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月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推出了一种名为“Zhejiang”(浙江)的“大芯片”,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直接使用整个晶圆制造的多芯片设计系统。
IT之家查询发现,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在《基础研究》上,DOI:10.1016/j.fmre.2023.10.020。
这颗芯片采用Chiplet设计,共包括16个芯粒,而每个芯粒内有16个RISC-V核心,总计256核心,且均支持可编程、可重新配置。
据介绍,这颗“大芯片”将基于22nm工艺制造,由超过1万亿个晶体管组成,占据数千平方毫米的总面积,采用小芯片封装或计算和存储块的晶圆级集成。
对于这颗芯片,它不同核心之间可通过网络芯片(Netwokr-on-Chip)、同步多处理器(SMP)实现互连,不同芯粒之间再通过D2D(Die-to-Die)接口、芯粒间网络接口(Inter-chipletNetwork)实现互连,并使用了2.5D中介层行封装,因此小芯片之间可以共享内存。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还表示,这种设计允许最多拓展到100个小芯片,从而实现最多1600核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15: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