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阳康”后还会再次感染吗(健康知识多一点·防疫科普面面观)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10 04: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晓敏

社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6日,我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0%。“阳康”后再次感染的概率高吗?如何防护?“复阳”与再次感染有何不同?

1月9日,省疾控中心主任郝义彬说,相较于此前的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都有所增强,但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阳康”后3—6个月内发生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概率比较低。同时,去年12月份以来我省开展的本土病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BA.5.2分支占94.5%,BF.7分支占4.4%,BA.5.2.20分支占1.1%,我省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2为优势毒株,暂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所以短期内再次感染同一变异株的可能性较小。

河南省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郑大一附院副院长张国俊介绍,新冠病毒感染有十大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一旦出现这十个表现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做抗原检测或者核酸检测显示阳性就可以确定感染新冠病毒了。

“复阳”与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这是两个概念。”张国俊说,当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核酸检测再次出现阳性的情况即是复阳,复阳患者的CT值一般大于35,多认为是体内病毒的一些片段,没有传染性,也没有致病力。从复阳发生率来看,既往原始毒株有5%到15%的复阳率,目前奥密克戎毒株的复阳率总体并没有增加。

二次感染则是康复后的患者在一定时间跨度后,再次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核酸检测CT值一般小于35,可能是因为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造成了二次感染。据介绍,奥密克戎的二次感染率是早期毒株alpha的5倍,达到了3.31%。

如何预防二次感染?

郝义彬认为,预防再次感染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勤通风、接种疫苗等;老年人和儿童康复后,要尽量减少聚集、保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膳食加强营养;“阳康”6个月后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以强化免疫屏障等。(本专栏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河南省疾控中心主办、河南日报协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0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李晓敏1月3日,新冠病毒感染后一直咳嗽的陈先生,去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拍了CT。“这几天总是看到各种有关‘白肺’的消息,挺担心的,就想拍个片子看
2023-01-04 02:01:00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李晓敏新冠病毒感染后,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令人揪心。转阴后为什么还会咳嗽?咳嗽不停,到底该怎样缓解?1月2日,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丽敏
2023-01-03 02:11:00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李晓敏“哪里能买丙种球蛋白?”最近一段时间,“丙种球蛋白”在网络上异常火爆、一瓶难求,不少网友认为其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新冠病毒感染。1月7日,记者就
2023-01-08 02:41:00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李晓敏这个冬季,许多人面临着新冠病毒的侵扰。一线专家提醒,要战胜疾病,提高免疫力至关重要。免疫力到底是啥?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博士周俊飞介绍,免疫系
2023-01-06 03:11:00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李晓敏开学季即将来临,返校前后,学生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首先是遵从学校安排,配合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其次,注意合理作息,均衡
2023-02-02 05:55:00
...静表示,“提素养、促健康”是健康行动的目标,如何让健康知识抵达更广泛人群,医护人员一直在思考、探索。医院招募了健康科普志愿团,将相关知识改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让大家乐于听
2024-06-27 06:44:00
临床试验对健康是有益和必须的
...天举行了患者咨询委员会成立仪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面面观对话。患者委员会旨在“交流—倾听—建议—参与”,积极构建医、患、企沟通新模式。现场就如何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如何视患者
2023-05-23 08:24:00
万叶敏:勤思敏行 解“难言之隐”
...,万叶敏总是愿意跟患者多聊一聊,讲讲肛肠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告诉患者如何处理,如何预防,如何减少肛肠疾病复发的几率。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了解肛肠病相关知识,万叶敏积极参加医院和科
2024-03-01 10:02:00
2024年全国科普日云南省主场活动在昆明启动
...神。本次活动还开设了线上活动专区,设有“新质生产力面面观”“云南科普创新荟”“科学知识问答学习”“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汛减灾”6个特色科普专栏,公众可通过“云南
2024-09-21 10:2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