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懿为什么会忌惮夏侯氏?因为他们曾见证曹魏政权兴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9 16:34: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末三国,曹氏、夏侯氏两家关系密切,夏侯氏诸将及其后人均堪称曹氏心腹,亦共同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既诛曹爽后,猛然发现曹爽亲族夏侯玄尚领重兵守备雍州等处,担心夏侯玄起兵发难,于是急调夏侯玄回京。而夏侯玄之叔夏侯霸闻讯即起兵造反,被心向司马氏的郭淮、陈泰镇压后,夏侯霸寻思无计,便只身入川投奔蜀汉。

夏侯霸在小说中的形象大抵继承了夏侯氏诸将的勇武之风。关于夏侯霸奔蜀的情节,小说仅简单进行了叙述,而历史上则记载更加详细。据《魏略》记载[1],司马懿诛曹爽后,由于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又时任曹魏征西将军,握有重兵,司马懿旋即征调夏侯玄回京。作为夏侯玄之叔(笔者按:夏侯霸为夏侯渊之子,夏侯玄为夏侯尚之子,而夏侯尚是为夏侯渊从子,故夏侯霸在辈分上是夏侯玄之叔)的夏侯霸担心受到牵连,加之接替夏侯玄征西将军职位的郭淮亦心向司马氏且此前与夏侯霸不和,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夏侯霸内心不安,进而萌生弃魏奔蜀的想法。此外,据《魏氏春秋》记载[2],夏侯霸曾邀夏侯玄一同奔蜀,但夏侯玄不愿投奔敌国,一口回绝。

司马懿为什么会忌惮夏侯氏?因为他们曾见证曹魏政权兴衰

夏侯霸奔蜀后,按律,夏侯霸叛,亲属应入族刑,但曹魏朝廷对夏侯霸之子却采取了“议功”的处置方式,以夏侯渊旧勋赦免夏侯霸之子的死罪,徙乐浪郡[3]。所谓“议功”,属于“八议”之一,“八议”源于《周礼》中的“八辟”,其意为“若亲贵犯罪,大者必议,小者必赦”,即法典规定的八类犯人在犯罪时必须交由皇帝亲自裁决和依据法典应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八议”入律是曹魏律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夏侯渊曾于正始四年(公元243年)以功配享曹魏庙庭,故其孙可因其祖之旧勋“议功”得以免死。

所谓“八议”实际上是官僚贵族的特权和豁免制度,但就夏侯氏家族的成员而言,也有适用“议功”之例和不适用“议功”两种不同的情形。适用“议功”之例即上述夏侯霸之子因其祖夏侯渊旧勋得以免死,而不适用“议功”之例即上述的夏侯霸之侄夏侯玄却未能因其父夏侯尚旧勋得以免死。

司马懿为什么会忌惮夏侯氏?因为他们曾见证曹魏政权兴衰

夏侯玄在小说中的形象较为模糊,主要表现即在小说第一百零九回与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共谋剿除一手遮天的司马师,但由于机谋泄露,夏侯玄等被司马师腰斩于市并诛灭三族。历史上,夏侯玄的形象较之于小说更为丰满,记载也较其叔夏侯霸更为详备。不同于夏侯氏一贯的武人形象,夏侯玄颇有名士的风范,在当时的名士中亦享有极高的名望。司马懿诛曹爽后,夏侯玄被司马氏征为大鸿胪,从雍凉前线被调回京师,失去兵权。回到京师后,夏侯玄“不交人事,不蓄华妍”,但即便如此,其还是卷入了反对司马氏的活动。司马懿死后,中领军许允曾对夏侯玄说:“现在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夏侯玄却叹息道:“司马懿在世时尚能以世代交情(夏侯玄之妹夏侯徽为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第一任妻子)善待我,而司马师、司马昭却是不能容忍我的。”[4]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中书令李丰和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在朝堂上酝酿反对司马师的活动,打算谋废司马师,以夏侯玄为大将军,不料机谋泄露,李丰被杀,夏侯玄被廷尉收捕治罪。根据《世语》记载,夏侯玄入狱后,不承认自己有罪,不肯写下罪辞,至于如何定案,夏侯玄让时任廷尉的钟毓自己书写。而钟毓深知司马师欲置夏侯玄于死地,作了诬辞,自愧于心,不免涕泣[5](笔者按:与小说描述略有不同,历史上夏侯玄更像是卷入反对司马师的活动中而非积极主动参与到反对司马师的活动中)。最终,夏侯玄被罪以大逆无道,诛灭三族,其余亲属徙乐浪郡。该案中,夏侯玄却未能得以议父夏侯尚之功(夏侯尚亦曾于正始四年以功配享曹魏庙庭)而免死。史载,夏侯玄临刑前“颜色不变,举动自若,时年四十六”,而后世以夏侯尚从孙嗣后[6],可证实夏侯尚一支皆已灭门。

司马懿为什么会忌惮夏侯氏?因为他们曾见证曹魏政权兴衰

夏侯霸、夏侯玄均属于夏侯氏在三国后期的优秀人才,但最终结局却是夏侯霸逃亡、夏侯玄被诛,不免令人唏嘘。而同为夏侯氏后人,在“议功”的适用上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个例子,前后差别,大抵也是因为具体环境不同。前者,司马氏诛灭曹爽,出于巩固既得利益和收买人心考虑,故对夏侯霸之子适用“议功”得免死罪。至司马师掌权,曹氏的力量已经完全处于劣势,对于夏侯玄这样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司马氏正欲除之而后快,故对夏侯玄自然不适用“议功”。这也大抵反映了“八议”这类特权的不确定性,以当今的视角看来,这样的制度亦有违律法的公平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17:18:4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夏侯,司马,兴衰,政权,见证的资讯:
他活了整整九十岁,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
...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司马懿去世后,高柔作为德高望重的老臣,虽然不再掌握实权,但在朝中地位却极为超然。甘露元年(256年),司马师废掉曹芳
2023-07-04 17:15:00
司马懿缘何忌惮夏侯氏
汉末三国,曹氏、夏侯氏两家关系密切,夏侯氏诸将及其后人均堪称曹氏心腹,亦共同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既诛曹爽后,猛然发现曹爽亲族夏侯玄尚领重兵守备雍州等处
2023-04-20 11:39:00
一辆羊车见证晋朝兴衰史
...下,三国鼎立,迫使蜀、吴联合才能与其抗衡。其有臣子司马懿,三国时期一个重要人物,居于曹营却有狼顾之心,最终发动政变,窃取了曹氏的政权,司马家从此一家独大。到了他儿子的时代,司
2023-07-20 17:24:00
历史上五个晋朝的兴衰之路
...次,但都基本没啥太大名气。最有名的当属与东晋沾边的司马懿了,但他出名还是靠的《三国演义》……今天就解决这两个问题: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个晋国?为什么晋国的名气都这么小?▲司马懿剧
2023-10-07 08:47:00
刘禅:被误解的智者,‘此间乐,不思蜀’背后的智慧
...,当时曹魏司马懿发动政变,摄取了军政大权,曹魏宗室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刘禅在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蜀汉大将黄
2023-12-10 15:06:00
姜维九伐中原,无奈见证蜀汉兴衰
...,亮完全可以长驱直入攻进魏国。正值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被免职了,魏军也失了元气,不乘胜前进还愣着干什么呢?可是诸葛亮放弃了这一个破魏的大好时机。因为得到了姜维,用诸葛亮的话
2024-04-05 13:42:00
曹操刘备孙权谁最会用人?用人标准是什么?
...宗族联盟组成的集团,曹操手下所有军事大权均为曹氏与夏侯氏宗亲,其他将领哪怕能力再强,也只能给宗族当副手。曹魏政权西部战区最高军事指挥官是被称为白地将军的夏侯渊,所谓的白地将军
2023-07-07 11:22:00
廖化:一位见证蜀汉兴衰的历史人物
...,而蜀汉则由功转守,颇为被动。公元263年,曹魏实权者司马昭派遣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蜀汉大将军姜维与廖化等将领共同驻守剑阁,抵御曹魏将领钟会的进攻,而另一路的邓艾,则率军
2023-11-20 14:46:00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的接力与家族的命运
司马师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等齐名。在父亲司马懿奉帝命出征的时候,司马师和弟弟司马昭也随军出征。在司马懿的切身教导下,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沙场经验不断地丰富起来,随后更是能够带
2023-10-22 14: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