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4:2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高洋生于一个军阀世家,他的祖父是名震一时的军阀高欢,父亲高澄也继承了军阀衣钵。军阀家庭注重子嗣的武力和才能,这也埋下了高洋悲惨人生的伏笔。

高澄长相英俊,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勇武和政治手腕,深受高欢喜爱。而高洋相貌平平,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常常沉默以对,无法展现出一个合格嗣子应有的才能。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父母多留心,早知今日情

高欢和高澄都偏爱聪明伶俐、盛气凌人的孩子,对于沉默寡言的高洋不屑一顾。平日里,高澄和其他兄弟更是经常欺负高洋,让他渐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高洋内心极为敏感,他明白自己需要努力才能获得家人的认可。于是他朝中励志图强,潜心学习兵法治国之道,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以才能打动父母兄长。

当哥哥高澄遇刺身亡,高洋终于看到了机会,他决心通过政变坐上皇位,来证明自己并不比其他兄弟差。如果高欢和高澄从小就给予高洋更多鼓励和关爱,高洋或许不会有如此强烈的自卑和积怨,最后走上反目夺权的道路。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高欢对儿子们过于严苛和偏爱也显示出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局限。一个智慧的父亲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子女,根据每个孩子的特质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教导。可惜高欢并没有这种宽广的胸怀和智慧,最终导致了家庭悲剧的发生。

高澄作为兄长,本应该关爱弟弟,给予高洋更多鼓励,减少他的自卑情绪。如果高澄处事公正仁慈,高洋也就不会积怨已久,最终造成兄弟反目。作为一个家族,需要每个成员都有宽广的胸怀和同情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不至于家破人亡。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南征北战,名震四方

上任后,高洋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他南征北战,大破突厥和契丹军队,使国家版图不断扩张。高洋还亲自率军攻打柔然,使用渗透战术,最终击败柔然军队。

在高洋的带领下,北齐军队节节胜利,为北齐王朝争取到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这些辉煌的军事胜利也帮助高洋树立起"英雄天子"的形象,获得了臣民的拥戴。

获得军事上的成功对高洋个人也意义重大。他终于通过战功证明了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这成就感暂时补偿了高洋多年来受到家人冷落的创伤。他也更加卖力进行改革,希望自己的功业可以超过其他兄弟。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如果高洋能够获得家人的认可和称赞,就不会如此依赖外界的荣誉感。他进行军事扩张也许会更加谨慎,不至于过于耗费国力和战争资源。高洋的南征北战为日后齐国衰落埋下了隐患。

其实,高洋也明白过度用兵会消耗国力。但由于要证明自己的才能,他不惜大量用人命来换取军功。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提升声望,但长远来看会让百姓苦不堪言。如果高洋能够超脱的心理,以国家民生为重,采取温和稳健的政策,北齐将更加繁荣富强。

作动,比人之所能为者,将以成名;达人之所不能为者,将以毁誉。个人的野心与手段,终究要为国家大局和人民福祉服务。否则,即使一时,也难逃日后被历史所批判的命运。高洋就是这种过分追求个人成就的典型例子。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刀下亲骨,弹尽哀伤

然而好景不长,555年之后,高洋身体每况愈下,开始发病行为越发反常。有一次,高洋在大雪纷飞之日光着膀子奔跑,旁人劝阻无效。另一次,高洋无故杀死心爱的妃子薛氏,随后在宴会上抽出薛氏的骨头做成琵琶弹奏,高洋一边弹琵琶一边流泪吟唱,把群臣吓得魂不附体。

据说,高洋常常在深夜擅闯臣僚宅第,若遇见貌美少女就强行带走。有一次高洋微服外出,碰到一个妇女,问她对皇帝的看法。那妇女说听说皇帝疯癫,高洋听了大怒,当场斩杀了她。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这一系列恐怖、毫无理智的所作所为,充分显示出高洋已经陷入了精神错乱的状态。他杀死爱妃可能源自对女性的不信任,也可能是一种扭曲的控制欲。用爱妃骨头制琵琶更像是对亲人的一种毁灭性报复。

高洋残忍虐待手下民女的行为,也透露出他面对异性时的暴力倾向。精神疾病加上缺乏家庭温暖,高洋的人性越发扭曲,他成为一个可怕的暴君。

如果高洋从小就得到家人关爱,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感,他在人格形成期就不会对异性和人生充满极端的敌对情绪。高洋或许能成为一个仁慈聪明的君主,不至于在疾病缠身时完全丧失人性。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可惜高洋从小缺少温暖,他的人生轨迹就如一列失控的列车,越来越偏离正轨,无法自拔。精神疾病的侵袭加速了这种偏离,高洋像一个无依无靠的流落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与戒备。

其实,每个人都会遭遇命运的变故和打击。区别在于,有些人拥有家人朋友的支持,可以渡过难关;而另一些人,在困境中没有任何倚靠,只能被动地接受生活的摧残,最终心灰意冷。高洋就是后者的典型。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群臣哀嚎,无人落泪

就这样,高洋在31岁的时候暴毙于宫中。群臣闻讯,个个哀嚎痛哭,可是仔细看,没有一个人落泪。原来,高洋晚年的所作所为已经疯狂到让人害怕的地步,大家对他只有恐惧,没有一点怀念之情。

这种“哀而不泣”的场面充分证明了高洋在臣民心目中的恶劣印象。他们对主君的哀悼只是一种义务和表面形式,内心早已对这个暴君绝望。连老臣都在暗地里松了一口气,感叹这个疯子终于不再为害百姓了。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群臣的冷漠态度也让人反思,一个君主如果想得到臣民真心的哀悼,就不能像高洋那样荒唐残忍、胡作非为。只有一个仁厚的君主,才能在百姓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记。

其实,群臣也曾经期待高洋能成为一个明君。他们亲眼见证高洋初期的改革与战功,内心也曾经对这个英明君主报以美好的憧憬。

然而高洋越来越荒唐残暴的所作所为最终磨灭了臣子们的期待。群臣无不失望透顶,认为高洋已经无法成为救世主,必须另觅贤良以济世人。他们对高洋死去的冷漠,正显示出人民对暴君的绝望。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导致高洋走上这条不归路,家庭因素似乎起了很大作用。高洋从小就备受家人冷落,这给他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再加上疾病的侵蚀,高洋的人格出现了严重的错乱。

如果高洋的父母从小就给予他更多关爱,也许他就不会有那么强的自卑感和被害妄想。天资聪慧的高洋本可以成就一番伟业,奈何缺少家庭温暖,最终误入歧途,人生终结在疯狂中。

高洋死后,为啥群臣哀嚎却无一人掉泪

结语

高洋的一生充满悲欢离合,他的经历给后人一个警示:一个人的成长,家庭和社会环境能起到无形的影响。我们都应该多一些温暖和宽容,关心生活中的弱者,以免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每个人都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但终究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高洋不应将所有的错误全部归咎于孤独和缺失,他也应该努力克服人生的逆境,战胜内心的魔鬼。

当命运给我们开了一个小口子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卑而怨天尤人,而要看到希望,勇敢地撑起自己,谨慎地使用每一个机会,让自己的人生越走越光明,而不是越来越黑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朝皇帝萧衍只因收留一人,最后落了个活活饿死的下场
...心新帝加害自己,于是便携带土地归顺了南梁,萧衍不顾群臣的反对,硬是接纳了这个东魏的叛军,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竟然成了“东郭先生”。萧衍待侯景不薄,但他并不满足,尤其是在得知梁朝
2023-04-20 12:50:00
北齐皇帝高纬让500宫女侍奉,不着衣抱着妃子上朝
...还不算什么,高纬更是抱着裸露的妃子直接在朝堂上面对群臣,两人有说有笑,淫语不断。群臣更是无法直视。这样的行为也使得北齐很快便被北周发兵所灭。其实细数北齐的历任皇帝们就知道,这
2023-04-21 18:58:00
中国历史上真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6个人,而最出名的就是曹操
...己的权力,玩了一个叫“指鹿为马”的游戏。有一天,在群臣会议上的赵高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当鹿牵来的时候,赵高就说:“陛下,这是大家献给陛下的一匹马,供陛下玩赏。”胡亥有点糊
2022-12-19 12:35
北齐六帝二十八年:王朝兴衰与家族诅咒
...地唱道:“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在座的群臣皆战战兢兢、肤粟股栗。高洋,字子进,是东魏权臣高欢的次子。自公元535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东魏由权臣高欢把
2024-02-20 06:02:00
北齐文宣帝高洋是个什么样的人
...洋很看轻。 高洋推诚以待,政务宽厚,蠲省不便之务,群臣始服。武定八年正月进位丞相、大行台,三月封齐王。五月迫孝静禅位,建齐,都邺城。高洋继位以后,外柔内刚,励精图治,用汉儒
2023-06-06 15:37:00
曹丕为了当上皇帝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
...正是从谯地崛起曹操儿子曹丕称帝的时间。册封曹操暗示群臣跟进曹操一去世的时候,曹丕就已经做了魏王和汉朝丞相,到五月份的时候,曹丕下令说追封曹操父亲为太王,丁夫人为太王后,封曹瑞
2023-06-27 20:20:00
古人敬酒,遇到对方不能喝酒或酒量不行时怎么办
...有能力之人,他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还能与群臣一起吟诗作对。可惜他运气不好,他11岁当皇帝,大权就在权臣高欢手中。高欢死后,权力到了高欢的儿子高澄手中。这两个人年龄差
2023-04-25 11:12:00
此国一百八十九年,被谁一句话灭了
...知无不言的。有一天,高洋突发奇想,把包括元韶在内的群臣都叫了过来,说:“汉光武帝在当时是用了什么方法,竟然能够振兴汉室。”大家都保持沉默,大殿里鸦雀无声。高洋又问元韶:“你说
2024-06-08 13:01:00
他成也叛乱败也叛乱,最后因酒醉被杀
...的也是极为融洽,人脉有了,威望也就越来越高,在辽国群臣中,具有了一定的号召力。 946年,太宗御驾亲征后晋,耶律阮随行参战。在此次战役中,耶律阮多次充当前部正印先行官,以骑
2023-07-11 07: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