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假期刚过,小李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懒懒的,上了班有时候就感觉很疲惫。
尤其是吃过饭之后,明显感觉就会犯困,下午也没有精神工作,还为此加了班,搞得心情十分不愉快。
看着他的样子,同事说是他吃的太饱了,吃多了就容易犯困,可是小李感觉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东西。
思来想去他决定还是去医院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没想到到了医院,医生就让他赶紧做检查,还告诉他,吃饱了就犯困可不是吃太饱,可能是得病了。
那么这到底怎么回事?
一、作为推手的激素
饭后总犯困先别忙着自责自己懒,也别把“饭后犯困”和身体出现问题画等号。
其实在人的体内,一场由激素参与的“困意大戏”正在悄然上演。
想要摆脱这种烦恼,那就先来认识一下,这几位操控睡意的幕后推手。
先来了解一下身体调节食欲的食欲素,也叫“下丘脑泌素”。
别看名字平平无奇,这位可是身兼数职的“多面手”,不仅掌管着人们的食欲,还会影响人的睡眠。
当饥肠辘辘的时候,食欲素就开始疯狂向大脑发送信号:“快!赶快给我吃饭!能量不足啦!”
于是人们便胃口大开,食欲暴增,而当酒足饭饱后,血糖升高,这时候“困意”便来了。
随后胰岛素会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搬运到细胞里,转化成能量,维持血糖稳定。
不过胰岛素还有一项隐藏技能,那就是催眠。
胰岛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正是,大脑合成睡眠荷尔蒙褪黑素的必备原料。
褪黑素水平一升高,人自然就更容易犯困了。
胰岛素还会影响钾离子在体内的分布,当人们酒足饭饱后,胰岛素会帮助钾离子进入细胞。
如果钾离子“搬家”过于积极,导致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过低,就会让人出现乏力、困倦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轻度低血钾状态。
还有就是胆囊收缩素,当人们吃饱时,小肠就会分泌胆囊收缩素,它传达给大脑吃饱的信息。
同时它还会向大脑的睡眠中枢发送催眠信号,让人产生困意,乖乖地去休息,就是为了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高脂肪的食物会让胆囊收缩素,分泌得更加起劲。所以如果吃了火锅、烤肉这类高脂肪美食,就更容易感到困倦了。
二、饭后犯困,可能是这5种疾病预警
“唉,吃饱了就犯困,这也不能怪我,身体就是需要休息嘛!”
先别把“饭后犯困”不当回事,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如果餐后总是感到极度疲惫,而且还经常伴随一些,其他不舒服的症状,那就得提高警惕了。
这可能是身体在发出疾病预警,是五种疾病的信号。
1.首先大家需要关注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没有办法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供能。
这样一来,餐后血糖就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身体能量供应也变得不稳定,自然容易感到疲劳、困倦。
如果除了饭后困倦,还经常感到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视力模糊。
那就要怀疑是不是糖尿病在作祟了,最好尽快去医院检查一下血糖。
2.关注心脏问题。
还有就是心脏,心脏可是我们身体的“发动机”,负责把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处,为身体提供氧气和营养。
一旦心脏“动力不足”,血液循环就会像拥堵的交通一样,变得缓慢不畅,大脑会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
让人感觉乏力、头晕,甚至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
因此如果饭后犯困,还伴随胸闷、气短、心慌等心脏不适的症状,就别再拖延了,赶紧去医院心血管科检查一下吧。
3.关注血压。
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朋友来说,“饭后低血压”就像餐桌上的一个隐形炸弹,需要格外警惕。
简单来说,餐后低血压就是指吃完饭后2小时内,收缩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压”)下降超过了20mmHg。
或者虽然血压下降不明显,但出现了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甚至晕倒等症状。
这是因为饭后,大量血液跑到胃肠道去“支援”消化工作。
如果心脏和血管调节功能不好,就会导致血压下降,出现脑部短暂性缺血,从而让人感到困倦、乏力。
4.关注甲状腺。
第四则是甲状腺方面,甲状腺激素控制着,我们身体新陈代谢的速度。
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的代谢速度就会像被按下慢键一样,变得迟缓,导致能量供应不足。
人就会总是感到疲惫、怕冷、体重增加,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除了饭后犯困,还经常感到怕冷、皮肤干燥、体重莫名其妙地增加了,那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功能了。
5.关注贫血。
贫血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运送氧气的能力就会下降。
身体各个器官都会因为缺氧而“闹情绪”,导致人感到疲倦、无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
所以如果经常感到疲劳,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发白,同时还伴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那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贫血了。
虽然“饭后犯困”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经常出现,并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找出幕后黑手,才能对症下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三、如何告别饭后困顿
整天被“饭后困意”支配,昏昏沉沉没精神,实在是有点影响效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想要摆脱“饭困魔咒”,最关键得从调整饮食结构着手。
主食粗细搭配,别再独宠精米白面,它们虽然美味,但升糖速度快,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大,加重困倦感。
可以把一部分精制碳水化合物,替换成粗粮杂粮。
比如糙米、燕麦、玉米、红薯等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速度,让精力更持久。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这膳食纤维可是消化系统的“清道夫”,它能促进肠道蠕动,延缓食物消化吸收。
避免血糖快速升高,还能增加饱腹感,让人远离“吃撑了就困”的烦恼。
蔬菜、水果、粗粮都是膳食纤维的“大户”,记得要多多摄入。
控制脂肪摄入。还记得之前提到的胆囊收缩素吗?高脂肪食物可是它的忠实粉丝,会让它更加活跃地分泌,加重困倦感。
所以想要保持清醒,就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可以选择蒸、煮、炖等更加健康的烹饪方式。
想要控制餐后血糖,还可以试试改变一下进餐顺序。
建议先吃蔬菜,增加饱腹感。
再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最后吃主食,这样可以延缓血糖上升速度,避免血糖飙升带来的困倦感。
饱餐一顿后,可不能瘫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饭后久坐不动,只会让血液都集中在胃肠道,大脑供血不足,更容易犯困。
建议饭后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等等。
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提高新陈代谢,让人精力充沛地迎接下午的工作和学习。
除了饮食和运动,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赶走困意,为活力加分。
熬夜可是“精力杀手”,长期睡眠不足会扰乱身体的生物钟,导致疲劳、精神不振,更容易出现饭后困倦的情况。
所以想要保持一整天的活力,就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每晚尽量在11点前入睡,睡够7—8个小时。
人在压力大的时候,更容易感到疲惫,甚至吃饱了就想睡觉。
这是因为,精神压力过大会扰乱身体的激素分泌,导致疲劳、焦虑等情绪,更容易出现饭后困倦的情况。
想要保持活力满满,就要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想要彻底摆脱饭后困顿,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定期体检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潜在问题,比如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等。
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告别困意的纠缠。
总之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告别饭后困顿的终极秘诀。
别再把“犯困”简单地归咎于“吃饱了撑的”了,体内那些勤劳的激素可能才是犯困的推手。
如果老是犯困,还伴随其他不舒服,可得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别让小毛病拖成大麻烦。
健康生活,从好好吃饭、规律作息开始,才能元气满满每一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3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