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郭洪福
“原本以为常年累月抓药治不起,没成想现在每个月拿药开销还不到一百块钱,真没什么压力。”去年12月22日,江西赣州于都县段屋乡胜利村村民段地长照例到乡卫生院门诊开了三盒速效救心丸,上百元的药费报下账来个人仅仅掏了27块钱。原来,身患冠心病、高血压两种慢性病的段地长过去一年还接连做了心脏支架植入等手术必须长期服药,成了当地出名的“药罐子”。受惠于年初智慧医保村村通结算项目的开通和药品采购配送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如今70岁的段老伯在家门口就能刷脸领药,“基本上的药都能开,报得也多”。看病就医的种种利好,让段老伯一身轻松很是满意。
家庭医生入户在段地长家开展用药指导
该乡卫生院院长肖宏表示,村民段地长的遭遇,正是县里创新完善药品集采制度、多方赋能公立医院内涵式发展、纵深推进综合医改红利释放的一个缩影。
于都是赣州市人口大县,人口规模达到111.9万。看病就医成为事关千家万户的社会热点和民生重点。此前,受限于体制机制因素,县域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亟需革新,百姓就医体验存有差距。
作为2014年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2017年综合医改示范县,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广大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发展可持续”的愿景目标,以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两项改革、创新两项体制机制、加速两项建设”为抓手,破立结合弹好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协奏曲,先行先试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助推县域公立医院转型迈向以技兴医的内涵式发展轨道,百姓的医改获得感日益增强。2023年12月,该县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总结会上作经验交流。
聚焦发展动能提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立足破除以药补医的体制障碍,该县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搭建县级药械联合限价采购平台,初步实现全县药品目录统一。同时,严格执行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进一步挤压药品价格水分,腾笼换鸟将压缩的价格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六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其中第一轮医疗服务价格总体上调20%,第二轮调整1059项,第三轮调整53项,第四轮调整1903项医疗服务价格,第五轮调整2663项医疗服务价格,第六轮调整424项。对医疗服务项目调价部分同步纳入医保政策报销范围,杜绝增加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机制一变天地新。技术劳动受到尊崇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医务人员专注医疗的积极性,一些青年医生主动申请“西学中”等各类进修,报考主副两个专业。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试点,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制度,2021年7家二级及以上试点医院药品、耗材费用占比同比下降0.96%、1%,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同比上升3.51%,试点医疗机构DIP付费结余奖励2226余万元。
聚焦管理质效提升,创新综合医改领导保障体制和现代医院管理机制。2017年以来,该县成立以县长为主任,以卫健、医保、财政、编办、人社等部门为成员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履行政府办医责任,负责医改政策的决策部署、公立医院重大项目实施、医院绩效考核、院长绩效考核等事项。县财政先后投入近20亿元,完成4家县级公立医院整体搬迁和28所乡镇卫生院、316个村公有产权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加强人员和经费投入保障,县财政按编制数对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分别予以每人每年1.2万和1.5万元定额补助;落实“两个允许”政策,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性支出比例,医务人员年人均收入由改革前的5.2万增长到8.4万;创新推行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备案制管理,累计增加备案编制1000个。立足“向管理要效能”,创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公立医院院级党组织书记、院长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每年定期组织第三方考核。推行实施公立医院书记、院长年薪制,依据目标管理考核结果发放薪酬,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聚焦服务能力提升,加速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2022年3月,该县以人民医院为依托、全县各卫生健康机构为主体,组建以“一院三区三中心”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卫生健康总院)。2023年11月,该县根据运行情况分析将“一院三区三中心”布局调整为“一院四区两中心”,进一步明确卫生健康总院行政架构及行政职能,逐步推进总院内部行政、人员、财务、医保、质量、药械、信息系统、资源共享等八方面统一管理。推行县级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实现人才、技术、资源县内互通。依托国家卫健委对口支援,该县与北大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肛肠医院、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广东省中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等18家知名三甲医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协作关系,通过加入、建立医联体等办法提升重点学科服务水平。目前,以“国家标准化胸部微创诊疗中心”为代表多个项目成功落地填补了280余项技术空白,其中风湿免疫科、脊柱外科、肛肠介入、眼科等学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广大居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作为县域医疗专业技术龙头,该县人民医院在2022年全省DRGs综合排名中,列县级医院第一、三级综合医院第八;CMI值达1.0806。2023年12月,该院接连开设头痛头晕专病门诊和眼视光中心,该县中医院率先完成国家三级医院等级评审。
2023年12月,该县医改监测指标呈现“两升四降”趋势,即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由33.7%提高至37%,县域内住院率由74.8%提高至82.5%;医院药占比由41.9%下降至22.4%,百元医疗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由25.3元下降至19.8元,门急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由262元、6286元下降至200.9元、5679元,平均住院日由9.6天下降至7.9。数据显示,目前县级医院收入结构较之前更加优化,发展方式悄然转型,居民看病费用和住院时长持续降低,全县公立医院迈进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审签:郑少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3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