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报道
美国时间8月4日,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因为发现了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一起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4月21日,李政道偕夫人曾到济南参观访问。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李政道最早想学的是电机,而将他带上物理道路上的正是中国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的山东大学原教授束星北。
“束老师帮我建立了对物理的了解和自信”
1943年,李政道考上了浙江大学。彼时,束星北还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那时,浙大物理系的实验室、办公室和期刊书籍阅览室等都设在贵州湄潭的双修寺。李政道便常去双修寺,聆听教授们的谈话与科研讨论。这使得对工科和理科的认识很不清楚的他,逐渐了解了物理学科的意义和重要,并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而在《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中,也对这一细节进行了详细记载。文中称,李政道自幼就喜欢无线电。十六岁的他对工科和理科的认识并不清晰,对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也没有明确的想法。他觉得中国的工业已经被日寇摧毁了,学电机可以为祖国战后重建效力。
在备考期间,李政道在贵阳结识了同样报考浙江大学电机系的束慰曾。束慰曾的父亲正是浙大物理系教授束星北的弟弟。由于束慰曾的关系,李政道在开学前就结识了束星北教授。那时候浙大工学院和理学院在湄潭县城老旧的文庙办公,物理系的实验室、期刊书籍阅览室和好几位教授的办公室都在由两栋二层小楼组成的双修寺。
开学前一个月多,李政道常住在双修寺物理实验室里,睡觉时头枕着物理学国际期刊,做着日后成为物理学家的梦。
由于浙江大学采取美国大学体系,理工科各系的基础课完全相同,李政道有了更多和束星北的接触。束先生的教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并不给学生系统授课,而是通过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对物理的理解。李政道是唯一去和束星北讨论的学生。从李政道提问的深度和与其交谈的讨论中,束星北很快就发现李政道具有物理天赋,因而对他格外垂爱和关注,希望这个天才学生能够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
李政道晚年回忆说:“我跟他都是聊天,从他那学习,他的想法启发我的想法。我也不一定都同意他的说法,我说的他也听。束老师帮助我建立了我对整体物理的了解和自信,使我一生受益。
帮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物理人才
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当年9月,已取得美国国籍的李政道偕夫人首次回到大陆访问和讲学。此后,他竭尽全力地为中国的人才培养以及基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卓著。
1978月初,中国科学院、外交部联名邀请李政道回国短期工作,获得批准。1979年4月2日下午,李政道在北京友谊宾馆的科学会堂报告厅里讲了第一堂课。听众有来自全国一百多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现场听课有一千余人次。
当年讲课的盛况,由新华社资深记者顾迈南撰写成一篇纪实文学《李政道教授在中国讲台上》,文章中对他的课堂做了这样的描述:这年春天,他共讲了“统计力学”和“场论简引和粒子物理”两门课程,在美国,这两门课程他每年只讲28-30小时,这两门课程一般要讲两三年。他想中国实现现代化急需科技人才,因此便决定用两个月的时间讲完几年的课程。
为了搞好这次讲学,早在一年前他就开始准备工作。在讲学期间,他每天讲3个多小时,备课通常需要5-6小时,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就开始备课,他不停地讲,不停地写,他讲得满头大汗,把外衣脱了,再继续讲。
为期七周的课程,李政道在讲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也传授了他的治学方法和多年来在研究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这些都是不能从看书本读文章中学到的。这次讲学活动对中国物理学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他们近距离地感受诺奖级科学大师的风采,在接受新知的同时,也感受到他的学识风范。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严济慈曾幽默地说:“我们能够听李政道先生的课应该感到幸福,这相当于让大家出了一次国,到美国读了三年书。
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如今,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其推动者正是李政道。同时,李政道还是中美联合培养物理学类研究生计划(CUSPEA)的倡导者和发起人,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出众多的高层次物理学人才。据统计,1979至1988年的10年间,中国共选拔出916位CUSPEA学员赴美国或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其中,中科院院士谢心澄、罗民兴、张东辉等人都是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
曾力促中国建成首台高能加速器
除了为中国的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李政道还极力促成了中国首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建成。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广西大学原校长郑志鹏在一篇名为《对撞机的成功与李政道的付出——祝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寿辰》的文章中回忆,1980年,我国的首个质子同步加速器项目因国民经济调整而下马。关键时刻,正是李政道先生提出的一个挽救高能物理的方案,即建造一台2×2.2 GeV(质心系能量44 亿电子伏) 正负电子对撞机,并利用各种机会向国家领导人阐述中国高能物理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选择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理由,而得以让项目破土动工。
得益于这个项目,1992年3月,在中美两国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顺利完成了τ轻子质量测量实验,实验精度比以往实验提高了十倍,所测τ轻子质量值纠正了7 MeV的偏差后,确认轻子普适性规律是正确的。这项成果也被认为是那几年全球高能物理最重要的实验。
2018年10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纪念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成三十周年大会。李政道在给大会的贺信中评价到,这是中国在国际高能物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30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