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月河街的锔瓷匠人,让碎瓷片“重归于好”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20 06:2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月河街的锔瓷匠人,让碎瓷片“重归于好”

他修复的不仅仅是一件器物,还是一种传承和一份记忆

月河街的锔瓷匠人,让碎瓷片“重归于好”

月河街的锔瓷匠人,让碎瓷片“重归于好”

禾城“小修小补”生活地图相关信息征集中,欢迎大家来报料。报料方式——读嘉:扫描左侧二维码在评论区留言电话:82828110微信:在南湖晚报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月河街的锔瓷匠人,让碎瓷片“重归于好”

月河街的锔瓷匠人,让碎瓷片“重归于好”

月河街的锔瓷匠人,让碎瓷片“重归于好”

月河街的锔瓷匠人,让碎瓷片“重归于好”

月河街的锔瓷匠人,让碎瓷片“重归于好”

N文/摄 晚报记者 周祎欣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锔盆儿、锔碗儿、锔大缸……”早年间,在悠长的巷子里,只要听到这样的吆喝声,大家就知道是锔匠来了,纷纷把日常生活中不小心打破的碗碟拿出来,交给他们修补修补。锔瓷技艺积淀着岁月的沧桑,透着古朴的韵味,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风景。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物质资源的丰富,大家早已没有了锔盆、锔碗、锔大缸的习惯,东西破碎之后,大多选择重新购置,锔瓷匠人也因此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但生活中始终不乏一些恋旧的人,他们把某件物品当成了感情的寄托,希望能寻得一个手艺精湛的匠人将其修复。

在嘉兴市区月河历史街区一家小店内,就有这样一位“85后”锔瓷师——詹建峰,熟悉他的朋友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竹”。数年如一日,他埋头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使破碎的瓷器重生并焕发新的光彩,“缝合”出独特的美意,更重要的是修补好了人们的惜物之心。

【记者走访】

因热爱传承锔瓷技艺

月河历史街区是有名的古玩花鸟市场,虽然不如嘉兴其他古镇乌镇、西塘那么热闹,但是古玩的特色也吸引了大批客人,老竹的锔瓷工作室就开在月河历史街区的西入口处。于老竹而言,这个工作室更像一个心灵休憩站,走出这里,面对的是快节奏的生活和压力,走进这里,就像掉入一个梦境,心宽体畅,自在逍遥。

茶杯、茶壶、盖碗……走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特别定制的展示墙,上百个小方格里摆满了老竹的锔瓷作品,老竹正坐在不远处的工作台前修复一件破碎的瓷器。记者看到,不大的案头上,摆满了各类锔钉、锤子、钳子、刻刀等锔瓷工具,伴随着敲敲打打的声音,老竹的修复动作非常娴熟,经过捧瓷、对缝、细绳绑定、绞铜做钉、定点钻孔、锔钉、抛光等十余道工序,破碎的瓷器重获新生。

说起为何会走上瓷器修补这一行当,老竹不禁笑了起来。“我是土生土长的海盐人,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酿酒,酒缸坏了,就会找锔匠修补,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这门手艺。”老竹回忆。2015年,因为一次偶然,老竹在古玩市场淘到了一只民国侍女杯,杯体残缺不全,但出于喜爱,老竹开始四处寻找锔瓷匠人,最后在苏州找到了一位老师傅修复了这个杯子。

亲眼见证了锔瓷的魅力,老竹激动难耐,当即决定拜师学艺。入了行,老竹才真正了解到锔瓷并不是一件易事。“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钉子嵌住抓牢,将破碎的瓷器修复起来。”老竹告诉记者,最考验锔瓷人的就是打孔,瓷器不仅薄,而且特别易碎,有些瓷器厚度只有几毫米,打孔时不能打偏更不能打穿。

到底打穿过多少物件,老竹早已数不清了。然而,万难抵不过热爱,经过他日日夜夜刻苦钻研,终于在两年后出师,并且从事锔瓷手艺活一直到现在。

用匠心修复时光碎片

“老竹,帮我看看,这些茶具还能修复吗?”“这个好办,缺口处包个银边就行。”……采访间隙,老竹的工作室内来了一位顾客,看他们聊天热络的样子像是老朋友了,记者询问后得知,顾客名叫米苏,在桐乡经营一家茶室,这次来找老竹,一是约他品茶聊天,二是带来了几件瓷器让他修补。

谈及老竹的锔瓷手艺,米苏赞不绝口。“老竹在我们茶友圈很出名呢,只要什么瓷器坏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米苏告诉记者,每件茶具在她心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使用过程中难免有所磕碰,经老竹的手修补的茶具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让她无比珍视。

除了茶友们的捧场,这几年间,老竹还收获了不少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客人,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对杭州母子。“六七年前的一个雨天,他们找到了我,请求修复一只瓷碗,这只碗非常普通,市场价也就二三十元,最后修复费用是500多元。”老竹说,把修复好的成品交给这对母子时,他才知道,这是她前夫过世前使用的器皿。正是有了老竹高超的锔瓷手艺,帮这对母子完成了一桩心愿。

对于这些充满情感记忆的修复经历,老竹历历在目。“这是一盏桃花美女茶杯,拿到的时候杯体已经碎成了好几块。”老竹指着手机里的一张照片和记者分享道,“顾客是一位50岁的阿姨,她告诉我这是她外婆的出嫁礼,外婆去世后她一直小心珍藏,却在一次整理旧物的过程中不慎摔碎。我看出了她眼里的遗憾,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茶杯修复,希望可以保留住她和外婆珍贵的记忆。”

“其实,每件瓷器都可以修复,但是我们修复的又不仅仅是一件器物,而是一种传承和一份记忆。”老竹希望锔瓷这门老手艺能得到更多人关注,同时向人们传达它背后所蕴含的惜物精神和在残缺中追寻美、在无常中恪守对美好向往的生活态度。

如今,在老竹的工作室旁,他新开了一家茶室,将修复过的瓷器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真正让这些曾破碎的旧物焕发新生……

这份便民地图等你来完善

时光飞逝,光阴流转,生活总是不断地推陈出新,但在城市的某些角落,仍然有一些人,做着最简朴的事,缝补衣物、修换门锁、磨刀修车、配钥匙、补鞋子……他们是生活的“修补家”,方便人们的生活,让城市重拾“烟火气”。

不论时代怎样变化,大家手中的小物件总有用旧、用坏的一天,长时间的陪伴,让人与物之间有了深深的羁绊,在“丢”与“修”之间,“修”也许才是最好的答案。

自3月14日晚报推出探访禾城“小修小补”摊系列报道后,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热度不断攀升。“修车摊能成为附近居民的邻里中心,可见不仅仅是手艺好。”“现在这些‘小修小补’摊位真的不多见了,这个系列爱了,收藏留着以后修东西用。”……越来越多的朋友在读嘉新闻客户端里留言,有对这些小摊表示喜爱的,还有分享便民服务点温暖故事的,更有不少市民朋友拨打热线提供消息,向大家推荐手艺精湛的修补匠人。

记者也梳理了市区内“小修小补”店面的信息,欢迎大家继续来补充,让这份嘉兴“小修小补”生活地图信息更完善、功能更强大。

禾城“小修小补”生活地图相关信息征集中,欢迎大家来报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0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将传统手艺搬上抖音电商,83岁非遗大师用新路子传承千年陶瓷文化
...“每一件古陶瓷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身上承载着无数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我要做的就是解读这些密码。”他将失传已久的麻仓土、高铁低锰的青花料一一再现,复制出中国第一件仿元青花瓷。精
2025-03-20 20:15:00
传统不是过去式,花丝镶嵌匠人用热爱点燃传承之火
...报》温暖一平方直播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这位匠人和非遗技艺背后的故事。杜建毅的花丝金工坊位于北京通州区宋庄。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并不着急讲述过往,而是坚持说,先看一看他亲
2023-06-17 08:25:00
真没想到,都这样了还能破镜重圆!
...普及和推广。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还可以看到匠人在街边锔瓷的场景。《清明上河图》中锔瓷匠人(局部)南宋刘履中的《田畯醉归图》,也特意描绘了村官接受乡民敬酒后,骑牛醉归的
2024-01-24 11:19:00
万千气象看江西 | 一片碎瓷还原一段历史,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瓷片会“说话”
...的明嘉靖青花龙纹缸还大一号。“我们从超过5吨的龙缸瓷片中,还原出了这口大龙缸。此外还还原出另外两件,目前在其它博物馆展出。”工作人员说。明正统青花龙纹大缸。图片来源/受访者供
2024-07-25 10:44:00
肥城市安驾庄镇大力弘扬“非遗”文化
...,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艺。在民间,锔瓷匠人又被称为“锢炉匠”“锢炉子”“小炉匠”。过去,马路上,胡同口,常常听见他们响亮的吆喝声。如今,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渐渐消失在
2023-11-14 22:34:00
大河之北·河北非遗文化解读 陶瓷篇|井陉窑:有容乃成
...素雅内敛。盛于金代的井陉窑,则由于士大夫阶层和高手匠人的大范围南迁,而转向满足大众的审美喜好。井陉窑在金代还生产一类碗心印着一朵花的瓷碗。花朵纹样带有旋转的动感,称为“旋子花
2024-08-22 09:00: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黄沙淬火,河泥重生:中卫古瓷再创丝路荣光
...载着黄河文明记忆的古老手工艺品——黄河古瓷,如今在匠人的努力和政策的扶持下已经重焕新生。这些以黄河沉积泥为原材料揉捏烧制的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温润,器型上融合了西夏瓷的粗犷与
2025-04-20 08:09:00
海口街头还有这些坚守“修补”的“小匠人”
...长茧,指甲里也有了污垢,但“独腿”的他把自己视为“匠人”,“匠”在于精、细。修雨伞,伞骨折了,他就根据伞骨的折叠方式,用工具慢慢比照着制作和更换新的伞骨接上去,要是伞骨连接处
2023-03-06 10:11:00
贵州影像故事(73)|锔瓷,我会
...着几代人掌心的温度与岁月的痕迹。铜锤起落间,金属与瓷器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一枚手工锻打的锔钉正贴合壶身的裂缝“新生”——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门
2025-05-23 03:1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打卡蔚县玉皇阁
10月6日,游客在蔚县玉皇阁游玩。国庆假期《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蔚县玉皇阁迎来众多游客玉皇阁又叫靖边楼始建于1377年10月6日
2025-10-07 09:2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余丽清)今明两天,厦门高速持续迎来返程高峰,请司机朋友们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2025-10-07 08:00:00
10月7日至8日,全省高速公路迎来返程高峰,特别是8日10时至21时返程流量将较为集中。加之未来几天,全省会有分布不均的降雨
2025-10-07 06:54: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千年晋祠迎来客流高峰 加强服务保障》为题,报道了进入国庆中秋假期,古建热不断升温
2025-10-06 07:11: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双节假期,不少人返乡探亲,但也有不少异乡人,因为种种原因,中秋无法与家人团聚。连日来,我市多个社区组织了迎中秋活动
2025-10-06 07:42:00
华商网讯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5日发布消息,10月5日9时50分许,尤溪县消防救援局接警,5名人员进入坂面镇一矿山企业的废弃矿硐
2025-10-06 08:12:00
两名女生跟网友上山“探险”被困山谷 救援队助她们脱险
救援队员找到两名被困女生。(十方应急救援队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树林茂密、毒蛇出没,两名女生跟着40多名网友上山“探险”
2025-10-06 08:50:00
琴动鼓浪屿声传海内外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获《人民日报》点赞
艺术周吸引众多国际友人参加,图为国际友人和市民游客一起观看庭院音乐会。(供图/鼓浪屿管委会)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06 08:50:00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是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的合力宣言
近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路江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
2025-10-06 09:17:00
大厂:“老字号”与“新网红”齐飞 月饼市场热闹开“抢”
河北新闻网讯(杨迪)国庆、中秋“双节”到来之际,大厂月饼进入销售旺季。各种口味丰富、包装精美的月饼成为市场主角,为节日增添了浓厚氛围
2025-10-06 10:14:00
国庆中秋假期护娃“睛”!河南小儿眼科权威熊凤枝教授:早发现早干预,给孩子清晰视界
大河网讯 国庆长假来临,不少家长计划带娃出游、居家休闲,但孩子长时间看屏幕、户外用眼不当等问题,也让儿童眼健康成为假期关注焦点
2025-10-06 12:53:00
怀化文旅回应晓华理发店热度下降:很难回到巅峰期,但比爆火前经营效益好
大皖新闻讯 日前,江西景德镇“鸡排哥”走红,国庆期间现场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与此同时,2024年爆火的湖南怀化“晓华理发店”热度下降也成了广大网民热议的话题
2025-10-06 16:0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10-06 17:02:00
当国庆的红旗漫卷天山,中秋的明月照亮晋疆,有一群医务工作者正以坚守代替归乡。近年来,我省全面开展组团医疗援疆,协调派出省内优秀医务人才
2025-10-06 18:31:00
中秋此乡亦故乡!六安一驾校为300余名异地学员摆下30桌团圆饭
大皖新闻讯 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来自河南、四川等地的300余名学员为了不耽误所在驾校的训练,选择在六安过节,而驾校充分理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2025-10-06 2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