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法治网
假合同干扰法院执行
大连经开区检察院识破严惩
“这个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王某名下有11套房屋抵押给银行,王某在法院评估、拍卖阶段提交9份租赁合同,均为长期租赁,这不符合常理。”
“确实存在疑点,合同为格式化模板,合同中无租赁合同常见条款,签订日期接近银行抵押权设立日期,存在造假可能。”
“进一步调查核实!”
这是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一起金融借款合同民事执行案件进行检察监督时发现的虚假诉讼线索。经查,2020年4月,某银行与王某签订了个人贷款借款合同,王某以其名下的11套房产作为抵押。后某银行依约放款,王某未按期偿还贷款,某银行将其诉至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双方自愿达成民事调解协议,同意将涉案房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的价款用于偿还贷款。随后,该案进入民事执行程序。王某却在法院评估、拍卖阶段提交了对涉案房产的9份长期租赁合同,直接导致涉案房产进行了带租评估和拍卖,导致涉案9套房产一拍无人问津、二拍中4套房产被低价成交。
检察官随后围绕该案执行过程中王某行为的疑点展开调查核实。经调取法院执行卷宗审查发现,涉案9份租赁合同为“以租代买”类型的长期租赁合同,除署名、房屋价款不同之外,其余内容高度雷同,且无租赁合同中常见条款约定,严重违背租赁常理。检察官决定以租赁合同的真实性为突破口,调查被执行人王某是否存在虚构租赁合同对抗法院执行情况。
检察官通过实地查看、询问物业等形式走访调查,发现9套房屋仅个别房屋有人居住,并非承租人实际居住。通过调查被执行人王某的社会关系,最终发现案涉9套房屋的承租人均为其亲属的朋友、员工。种种迹象表明,王某向法院提交的9份租赁合同系伪造的,该案涉嫌虚假诉讼。最终,在铁证面前,王某承认9份租赁合同是得知法院要评估房产后找亲友伪造的,租赁日期是倒签的,目的是逃避法院执行。
综合全案证据,检察官认为被执行人王某在得知法院要进行司法拍卖时,以出租人身份与芦某、姜某等人伪造租赁合同既妨碍法院执行,也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符合民事虚假诉讼的行为特征,应予以司法惩戒。开发区检察院向开发区法院发出执行活动监督检察建议。开发区法院采纳了该检察建议,对王某采取司法惩戒措施,司法拘留十五日。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数量激增,逐渐成为司法领域“毒瘤”。一份检察建议,充分彰显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惩戒了破坏诚信体系的虚假失信行为人,有力维护了司法秩序、捍卫了司法权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认真落实最高检“检察护企”和“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虚假诉讼监督工作,完善虚假诉讼的防范、联动、协作机制,为建立和谐、诚信的司法环境贡献检察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3 2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