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追风者》中的上海建设库券案,历史原型就是宋霭龄操盘的二三关库券炒作案。在这场炒作中,宋霭龄先做多后做空,总共赚了2500多万。钱被宋霭龄赚走了,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借口出国考察,把善后背锅的事情交给了沈图南。从这件事情后,沈图南对南京的幻想该破灭了吧。
地下党这方面,徐诺安排沈近真尽快潜入交易所,拿到大户交易记录,揭露事实真相。不用说,魏若来肯定也想这么干,也会这么干。
大户交易记录丢失,康少捷虞世清他们肯定非常害怕,这个时候,林樵松又会被重新重用了。关税改革沈图南被追杀,银元假币案,林樵松都是背锅侠。这次交易记录丢失,林樵松要是住不到魏若来什么证据,估计还得背锅。
按照通常的理解,大姐炒作建设库券,做多做空挣了这么多,该适当收手了吧。不过,要是真这么想的话,未免就太天真了,散户大姐都不放过,后面她的操作会更凶狠,赚的也会更多。
二三关库券案发生在1935年,此时的红军主力早已经撤离了苏区,还在长征路上。这个时候,如果沈近真身份暴露,她去苏区暂时是不可能了。希望她在执行任务时,千万要多加小心,千万别被林樵松给盯上了。二三关库券案已经击碎了百姓对南京的信任,虞世清口口声声民心可用,可他却忘了民心不可欺。
不过,就算民心不可欺,大姐虞世清他们还会继续操盘金融,继续欺骗百姓的。建设库券炒作案,被收割的不仅仅是散户,还有银行和其他大户。在接下来的上海公债案中,这些人,还会被他们收割一次。而且,这一次,大姐和虞世清他们赚的更多。
1935年的二三关库券案后,南京开始大量收购濒临破产或已经破产的民间银行和实业资本。到了1937年,日军全面进攻华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银行在迁走之前,又配合宋霭龄策划了一起金融大案,也就是上海公债案。
1936年,宋霭龄、宋子文、南京财政部次长徐堪、中央银行副总裁陈行,在上海秘密创办了一个投机公司,专门从事证券、标金、棉纱、面粉的投机生意。这个名叫七星的公司,多次在交易市场上起风潮,操纵市价,打压对手。不过,由于蒋氏夫妇的庇护,别人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在抗战初期,宋霭龄通过这个七星公司,仅在外汇投机中,就捞了800多万英镑,折合成美元的话,在三四千万美元之间。
1937年,宋霭龄安排财政部放出整理公债的小道消息,声称要发行一种新公债来调换各种旧公债,重新规定利息。之后,七星公司又向市场散播烟幕说,这次财政部整理公债是因为财政困难,对旧债要停止付息。
当时的投资者对政府公债本来就不信任。小户一听到这种传说,便纷纷把手里的公债在市场低价抛售,导致各种旧公债价格在几天内一落千丈,七星公司趁机大量低价买进。几天后,宋霭龄又安排财政部放出消息,说并没有这种打算。于是旧公债价格迅速反弹,宋霭龄他们利用中央银行的雄厚资金,进一步拉抬公债价格,吸引大量投机者跟进。
当宋霭龄他们手中的公债全部高价抛出后,他们接着散布利空消息,公债价格又一落千丈。在短短几天里,又有许多人倾家荡产甚至自杀。通过这次操作,宋霭龄和七星公司,赚到了三千多万元的暴利。什么是发国难财,这就是发国难财。
大姐虽然一直没有露面,但她却是《追风者》的隐形主角。在《追风者》后续的剧情,她肯定会继续操纵金融证券。1937年的上海公债案,估计在《追风者》后续剧情中,也会出现。如果这个案件会出现,最后背锅的肯定还是沈图南。
魏若来和沈近真牛春苗他们,估计是在淞沪会战前后,才从上海撤退的。他们去的地方,应该不是江西了,而是其他抗日根据地。
抗战期间,陕北、华北、山东、苏中等根据地的经济和金融都搞的非常好。在抗战结束时,拥有1亿人口的根据地,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上,已经超越了对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