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每年元宵节,贵州黔东南,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县都会迎来一场“勇敢者的狂欢”——苗族“舞龙嘘花”。在此期间,全县会有150多个村寨上阵,从编扎龙灯、制作嘘花到祥龙竞技,来自各村寨的上百条龙灯在元宵节齐聚县城集中展演,共同开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台江县苗族“舞龙嘘花”
台江盛事:
苗族“舞龙嘘花”分享生活热烈
苗族“舞龙嘘花”由汉族的耍龙灯经过当地苗族化的改造演变沿袭而来,是黔东南地区具有典型苗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民俗,台江县是其主要传承地,已有300多年传承历史,每年活动参与的群众多、积极性高,文化生态保持完好。
据了解,在台江龙灯分为“草龙”“亮龙”和“硬龙”三种,草龙用稻草编扎、亮龙用彩绘布编扎、硬龙用竹条编扎。苗族“舞龙嘘花”作为台江县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元复始、大地春回。在台江县,要说每年对于村民们最热闹、最重要的时刻,则莫过于元宵节前夕全村老少齐齐上阵编扎龙灯准备“舞龙嘘花”的时候。在这里,当地人选择以这一活动闹元宵,不仅寄托着祈福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更是趁着新年亲朋团聚之时,通过活动汇聚人气、凝聚人心,进一步在传承发扬非遗民俗中分享生活的热烈。
张光龙与大德下屯硬龙
“我从小就参与‘舞龙嘘花’,也从小就喜欢上了这个活动。”台江县硬龙制作非遗传承人张光龙坦言,台江县每年都有元宵节组织开展“舞龙嘘花”的传统,基本全县每个村寨都会参加,几十年如一日,如今这个活动人气越来越高。“我们有信心将它继续传承好、发扬好。”张光龙表示。
稚子舞龙:
“传承龙”展现文化传承新希望
年复一年,在今年元宵节台江县苗族“舞龙嘘花”活动的一百多支队伍中,与以往不同的是,多了一支十多人的特别舞龙队——来自台拱街道温泉村大德下屯的小小舞龙师队伍。
他们年龄10岁左右,最小的才3岁,过程中小小舞龙师们头戴安全帽、身穿舞龙服,齐力扛着一条量身定做的小小龙灯,穿梭在斑斓耀眼的嘘花当中,舞起龙来有板有眼,反差感十足,生动展现着属于这里非遗文化传承的独特魅力。网友纷纷评论表示:“文化的传承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大德下屯“传承龙”
“今年元宵节我们寨子总共出了4条龙,其中就首次为孩子们扎制了一条‘传承龙’参加活动,就是希望他们能在舞龙中感受这种氛围,更多参与到民俗的传承中来。”作为非遗传承人,张光龙也来自大德下屯,他介绍,大德下屯是台江硬龙的发源地,其编制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而元宵舞龙作为全寨人的一件的盛事,每年编扎龙灯时,全寨人都要参与。“这时也是教寨中孩子们编扎龙灯的最好时机。”张光龙说。
传承延续,如今,在大德下屯数十户人中,能熟练扎制较为复杂的龙头龙尾的师傅就有30多个,村寨中的几十个孩子也在跟着师傅们学习,扎龙舞龙的技艺一直通过父带子、师带徒的方式自发传承,很多孩子都在参与并感受着“舞龙嘘花”的热闹氛围中长大,从小就对这一活动充满兴趣。
“我一直都很喜欢‘舞龙嘘花’,扛着自己做的龙参加这么热闹的活动,很有成就感,希望每年都能代表寨子上阵舞龙。”龚子航是台江县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也是今年大德下屯“传承龙”的“龙头”。他从小便因“舞龙嘘花”的耳濡目染而对扎龙舞龙尤为钟爱,现今龚子航龙头龙尾均能够独自制作完成,已被作为大德下屯新一代重点传承人来培养。
龚子航独自制作硬龙龙头
“小孩子是我们传承的接力棒,只要他们喜欢我们都大力支持。”提及龚子航对这一活动的热爱,其父亲龚学福率真坦言,在大德下屯的传统中,扎龙舞龙是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寨中的孩子,全寨的硬龙制作师傅都会毫不藏私、倾囊相授。
民俗助力:
非遗文化成为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们村的‘龙’不仅登上过央视春晚,还为寨子的发展贡献过许多力量。”说起当地的扎龙舞龙及技艺,张光龙自豪言道:“大德下屯的硬龙名扬全国,寨子中的人们无论大小多少都会一些扎制技艺”。
大德下屯龙灯会助力修建的文化广场
数百年来,在扎龙舞龙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大德下屯不仅成立龙灯会汇聚了全寨扎龙能手,负责活动统筹和传授指导寨子中年轻一辈扎龙技艺;还凭着这份手艺和响亮名号,积极参加全国各地扎龙舞龙比赛等项目活动,平均每年可为寨子赢来10多万元奖金或项目收益,这些收益除用于龙灯活动经费支出外,还被用于寨子中文化广场、乡村公路、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让家乡变得更完善美丽的重要助力。
“苗族‘舞龙嘘花’在传承中起着聚族凝心、促进社会和谐和民族大团结的作用,吸引了众多人关注,已然成为助力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发展利用好这一重要资源,台江县积极通过推动成立民间龙灯协会、选树传承人等加强民俗传承,并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苗族“舞龙嘘花”非遗过大年等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全面做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张光龙进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一个民俗,世代传承;一个节日,万人同庆。在一场特别的狂欢中,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见证地区朴素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新征程上,这一民俗正有力展现着地方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世界,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聂建云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4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