专家号”的从容;从辗转十年不明病因的煎熬,到一次精准检测明确诊断的释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每一步,都在书写着健康中国建设的基层答卷。正如徐潮教授所说:“让技术扎根基层,让专家走进群众,才能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健康有保障’。”
如今,在齐鲁大地,越来越多像徐潮教授这样的省级专家走向基层,越来越多基层医院诊疗能力持续提升。这场医疗服务体系的深刻变革,正让每一位群众,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都能触摸到优质医疗的温度。
责任编辑:李 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2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