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月河街的锔瓷匠人,让碎瓷片“重归于好”
他修复的不仅仅是一件器物,还是一种传承和一份记忆
禾城“小修小补”生活地图相关信息征集中,欢迎大家来报料。报料方式——读嘉:扫描左侧二维码在评论区留言电话:82828110微信:在南湖晚报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N文/摄 晚报记者 周祎欣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锔盆儿、锔碗儿、锔大缸……”早年间,在悠长的巷子里,只要听到这样的吆喝声,大家就知道是锔匠来了,纷纷把日常生活中不小心打破的碗碟拿出来,交给他们修补修补。锔瓷技艺积淀着岁月的沧桑,透着古朴的韵味,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风景。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物质资源的丰富,大家早已没有了锔盆、锔碗、锔大缸的习惯,东西破碎之后,大多选择重新购置,锔瓷匠人也因此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但生活中始终不乏一些恋旧的人,他们把某件物品当成了感情的寄托,希望能寻得一个手艺精湛的匠人将其修复。
在嘉兴市区月河历史街区一家小店内,就有这样一位“85后”锔瓷师——詹建峰,熟悉他的朋友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竹”。数年如一日,他埋头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使破碎的瓷器重生并焕发新的光彩,“缝合”出独特的美意,更重要的是修补好了人们的惜物之心。
【记者走访】
因热爱传承锔瓷技艺
月河历史街区是有名的古玩花鸟市场,虽然不如嘉兴其他古镇乌镇、西塘那么热闹,但是古玩的特色也吸引了大批客人,老竹的锔瓷工作室就开在月河历史街区的西入口处。于老竹而言,这个工作室更像一个心灵休憩站,走出这里,面对的是快节奏的生活和压力,走进这里,就像掉入一个梦境,心宽体畅,自在逍遥。
茶杯、茶壶、盖碗……走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特别定制的展示墙,上百个小方格里摆满了老竹的锔瓷作品,老竹正坐在不远处的工作台前修复一件破碎的瓷器。记者看到,不大的案头上,摆满了各类锔钉、锤子、钳子、刻刀等锔瓷工具,伴随着敲敲打打的声音,老竹的修复动作非常娴熟,经过捧瓷、对缝、细绳绑定、绞铜做钉、定点钻孔、锔钉、抛光等十余道工序,破碎的瓷器重获新生。
说起为何会走上瓷器修补这一行当,老竹不禁笑了起来。“我是土生土长的海盐人,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酿酒,酒缸坏了,就会找锔匠修补,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这门手艺。”老竹回忆。2015年,因为一次偶然,老竹在古玩市场淘到了一只民国侍女杯,杯体残缺不全,但出于喜爱,老竹开始四处寻找锔瓷匠人,最后在苏州找到了一位老师傅修复了这个杯子。
亲眼见证了锔瓷的魅力,老竹激动难耐,当即决定拜师学艺。入了行,老竹才真正了解到锔瓷并不是一件易事。“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钉子嵌住抓牢,将破碎的瓷器修复起来。”老竹告诉记者,最考验锔瓷人的就是打孔,瓷器不仅薄,而且特别易碎,有些瓷器厚度只有几毫米,打孔时不能打偏更不能打穿。
到底打穿过多少物件,老竹早已数不清了。然而,万难抵不过热爱,经过他日日夜夜刻苦钻研,终于在两年后出师,并且从事锔瓷手艺活一直到现在。
用匠心修复时光碎片
“老竹,帮我看看,这些茶具还能修复吗?”“这个好办,缺口处包个银边就行。”……采访间隙,老竹的工作室内来了一位顾客,看他们聊天热络的样子像是老朋友了,记者询问后得知,顾客名叫米苏,在桐乡经营一家茶室,这次来找老竹,一是约他品茶聊天,二是带来了几件瓷器让他修补。
谈及老竹的锔瓷手艺,米苏赞不绝口。“老竹在我们茶友圈很出名呢,只要什么瓷器坏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米苏告诉记者,每件茶具在她心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使用过程中难免有所磕碰,经老竹的手修补的茶具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让她无比珍视。
除了茶友们的捧场,这几年间,老竹还收获了不少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客人,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对杭州母子。“六七年前的一个雨天,他们找到了我,请求修复一只瓷碗,这只碗非常普通,市场价也就二三十元,最后修复费用是500多元。”老竹说,把修复好的成品交给这对母子时,他才知道,这是她前夫过世前使用的器皿。正是有了老竹高超的锔瓷手艺,帮这对母子完成了一桩心愿。
对于这些充满情感记忆的修复经历,老竹历历在目。“这是一盏桃花美女茶杯,拿到的时候杯体已经碎成了好几块。”老竹指着手机里的一张照片和记者分享道,“顾客是一位50岁的阿姨,她告诉我这是她外婆的出嫁礼,外婆去世后她一直小心珍藏,却在一次整理旧物的过程中不慎摔碎。我看出了她眼里的遗憾,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茶杯修复,希望可以保留住她和外婆珍贵的记忆。”
“其实,每件瓷器都可以修复,但是我们修复的又不仅仅是一件器物,而是一种传承和一份记忆。”老竹希望锔瓷这门老手艺能得到更多人关注,同时向人们传达它背后所蕴含的惜物精神和在残缺中追寻美、在无常中恪守对美好向往的生活态度。
如今,在老竹的工作室旁,他新开了一家茶室,将修复过的瓷器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真正让这些曾破碎的旧物焕发新生……
这份便民地图等你来完善
时光飞逝,光阴流转,生活总是不断地推陈出新,但在城市的某些角落,仍然有一些人,做着最简朴的事,缝补衣物、修换门锁、磨刀修车、配钥匙、补鞋子……他们是生活的“修补家”,方便人们的生活,让城市重拾“烟火气”。
不论时代怎样变化,大家手中的小物件总有用旧、用坏的一天,长时间的陪伴,让人与物之间有了深深的羁绊,在“丢”与“修”之间,“修”也许才是最好的答案。
自3月14日晚报推出探访禾城“小修小补”摊系列报道后,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热度不断攀升。“修车摊能成为附近居民的邻里中心,可见不仅仅是手艺好。”“现在这些‘小修小补’摊位真的不多见了,这个系列爱了,收藏留着以后修东西用。”……越来越多的朋友在读嘉新闻客户端里留言,有对这些小摊表示喜爱的,还有分享便民服务点温暖故事的,更有不少市民朋友拨打热线提供消息,向大家推荐手艺精湛的修补匠人。
记者也梳理了市区内“小修小补”店面的信息,欢迎大家继续来补充,让这份嘉兴“小修小补”生活地图信息更完善、功能更强大。
禾城“小修小补”生活地图相关信息征集中,欢迎大家来报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0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