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23:49:00 来源:戏说三国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超过一半的搞笑历史事件,全都是和宋国有关的。比如说让对手顺利过河、摆好阵势之后再开战的宋襄公;比如说因为没给车夫吃肉,所以被车夫直接拉到敌军投降的华元。

除此之外,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之类的寓言故事,故事里面的主角,也都是宋国人。这些寓言故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编出来的。由此可见,就算在当时人们的眼里,宋国人也是公认的搞笑担当。要说哪个国家最搞笑,那肯定是宋国人无疑。

那历史上真实的宋国,到底是怎么变成一个公认的搞笑国家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这事其实和宋国的历史有关。

宋国虽然是周朝的诸侯国,但他们的祖宗可不是周王室,而是商朝王族。

话说当年商朝末年的时候,周武王干掉了商纣王之后,成了新的天下共主。不过,在处理商朝王族残余势力的时候,周武王却犯了难。

如果放到后世,前朝被灭,新王朝开国之后,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彻底清理掉前朝所有的王族,彻底斩草除根。但放在先秦时期,不好意思,这个办法还真不行。因为当时所有的人,如果往上追溯,祖先都是黄帝和炎帝,所以大家都是亲戚。如果大开杀戒的话,很容易就会引来舆论的不满。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最关键的是,当时整个中原也没多少人口。而在这些人里面,有商朝王族血统的人,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所以,如果真的要赶尽杀绝的话,很容易会导致刚刚开国的周朝,出现大规模的动乱,导致国家不稳。

所以,在这种局面下,周武王非但不能对残存的商朝王族赶尽杀绝,反倒是要积极笼络他们,让他们尽可能的臣服。只有这样,新生的周王朝,才能稳得住。

鉴于这种原因,周朝开国之后,周王室把这些残存的商朝王族,送到了今天的河南商丘地区,并且册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作为这个国家的国君,这就是宋国。周王室当时给宋国的待遇,其实非常不错。不但允许宋国继续供奉商朝的宗庙,而且还不用对待客人的礼仪来对待宋国。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不过,在周武王死后,因为周武王死得比较早,他的儿子周成王上位的时候比较年幼。所以接下来,宋国的武庚,就勾结周武王的几个弟弟,准备发动叛乱。但是后来,这些人的阴谋,被那位会解梦的周公给平定了。而叛乱平定之后,那位周公依然善待宋国,只是清理掉了武庚这一脉,转而让武庚他大爷,也就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继续做宋国的国君。

因为这段复杂的开国历史,导致宋国和中原地区的其他诸侯国之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其他诸侯国,比如说晋国、郑国、燕国之类的国家,那都是妥妥的姬家子孙统治的国家,所以他们这些国家,继承的也都是周朝的正统文化。

唯有宋国,虽然也深受周朝文化熏陶,但其本身又继承了商朝的传统文化。所以受两种文化影响的宋国人,就显得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而在宋国众多不太一样的文化制度当中,有两种文化,对宋国的历史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一个是继承制度,一个是商农并行。

首先是继承制度。周朝这边,执行的是标准的嫡长子继承制。在这套制度下,天子去世之后,需要由天子的嫡长子来接班。如果没有嫡子的话,就由其他庶子中年龄最大的来继承。而如果连庶子都没有的话,那接下来就会去找兄弟、兄弟的儿子,甚至是堂兄弟。

当然,在西周时期,后面那几个选项,只是理论上存在。因为西周的那些周天子,好像也没有出现过绝后的现象。

总之,在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当中,长幼有序是最核心的东西。在这套体系下,只要天子有嫡长子,哪怕这个嫡长子智力有问题,也必须得选他,而不能选其他人。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而除了周王室之外,其他周王室分封出去的那些姬姓诸侯国,基本上也都继承了这套制度。这就保证了在整个西周初期和中期,不管是周王室还是那些姬姓诸侯国,都很少会因为继承权的问题内乱。直到西周末期的时候,随着周王室彻底衰落,对外部干预的能力越来越弱,这才开始逐渐出现例外。

但是宋国不一样。

宋国的继承制度,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兄终弟及’。

简单来说,宋国的老国君死了之后,如果他有弟弟,得由他的弟弟来接班。直到最小的弟弟上位之后,再也没有弟弟了,才能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但这样一来,他哥的儿子肯定就不愿意了,很容易会发生内乱。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宋国之所以会实行这套制度,也是因为继承了商朝的传统。在商朝的时候,这套制度其实还挺好用的。因为当时大家的寿命都不长,如果完全遵守嫡长子继承制,很容易会出现老国君死后,老国君的嫡长子只是一个小孩子,却要管整个国家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由老国君的弟弟来接班,算是比较合适的,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主少国疑’的事情发生。

但是到了西周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随着大家的寿命越来越长,父亲直接传位给儿子,是完全可行的。而宋国这边,依然在实行兄终弟及的制度,这就导致宋国很容易会出现内乱了。

比如说,宋国某些老国君去世之后,按照这套制度,由他的弟弟接班。而他的弟弟接班之后,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这样一来,老国君的儿子就觉得很公平,很容易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周王室强大的时候,倒是还能干预一下,杜绝这种事情发生。可是等到西周末期,周王室衰落之后,宋国就开始内乱了。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除了继承制度之外,宋国从商朝继承来的商业文化,也深刻影响了宋国的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商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商朝人特别会做生意。甚至后来大家为了纪念这事,还特意发明了商业和商人之类的词。由此可见,商朝人会做生意这件事,到底是多么深入人心。

而宋国开国之后,同样也继承了商朝的这种天赋技能。如果说,周王室和那些姬姓诸侯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大家比较喜欢靠天吃饭,靠种地生活。那么宋国这边,则是喜欢玩商业这一套。宋国人虽然也种地,但是更喜欢通过商业赚取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再加上宋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特殊,正好处于当时各大诸侯国交汇的核心区域。所以,宋国人也可以利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和其他国家的人做生意,以此来赚取差价,养活自己。这就导致宋国的国家形态,更倾向于商业和农业并行的状态。

而其他国家,大多是以农业为本,不太重视商业。

这种不太一样的国家形态,直接导致宋国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和其他国家的人就不太一样。而这种不一样,自然就会导致宋国人的很多行为,在其他国家的人眼里,会显得有些可笑。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比如说,春秋初期的时候,几个强大的新兴国家,都开始积极对外扩张,想要得到更大的领土。当时宋国作为少有的几个公爵国之一,最开始的时候,实力其实要比几个新兴强国更强。但是当其他国家开始扩张的时候,宋国却根本没想过扩张的事情。

当时的宋国,因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国内经常内乱。而宋国的那些贵族,他们也不想通过对外战争,来给自己赚取利益。而是想着其他国家打仗的时候,自己通过商业,来赚取利润。

估计在当时的宋国贵族眼里:其他国家,你们愿意怎么打就怎么打,反正能让我赚钱就行。至于说高层谁做国君,也不重要,反正别耽误我们赚钱就行。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宋国人的这种思路,显然直接导致他们在外交、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而这些行为,落在其他国家的眼里,就会让大家觉得宋国有点可笑。

比如说,宋国历史上那位最有名的宋襄公,也曾经想要称霸一方,所以就和楚国开始打仗。战争期间,两军在泓水相遇之后,楚国这边仗着士兵数量比较多,直接选择公然当着宋国人的面渡河。

这个时候,就有大臣劝宋襄公,希望宋襄公可以马上出击,趁着楚国渡河到一半,直接进攻楚国。但是宋襄公却非得等到楚国人完全渡河,然后又摆好了阵势之后,才和楚国开战。结果,自然是被楚国打得一败涂地。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宋襄公的这次失败,在后世一般被大家称作‘愚蠢的仁义’。可是换一个思路想想:宋国作为一个重视商业的国家,最注重商业信誉。趁着人家渡河袭击人家,这种事情要是放在商业当中,以后谁还敢和你做生意?所以,宋襄公当时这么选择,其实也是受宋国传统的文化思考。

再比如,宋国和郑国打仗。开战之前,宋国主帅华元,弄来了不少羊肉,犒劳大家。而在这场犒劳宴会当中,华元忘了给自己的车夫分羊肉。所以第二天,两军开战之后,这位车夫直接带着华元,驾着车冲入了郑国军队的队伍,把华元献给了郑国。

而这位车夫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报复华元。因为在他看来,华元给他的价格不合适,所以他就可以把华元直接给‘卖’了。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如果放到同时代其他国家,在这么做之前,恐怕想的都是如何在战场上保命,或者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至于说卖了主帅这种事情,不怕主帅回头杀了自己全家吗?可是宋国人偏偏不这么想,人家的思路就是这么不一样。

你给我的价钱不合适,那我就可以直接卖了你。

正是宋国这种特殊的文化,导致宋国人的很多行为,在其他国家的人看来,都会觉得有些可笑。所以后来,到了春秋末期已经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各路高人,如果想讲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宋国人。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历史和继承制度的矛盾

‘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这种句式,后来就成了大家讲故事的惯用开头。而这些故事流传下来之后,后世自然就会觉得,宋国有些可笑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晋国霸业兴衰史:从文公改革到三家分晋
...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并起,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军阀割据争夺,大战持续。晋国为了更好地解决适者生存的运势,积极主动开展改革,踏入强国之路,执掌秋春统治1
2024-04-02 02:54:00
晋国被三家分晋,背后原因让人沉思
...魏氏。狐氏在传到第三代人时,因为与执政大臣赵盾发生矛盾,举族逃离了晋国,先氏在传到第五代人时,因为勾结犬戎,被国君驱逐出晋国,郤氏在传到第四代和第五代人时,被晋国国君和胥氏联
2023-07-07 11:23:00
晋国的六卿制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春秋战国,中国古代社会变动剧烈。自从周王室东迁,其政权便迅速衰落下来,西周的礼制也逐渐遭受破坏。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甚至有些诸侯国已经开始行使周天子的权力,诸侯国的崛起同时也
2023-01-30 18:20:00
古代弑君是如何发生的?探究晋国弑君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现象频繁发生,我们可以从这一社会现象中窥见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倾向和趋势。晋、齐、郑、鲁、曹、魏、陈、蔡等许多诸侯国中,都有弑君的情况发生,其中晋国的弑君现象非常
2023-06-10 11:53:00
战国时期的楚国非常强大,为什么很少出名将?
...族,特别强大,而且根深蒂固。这事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还处于分封制的时代。大臣立下功劳,或者国君的子嗣长大了,都需要给一块封地。时间长了之后,国家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
2023-06-16 10:05:00
战国时期中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又为何灭亡?
...国的灭亡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列举以下几点:内部矛盾和政治腐败:中山国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腐败和贪污现象。国君和地方官员之间相互勾结,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一些内部分裂事件
2025-02-02 00:22:00
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时代
前言: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时期,在充满战乱的400多年中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也创造了很多不朽神奇;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是各种思想碰撞、学术涌现的活跃时期,这些举世贤明为了
2024-06-21 20:45:00
聊聊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历代国君
陈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国君世系承袭着虞舜的后裔。在周武王灭商之际,陈国被封为诸侯,起初是一个强大的封国。然而,随着时光流转,陈国在春秋时期逐渐走向衰落,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和际遇。
2024-05-18 16:12:00
李悝变法并不彻底,魏国国君能力一代不如一代
...秋与战国的分界线,经过长达数百年的争霸与战争,春秋时期的数百个诸侯国只有十几个活到了战国,又经历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这样违背礼仪的僭越,强烈的危机感感染着战国君主们,变法图强成
2023-08-06 17: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