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昭宗时期宰相为何成了高危职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6 17: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客观讲,唐昭宗李晔是个好皇帝,他的心思都扑在了重振大唐的伟业上。然而,大唐已经风雨飘摇,纵使李世民再世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唐昭宗又是一个窝囊的皇帝,他被藩镇俘虏,被太监废黜,最后又被权臣杀害,下场比汉献帝还要凄凉。

总体来说,唐昭宗是一个令人同情的皇帝,但也有人指出,唐昭宗的结局跟他的性格缺陷有很大关系。北宋史学家范祖禹、明朝思想家王夫之都认为,唐昭宗太随性,做事草率,常常惹祸上身。

因为他的这个缺陷,先后导致三位宰相含冤而死。

景福二年(893年),唐昭宗下旨,调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李茂贞那些年因为护驾有功,地位迅速蹿升,又借机不断扩大地盘,短短数年发展成了雄霸一方的割据军阀。

随着实力的提升,李茂贞腰杆子硬了,开始不断对朝廷指手画脚,频频干预朝政,言辞既傲慢又无礼。

凤翔离长安不到三百里,唐昭宗担心了,放着这么个无君无父的家伙在眼皮底下,万一哪天他不开心,随时就能打到长安来,太危险了,得让他挪个窝。

李茂贞不傻,凤翔可是块风水宝地,想让我搬家?做梦吧。这家伙不光拒绝离任,还给唐昭宗回了一封极具侮辱性的信,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但虑军情忽变,戎马难羁。徒令甸服生灵,因兹受币;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

大意是,如今天下大乱,兵大爷们可不好伺候,他们要是不开心就是生灵涂炭。到那时候万一陛下想要找个逃命的地方,你能往哪儿去呢?我留在凤翔,至少还能赏你一个容身的地方。

自从唐玄宗开了逃跑的先例后,唐代宗、唐德宗、唐僖宗纷纷“效仿”先祖,尤其是唐僖宗,一个人就逃了两次。

为了遮羞,朝廷一律将这种行为修饰为“巡幸”。李茂贞此言既是揭李唐王朝的伤疤,又是对唐昭宗赤裸裸的羞辱和威胁,毫无半点人臣之礼。

唐昭宗勃然大怒,士可忍孰不可忍,干了丫的李茂贞!

宰相杜让能赶紧劝阻道:“李茂贞势大,就咱这点兵力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凤翔离长安这么近,万一败了,局面将不可收拾。我担心,到时候你像汉景帝那样,以诛晁错的名义向他请罪都来不及了。”

杜让能出身名门,贞观年间的名相杜如晦就是他的七世祖。杜让能很有远见,他也想协助唐昭宗重振朝纲,怎奈实力不够啊,这些年朝廷不断与藩镇爆发战争,禁军耗损大半,就这点家底不能再白白消耗了。

那甚至直接点明了后果:一旦战败,李茂贞一定兵围长安,皇帝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借口受了奸臣的蛊惑,将我们这些替罪羊杀了向李茂贞请罪。即便如此,李茂贞恐怕也未必会收手。

再往下,臣都不敢想会发生什么。不能打,千万不能打,要忍,千万要忍。

然而,年轻的唐昭宗已经气得脸红脖子粗:“朕决不能软弱到备受欺辱还默不作声,必须讨伐李茂贞。”

出兵那天,长安城里人心惶惶,百姓们拦住杜让能,还有人向他扔石头,企图阻止朝廷发兵。杜让能抱着头跳车逃跑,连大印都丢了。面对汹汹舆情,唐昭宗依然固执地发兵了。

结果正如杜让能所料,孱弱的禁军根本不是李茂贞的对手。当李茂贞兵临城下之时,唐昭宗果然慌了神,他下旨杀了三位枢密使(宦官)向李茂贞请罪。

李茂贞却不依不饶,宣称主张用兵的是杜让能,必须杀了他才肯退兵。

杜让能长叹一口气,对唐昭宗说:“早就料到会有今日,臣请归死以纾难。”

唐昭宗能怎么办?他只好含着泪处死了杜让能,并将他的人头送给李茂贞,总算送走了这尊瘟神。

想当年,晁错竭力鼓动汉景帝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作为始作俑者,晁错被汉景帝处死,企图换来七国的退兵。如今,杜让能反对讨伐李茂贞,却成了唐昭宗的背锅侠,他比晁错还要冤。

用宰相的人头向叛军谢罪,唐昭宗因为意气用事让自己二次受辱。但这还不是结束,两年后,他又被迫用宰相的人头取悦于藩镇,而且是两颗。

乾宁二年(895年),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病逝,他的两个儿子王珂、王珙为争夺继承权展开了博弈。

王重盈的节度使是从哥哥王重荣手上继承过来的,而王珂被过继给了大伯王重荣。李克用曾经与王重荣有患难之交,因此他力挺王珂。

李茂贞不甘寂寞,他也跑进来插了一杠子,只不过他支持的是王珙。

李克用远比李茂贞还要恐怖,所以唐昭宗提起御笔,在李克用的走账上画了个圈。

很显然,唐昭宗做得不够聪明,这种事原本是节度使之间狗咬狗的事,他只管看戏就是了:朕这段时间拉肚子,不能办公,你们先协商吧。

拖着不办,静观其变,让他们相互撕咬,等他们分出胜负再做决定不迟。但唐昭宗显然太年轻,太冲动,率先表了态。

李茂贞打不过李克用,但对付唐昭宗是轻车熟路,于是这家伙“杀熟”,他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和镇国军节度使韩建,二次兵临长安,威逼唐昭宗改立王珙。

唐昭宗骑虎难下,这种情况下如果妥协了,不光颜面扫尽,而且会得罪李克用,那更是一个惹不起的活阎王。

于是唐昭宗聪明了一把,赶紧向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真仗义,立刻出兵南下,浩浩荡荡直奔长安。李克用的沙陀骑兵虽然很厉害,但他远在太原,一时半刻到不了,所以李茂贞、王行瑜、韩建还有充足的时间戏耍唐昭宗。

他们提了个莫名其妙的要求:“撤兵可以,必须严惩宰相韦昭度和李磎。”

原来,王行瑜跟韦昭度、李磎有旧怨。两年前,王行瑜也不知道哪来的胆气,居然向朝廷伸手要官——尚书令。

尚书令是默认的宰相。从中唐开始,藩镇节度使挂宰相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尚书令这个职务意义可不一般,在此之前,唐朝只有一个人担任过尚书令——李世民。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大臣们为了表达对他的尊敬,无人敢任职尚书令,于是中书省的左右仆射就成了事实上的中书省一把手。

如今大唐虽然没落了,皇帝被藩镇欺负得不像样,但无论如何不能欺负李家的祖宗吧?要遭天谴的!

韦昭度很生气:“当年郭子仪两次再造大唐,都不敢接受中书令的职务,他王行瑜算什么东西?”

就这样,王行瑜把韦昭度恨了个大窟窿。

后来,唐昭宗提拔了李磎为宰相。这本算不上大事,却因为奸相崔昭纬的介入,事情变复杂了。

崔昭纬心底阴暗,人缘很臭,与韦昭度、李磎关系不睦。为了扳倒这两人,崔昭纬悄悄给王行瑜写了一封信:“当初韦昭度不让你当宰相,却又提拔李磎,如今他俩联合起来了,就是要对付你。”

藩镇公然对皇帝舞刀弄枪,威逼皇帝处置宰相,大唐早就没了天理。

唐昭宗没办法,只好下旨将李磎贬为虚职太子少师,同时勒令韦昭度致仕。这总可以了吧?再不要脸,等李克用来了,有你们好看的。

唐昭宗觉得自己已经忍辱给了对方台阶,但王行瑜却并不领情,他竟然私自将韦昭度和李磎杀害于都亭驿。

面对一脸凶煞的王行瑜,唐昭宗再次忍辱偷生,他被迫按照王行瑜的意思下了一道圣旨,宣布韦昭度和李磎的罪行。

皇帝不能保护宰相,犹如男人不能保护妻女,晚唐的沦落实在让人唏嘘。

杜让能、韦昭度、李磎的死不是大唐宰相们的灾难结束,十年后的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做得更狠,他将宰相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等三十几位重臣,集体杀害于白马驿,并投尸于黄河。

随着“白马驿之祸”大臣们的惨死,大唐终于落下了帷幕,五代十国来了。但这不是一个光明的未来,而是一个血腥时代的开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7 00: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塑辉煌:唐昭宗与宰相崔胤的权力博弈
...,令整个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唐昭宗与宰相崔胤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共同面对着宦官的威胁,试图重塑一个光辉的朝代。权力的暗流唐昭宗自华州回到长安后,面临的局
2024-11-20 10:36:00
唐朝宰相崔胤为何没能挽救唐朝,反而加速了其灭亡
天复四年(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还胁迫长安全城百姓相随。百姓们扶老携幼,一路痛哭不止,大骂说:“国贼崔胤引导朱温出卖社稷,才使我们沦落到了这个地步。”崔胤是唐朝宰相
2023-01-19 19:51:00
崔胤是唐昭宗时期的重臣,先后四次拜相,深受唐昭宗的信任,为唐朝的中兴而努力奔走。不过,崔胤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被军阀朱温所杀。按理说,崔胤为国殉难,应该被写入《忠义传》里,然
2024-05-17 17:18:00
朱全忠掌握晚唐朝廷,意味着晚唐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
...官的脸色。晚唐权阉刘季述,算是晚唐权阉的绝唱。1、唐昭宗的努力唐朝唐僖宗驾崩后,在权阉刘季述的拥立下,唐僖宗的弟弟继承了大唐的皇位,这便是历史上的唐昭宗。其实,在中晚唐历史上
2023-01-05 20:51:00
...能占据长安。六、长安第六次被攻陷:李茂贞两次作乱,唐昭宗两次出逃唐昭宗是唐僖宗的弟弟,唐昭宗刚继位后,由于长安屡次遭遇战火,想迁都洛阳,神策军将领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软禁唐
2024-07-18 21:49:00
揭秘唐昭宗李晔的雄心与挫败
...已经衰弱不堪的唐朝终于迎来了一位靠谱的皇帝,他就是唐昭宗李晔。与父亲、兄长不同,唐昭宗“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有会昌之遗风”,他在即位之初,得到了朝野的称颂。然而唐昭
2024-05-08 20:29:00
唐朝末年的权力纷争:唐昭宗与藩镇、宦官的较量
唐昭宗继位后,英气勃发,雄风超过了唐武宗。他志在消除帝国的积弊,志在澄清海内的混乱,志在再造祖宗的辉煌大业。新主新气象,赢得了天下一片赞誉。然而唐昭宗是明白人,清楚他所面临的局势
2024-03-04 01:29:00
比魏忠贤还厉害的是谁,权势熏天还能废帝
这个宦官就是唐昭宗时期的刘季述、唐朝末期,因为藩镇割据,天下大乱。而唐昭宗就是在这样混乱的情形中登基的,作为唐僖宗的弟弟,他不仅亲眼目睹了宦官是如何作乱的,甚至他自己登基都是因为
2023-04-25 15:08:00
唐朝末代宰相崔胤为何被灭亡?
...利的年份但对当时的大唐来说已经是穷途末路了,这一年唐昭宗继位这一年黄巢起义失败但当时的大唐帝国在农民军的打击下早已风雨飘摇濒临破产。在晚唐时期虽然有诸位藩王割据在此但中央政府
2023-01-11 12: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