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曲靖日报
胡惠芬
停水两天了,洗不了沾满黄灰的衣服,也做不了仅供充饥的饭。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仔细地涂抹着各种药膏,已不再白皙的皮肤上,蚊虫留下层层叠叠红肿的包块。雨一直哗哗地下着,此起彼伏的狗吠声和隐隐的音乐声,都淹没在雨水里,唯有几声蛙鸣,显示着生命的存在。我打开唯一的娱乐设备——手机,看到祖国各地欢庆教师节的活动信息,“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我默念着第三十九个教师节的主题,一一去对应我的支教生活。
2023年8月2日,为加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关心关爱海外华人华侨子女,带着“传播中华文化,发展华文教育”的光荣使命,我和其他外派教师一起背上简单的行囊,挥别亲友,踏上柬埔寨这块陌生的土地。飞机降落在金边机场,当摇摇晃晃的车把我们接到130公里外的华校时,已经是深夜了。
用一天时间简单地铺好床铺,我们立即投入工作。一人担任多学科教学的工作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班主任、教导主任这些繁杂的工作猝不及防地压到肩上,令人措手不及。向华校的老师们一打听,才知道这些看似不合理的安排,其实是无奈之举,一个拥有2200多学生的华校,华语教师47名,加上十多名柬语教师,总共不足70人,偌大一个华校,各项工作就在这几十个老师的手中运转。看着当地老师们每周上20多节课,学校领导除了校里校外各项杂事,还担任十五节左右的课程,作为“援柬”教师,我们不忍再开口抱怨工作量的问题,而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走进教室,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只想拼尽全力带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听着他们不标准的发音,我深切体会到学习一门外语的艰难,在不断地纠正和教授过程中,我第一次如此细致认真地去认识自己熟视无睹的母语字词。
艰难的还有工作之余的生活。太阳、大风让皮肤变得非常黝黑干燥,蚊虫防不胜防,身上的红疙瘩如云南山上的野生菌一般层出不穷,语言的障碍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每天花大量时间冲澡、擦药、洗衣服、做饭,休闲娱乐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最让人无法忘怀的是来到柬埔寨华校所感受到的温暖。柬华总会的蔡副会长去机场迎接我们;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的领导不时询问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看着我们远离祖国,华校领导给予很多关心和帮助,给我们购置衣架、扫把等生活用品,一件一件让人送到楼下,学校发的办公用品,一样一样送到教室里。“你们商量一下,还需要什么,告诉我们买。”校长亲切地问。同事还主动骑车带我们去市场买菜,给我们讲学校工作安排,带我们到附近的景点参观。同事、学生还邀请我去家里,亲身体验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学生们从最初的羞涩躲避,到现在的主动亲近,一声声喊“老师好”,还有模有样地鞠个躬,那些可爱的身影足以让人忘记所有的艰辛,他们学得越来越好的汉语带来的不仅是成就感,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欣慰。
教师节刚好是星期天,学校里空荡荡的没一个人影,校园里的几棵树在风中摇晃,黄色的花朵一团一团地坠在纤细的树枝上,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让校园显得更加宁静了。此时,侨办的领导通过手机短信发来了祝福。在接受祝福的同时,我也把遥远的祝福和问候送给我的老师们。“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在中国的友好邻邦柬埔寨,在条件艰苦的华校里,我与外派教师们一起为华文教育竭尽所能做出应有的奉献,我们会把尊师重教的传统,一一讲给华校里这些可爱的孩子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