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真的有迷药吗,迷药是用什么做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3 20:3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很多电视剧、小说里面都有各种稀奇古怪的药,人吃了就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症状,而蒙,汗药一定是其中出镜率最高的一种药了。一点蒙,汗药就可以让一个武艺高强的武林侠客被放倒,失去战斗能力,可以说是武侠世界里的必备产品。不过蒙,汗药这种东西到底是用什么做成的,为什么会这么厉害?而蒙,汗药有没有解药呢?

蒙,汗药由于古装电视剧的流行,让这一味神秘发明在民间深度流行,基本做到了人人耳熟能详,也知其用处,但是很少在市面见到。

蒙,汗药相传用曼陀罗花的花朵晾干后,磨成细粉而成。

曼陀罗花整株有毒,种子毒性最大。花的主要成份为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份是东莨菪碱。它的作用是使肌肉松驰,抑制汗腺分泌,因此古人将此花所制的麻醉药取名为“蒙,汗药”相当于迷,魂药的一种。

宋朝《扁鹊心书》中说:“人难忍艾火炙痛,服此(曼陀罗花等)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

古代真的有迷药吗,迷药是用什么做的

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其苦也”都强调了它的麻醉作用。据说三国时期华陀所制的“麻沸散”也含有曼陀罗花,民间的“蒙,汗药”也是用其所制。

曼陀罗花用在正道上是一剂良药,也是猛药,但是用在了其它方面,也是贻害无穷。

曼陀罗花主要毒素成分为东莨菪碱、莨菪碱,误食后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潮红、心跳呼吸加快、头晕,接著可能出现幻听、幻觉、意识模糊、妄想等神经系统症状。

早在宋朝就有用曼陀罗酒麻醉杀人的记录。到了明代,更有很多关于蒙,汗药的成分、配制、药理作用和消解方法详细介绍。大明工科给事中陆粲称桑冲用所谓“桃卒”“柳卒”等药物奸淫妇女达十载之久。方以智《物理小识》记载是用威灵仙、精刺豆制成的。

清朝乾隆五年(1730年),大清皇城破获一宗骗财、鸡奸案,案犯就是用蒙,汗药混在烟草内麻倒对方洗劫钱财。

清末有首题作《拍花》的诗写道:“拍花扰害遍京城,药末迷人在意行。多少儿童藏户内,可怜散馆众先生。”

古代真的有迷药吗,迷药是用什么做的

《清稗类钞》解释:“即以迷药绝于行道之人,使其昏迷不醒,攘夺财物也。”

蒙,汗药在中国的武侠小说里也有大量出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晁盖、吴用、刘唐等人就是用蒙,汗药迷倒杨志等人劫得生辰纲。当今也存在蒙,汗药,只是制作的成份可能有所改变。

解药之法,清人程衡在《水浒注略》中介绍“急以浓甘草汁灌下,解之。”这个说法,也是有根据的。孙思邈《千金方》中说:“甘草解百药毒。”李时珍说得更清楚:“菓中有东茛菪,叶圆而光,有毒,误食令人狂乱,状若中风,或吐血,以甘草煮汁服之,即解。”《水浒》中孙二娘 用的解药即可能就是甘草汁。

相关记载用曼陀罗制成蒙,汗药,是何人何时发明,尚不知。但古书中有关此药的记载颇多。我国最早一部医书早已对此明确记载“神仙醉,押不芦,曼佗罗等药食之令人轻身通神见鬼”。这里指通神见鬼是产生各种幻觉。李时珍也介绍该药“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任人戏之,吾尝试之乃验也”。 宋代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五溪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明人魏浚在《岭南琐记》及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都有同样记载:“用风茄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以寤。”《水浒》《孟州道母夜叉卖人肉包》中的一段话:“那妇人哪曾去切肉?只虚转一遭,便出来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两个公人只见天旋地转,噤了口,望后扑地便倒…只听得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这里“母夜叉”孙二娘所说的“洗脚水”,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蒙,汗药”了。蒙,汗药为粉末状,下在酒里,故成悬浮液,酒色显得有些浑浊。蒙,汗药与酒配伍,真可谓“珠联璧合”,麻醉效果更佳,药力见效快,真是出门便倒,倒头便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06: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叫迷药,据《桂海虞衡志》记载。古代常用的迷药,是用曼陀罗花制成的,那么曼陀罗花怎么制作迷药呢?不仅我们好奇古人看小说的时候也好奇,所以有人专门研究过,最后总结出了三种东西,分
2023-02-03 17:47:00
养生药酒变致命毒酒!男子自制曼陀罗酒中毒
...然中毒了。很多人在网上看了一些文章,如“曼陀罗籽、曼陀罗花药酒有养生功效”等,就开始自己在家泡制,结果却导致“养生药酒变致命毒酒”。9月30日,张丰被家里人紧急送进了宁波市医
2024-10-10 19:32:00
市二院成功抢救两例曼陀罗中毒患者
...痛的偏方,此类中毒患者较为常见。也有文献报道有误食曼陀罗花引起中毒的。急性曼陀罗中毒的症状主要有口干和极度口渴、皮肤干燥、瞳孔扩大和视力受损、尿潴留、心搏加快、神志不清、烦躁
2023-03-16 09:14:00
剧毒的曼陀罗花蜜也敢吃:昆明小松鼠的胆儿真大
...曼陀罗毒素的时候,有很多网友留言,说自己小时候有吃曼陀罗花蜜的经历,并没有出现类似的中毒症状。 这样的小伙伴还不在少数,纷纷留言,为什么我没出现中毒症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2024-07-20 00:52:00
听信偏方功效,两名男子用“情花”泡酒喝进ICU!
...医师朱前深:“听说能够起到滋阴壮阳的作用,患者就把曼陀罗花泡在了药酒里来进行服用,其中一位患者大概服用了二两左右,另外一位可能喝得多一点,有五六两。”喝完两个小时左右,两人出
2024-07-24 13:40:00
...且史籍上还记载说,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应该是一种名为曼陀罗花的中药。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好奇,蒙,汗药到底是如何被人发现,并且广为流传的。大家都知道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个邻居,那就是古
2023-07-23 16:18:00
雷启飞主演《黑色曼陀罗》三天破亿点播量
...破亿啦!我们听到“黑色曼陀罗”这个名字就会想到一种曼陀罗花,这种花听说生长在高原,是一种比较有灵气但是又很邪性的花种.《黑色曼陀罗》这个微短剧讲诉不夜城犯罪份子王乾带领手下贩
2025-08-04 14:59:00
国风舞台诠释盛唐风云,高能探案打造沪上剧院跨年新体验
...千层反转的悬疑剧情,为观众解锁“烧脑”体验;以七色曼陀罗花为主要线索,呈现人性的善恶百态,当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新潮艺术激情碰撞,今年12月30日至明年1月2日,原创国潮悬疑音
2022-12-31 13:51:00
...损。如此之事,不可不知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
2024-06-26 11: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