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国最不能缺少的君主秦孝公,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1 21:39: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秦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君主,像因养马有功被封秦国的秦国始祖秦非子、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攻取蜀地的秦惠文王、任用白起打残六国的秦昭襄王、千古一帝秦始皇。

要说这些君主,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谁最高,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自然是首推秦始皇。

但是如果是从秦国的角度来讲,最不能缺少的应该是秦孝公。

秦国最不能缺少的君主秦孝公,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

因为秦孝公解决的是秦国的生存问题。

1.秦孝公上位时秦国的情况有多严峻?

我们先看看秦孝公上位时所面临的情况。

秦孝公的老爹秦献公,因为父亲秦灵公死的时候他还小,因而被他的叔祖父秦简公夺位,被迫流亡魏国二十九年。

秦献公在魏国熬死了秦简公,秦简公的儿子秦惠公,直到秦惠公的儿子秦出公即位,年仅二岁,秦出公的母亲当权,倒行逆施,民怨四起。

秦献公此时归国,受到大臣们的支持,登上君主之位。

自秦厉共公以来,秦国四代乱政,终于在秦献公手里终结,秦献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秦国国力有所恢复,对外战争中也两胜魏国,国家逐渐走向正轨。

秦国最不能缺少的君主秦孝公,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

所以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面也写过,秦献公其实并没有穷兵黩武,是一个不错的君主。

但是秦献公并没有解决秦国的根本问题,秦献公在位的时候两败魏国,国力有所上涨,国家相对稳定。

但是这个国力上涨指的是与之前混乱的秦国相比,至少不再内斗了,君权稳定。

如果要和山东六国相比,秦国还是比较弱,属于落后地区,属于那种大家都懒得抢的地区。

要知道对敌人最大的尊重就是赶尽杀绝,对敌人最大的蔑视就是视而不见,不予理睬。

而此时的秦国就是属于被山东六国没有放在眼里的那种,因为河西之地此时还是在魏国手里,魏国沿着洛河修筑长城,秦国和魏国的交界不是黄河,而是洛河。

函谷关也在魏国手里,也就相当于你们家的门钥匙在被人手里,你怎么能睡得着。

秦国最不能缺少的君主秦孝公,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

尤其是魏文侯在位的时候,重用李悝变法,一跃为一流强国,重用吴起为将,五万大军大破秦军五十万,那个时候正是秦国我们在上文中说到的秦惠公在位的时候。

秦国几乎有灭国之危,幸亏魏国的战略方向在中原地带,而不是秦国,否则秦国可能真的够呛。

有的朋友们会问,前面不是有个秦穆公吗?还是春秋五霸呢,据说相当厉害。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秦穆公称霸西戎,已经是两百多年前的事了。

从秦穆公到秦献公这中间两百余年,愣是没出一个有作为的明君。

秦孝公上位的时候,所面对的情况我们来看下史书是怎么说的。

《史记》: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资治通鉴》: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就是中原各国把秦国当做夷狄一样对待,中原会盟也不让你来,就是不带你玩,你是夷狄,国家太弱,不配参加会盟。

秦孝公是一个很争气的君主,他即位以后,深以这种情况为耻,于是发愤图强,广修德政,想要搞一番大事。

但是很快秦孝公就碰到问题了,他无人可用,并不是指他手底下没人,手底下人虽然很多,但是没什么人才,孝公都看不上。

为什么呢?

因为人才都是往发达地区跑,就像今天全球的人才都往美国跑,没人去非洲。

所以秦国这个落后地区就成了文化荒漠,有才能的人人家就不来,你这太落后了,没有发展前途。

而且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官僚主义越严重,关系户越多,真正的人才也难以大展宏图。

但是秦孝公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他决定主动出击,发布了后来赫赫有名的《求贤令》。

秦国最不能缺少的君主秦孝公,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雄文的内容:

“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什么意思呢?

说是我们家祖上的秦穆公,很有本事,东边干翻晋国,以黄河为界,西边暴打戎狄,被周天子致伯,各个诸侯也都来恭贺,穆公给我们大秦立下基业,想想那段日子,就让人热血沸腾啊!

后来厉共公、躁公、简公、出公这些人搞得国家不宁,内乱搞不定,外战还老是败,被三晋(魏赵韩)夺走了我们秦国的河西之地,各个诸侯都看不起我们秦国,真是耻辱啊!

后来我老爹秦献公即位以后,安定了边境,迁都栎阳,还攻打魏国想夺回我们家的河西之地,恢复穆公的霸业,但是还没做到就过早离开了秦国人民。

我现在想到老爹的志向,这心里真是不是个滋味。

现在向天下招揽人才,如果有人能够献计强大我们秦国,我愿意给他高官厚禄,分给他土地。

其实这篇文章与其是说秦孝公想要以高官厚禄来吸引人才,不如说是秦孝公在展示自己的诚意。

我有大志向,想要恢复穆公时期的霸业,希望有能治天下的大才来帮助我,一起创下这震烁天下的伟业。

为了让天下士子看到自己的诚意,毫不掩饰,痛说国耻,以证求变之心,可谓是求贤若渴。

2.商鞅变法强秦

此时在魏国的商鞅看到了这篇《求贤令》,于是就来到了秦国。

通过走秦孝公宠臣景监的门路,终于见到了秦孝公。

经过几次会见,商鞅分别以帝道、王道、霸道、富国强兵之道说于秦孝公,最终因富国强兵之术征服秦孝公,随后启用商鞅进行变法。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重农、重战、重刑。

通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轻罪重罚、设立县制等措施,最终使得秦国变成了战国时期的一流强国。

商鞅变法不是战国时期变法最早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晚的,不然秦国也不会一直被魏国暴打。

但是商鞅变法是最彻底的,也是最成功的。

实际上商鞅变法能够那么彻底和成功,反而恰恰是因为秦国相比山东六国更加落后。

因为落后,所以秦孝公变法的决心就更坚决。

因为落后,所以秦孝公的权力足够高。

因为落后,所以旧贵族的势力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大。

《史记》: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意思是新法实行了十年,秦国民众都很高兴,路不拾遗,山上没有盗贼,家家户户都能自给自足。

民众都不敢私斗了,在对外作战却很勇敢。

秦国最不能缺少的君主秦孝公,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

《资治通鉴》: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这里的“伯”通“霸”,春秋五霸实际上就是是“春秋五伯”,秦孝公在《求贤令》里面就说“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秦穆公逝世距离此时已有二百多年,若从秦穆公即位时算起,距此时已有三百余年。

秦国再一次登上了诸侯之巅,而这一切不得不说是商鞅和秦孝公的功劳。

而且其实秦孝公的贡献其实比秦穆公更大,因为秦穆公是作为一个明君使得秦国强大,明君的强大不一定能延续,而制度是可以延续的。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苏秦提出合纵游说各国合纵抗秦的时候,秦孝公去世还不到十年,此时各国便已经自知不敌秦国,需要联合在一起才能抵抗秦国,可见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有多强盛。

秦孝公即位的时候接手的是一个“诸侯卑秦”的秦国,而他却把秦国变成了一个“诸侯来贺”的首屈一指的强国。

3.秦孝公时期的对外战争

秦孝公时期,为了为商鞅变法创造一个稳固的环境,对外战争并不多。

但是秦孝公非常会找机会,和魏国打了几仗,基本上都是大获全胜,将河西之地收复不少。

秦孝公时期魏国是魏惠王在位,魏惠王看上了华北平原的富庶,的战略方向一直是在东部地区,对于秦国方面一直是以防守为主。

魏惠王还把都城从魏国西部的安邑给迁到了东部的大梁。

秦国最不能缺少的君主秦孝公,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想要搞赵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围魏救赵”,魏惠王派庞涓率重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这个时候魏国西部空虚,秦孝公就来偷家了。

秦孝公派军偷袭魏国,与魏军大战于元里,歼敌七千余人,并占领了河西重镇少梁。

同时秦孝公还派公孙壮伐韩,攻取了几座城池,插入魏韩交界地带。

魏惠王派庞涓围了邯郸以后,赵国向齐国求援。

公元前353年,齐国派孙膑、田忌救赵,也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也称桂陵之战。

孙膑、田忌大败魏军先头部队,生擒庞涓。

但是此次庞涓带的兵力并不多,所以此次战役对魏国并不算伤筋动骨。

公元前352年,齐、卫、宋等国趁桂陵之战胜利,围攻魏国襄陵,魏国忙于东部战线。

秦孝公也趁机派商鞅攻打魏国,话说商鞅真是一个综合型人才,下马能治,上马能战,长驱直入直接打到了魏国原来的都城安邑。

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军打下魏国西北部重要战略据点固阳。

同年又向南取得武关,武关为入楚的重要通道,到了秦国手里,秦国就掌握了对楚国的主动权。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后来又东取函谷关,取得东出的关键要塞。

从此,秦国进可以制中原,退可以守雄关之险,已有一统天下之基础。

公元前341年,魏国于马陵之战惨败于齐国,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

秦国最不能缺少的君主秦孝公,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

此战齐军大败魏国主力,从此魏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这个时候,商鞅就劝秦孝公说:“魏国是咱们秦国的心腹之患,魏国强了就来搞我们老秦家,这次他马陵之战惨败,现在元气大伤,咱们趁他病要他命,也给他来个趁火打劫,把咱们河西之地搞回来。”

秦孝公心动了。

于是派商鞅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迎战,后世也多以此战来证明商鞅的人格之卑劣。

两军对垒期间,商鞅给公子卬写了一封信,说:“

我当初在魏国的时候,咱俩可是好哥们,现在却以敌人的身份相见,互相攻伐,我真是于心不忍啊!

不如咱们两个相见,一起痛痛快快喝几杯,然后订立盟约,两国罢兵言和,以安两国百姓之心。”

公子卬想了想觉得这样也挺好,于是去会盟,喝得正高的时候,上扬直接把刀斧手叫出来把公子卬给绑了。

公子卬蒙了,这也可以?

秦国最不能缺少的君主秦孝公,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

要知道古代的人都是很重视自己所说的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尤其是大人物。

谁知商鞅不按常理出牌,这么不在乎自己身后之名。

魏军群龙无首,商鞅趁机攻击魏军,大破魏军。

魏惠王连续大败于齐国、秦国之手,魏惠王很害怕,于是就把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求和。

魏惠王说:“公叔痤当年建议我用商鞅,如果不用就杀了商鞅,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他的话啊!”

秦国最不能缺少的君主秦孝公,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

此时秦国很有可能基本掌握了黄河以西的南部地区,也就是河西关中平原的部分,北部的上郡地区应该还在魏国手里。

商鞅因为立此大功,封给他商於十五城,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们都叫他商鞅的原因。

终秦孝公一朝,已经基本奠定秦国统一天下的根基,国家富强,取武关、函谷关、河西南部之地,魏国已残,秦国正盛。

有很多朋友觉得秦孝公和商鞅只敢背后偷桃子,都是趁魏国被齐国打败后攻魏国,不敢正面刚魏国,实际上秦孝公这种策略是正确的。

带兵打仗太花钱了,若是能够以很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利益,那何乐而不为?

正面刚对国家消耗太大,况且秦国正处于变法的关键时期,是国力的上升期,而魏国是国力下降期,没必要去和魏国硬刚。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

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直到秦孝公这一朝,秦国才真的有资格逐鹿中原,秦国才真的有能力睥睨天下。

秦国之强大,始于秦孝公,始于商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1 2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孝公的崛起之路,为秦国强大奠定基础
...前338年),嬴姓,赵氏,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迁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封疆,加强中央集权,
2023-12-11 08:41:00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之间征讨不断,战国初期,魏国实力达到历史的顶峰,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魏国并没有继续攻打秦国,而是就此
2023-02-28 17:59:00
为什么魏国会先胜后败,错失良机呢
...人知。在中国战国初期,也爆发了一场百年战争,强大的秦国在这场百年战争中被打得狼狈不堪,可以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决定了战国最后的走向,影响了中国未来2000年的历史。公元前419年
2024-05-18 20:39:00
秦魏两国5次争夺河西之地,为何最后失败的是魏国?
...间它是战国当之无愧的霸主,左逼齐国,南压楚国,西攻秦国,韩、赵两个小弟也唯魏国马首是瞻。秦国本来就对晋国这个邻居比较反感,结果晋国分裂之后,一个魏国就让秦国焦头烂额,这时候秦
2023-05-06 11:34:00
秦始皇为何能建立统一王朝秦国
...而亡诸侯”,这里的“六世”指的便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代秦国国君,即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赢柱和秦庄襄王嬴子楚。那么,你知道这六代国君,在位
2024-04-30 22:24:00
秦国统一之路:六世君主奠定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始皇虽功不可没,但却是“六世”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秦国的“六世”都为秦国的大一统做出了哪些功不可没的贡献呢?天下一统孝公变法、取西河、威服西戎、按贾谊所述上溯六世为秦孝公时期
2023-12-07 14:10:00
秦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崛起的?又是谁完成了秦国的原始积累呢?
...了统一的基础?一、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收复河西)秦国真正的崛起,要从秦孝公嬴渠梁开始算起了,他是秦国第一代变法君主,创建了秦国新的体制。至此,秦国走上了大国崛起的道路。秦孝
2024-02-19 06:23:00
秦孝公为什么会支持商鞅的变法呢
众所周知,卫鞅是秦孝公初年来到秦国,而变法正式实施是在秦孝公三年。在两年多时间内,变法不能启动,说明推动改革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反对变革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史记商君列传》里面记
2024-06-28 19:26:00
我们知道秦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经历了很多年的努力才最终完成的统一大业,而秦国历史上除了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嬴政这中间,为了统一天下的君主之外,前面还有几十位秦国的君
2024-06-04 06: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
感受先辈足迹 红25军将士后代在郧西重温长征路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郧西融媒记者 胡颖妮 周潞)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汲取奋勇前行力量。9月9日,70余名红25军将士后代及党史军史专家学者来到郧西县
2025-09-11 19:17:00
晋版图书版本馆
9月11日,市民正在晋版图书版本馆参观。该馆位于太原市并州南路80号,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利用原山西美术印刷厂厂房一层改建而成
2025-09-11 21:46:00
山东万诚拍卖丨“琅琊典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启幕
2025年9月28日上午10:00,山东万诚拍卖行将在新闻大厦四楼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书法、绘画及钱币共计204项拍品
2025-09-11 10:51:00
山西河津一村竖碑“汉太史公司马迁故里” 韩城市文旅局:地方政府应正确引导群众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西辛封村在村口立起“汉太史司马迁故里”的石碑,引发争议。近日,网友“达岸872”在网上发布文章“别让错位‘故里碑’侵蚀文化根基”一文
2025-09-11 07:59:00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