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陈 浩
“地平线”下的政绩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城市治理中关系到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检验着新时代干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尚桥冲河道从“龙须沟”变成“样板河”,三次返工的背后,是基层干部政绩观的三重选择。
从科技攻关“卡脖子”难题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做实乡村全面振兴“里子工程”到补齐城市更新“看不见的短板”……这些任务,往往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是“硬骨头”,但管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尤需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做好做实。
更深一层看,干部政绩观要实现从面子到里子,从明处到暗处,从短期到长期的延伸,还需要优化考核机制。干部考核既要看干部干了什么,也要看干成了什么,更要看留下了什么,通过项目全周期跟踪纪实、引入社会多元主体满意度评价、建立干部“潜绩”清单等方式,让每一名干部的接续奋斗可视化、可追溯、可评估,防范“政绩冲动症”。此外,还需加强干部政绩观教育,注重结果运用,完善激励与容错机制,让有为的人有位,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推动干部把时间和精力切切实实用在刀刃上,推动各项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
(作者为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本报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4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