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4 17:26:00 来源:戏说三国

有句老话说的好——隔辈亲,对于那些有“皇嗣选择困难症”的帝王来说,有一个“好圣孙”未尝不是选择皇嗣的关键砝码,那么历史上有几位好圣孙?哪一位是真正的父亲沾了儿子的光?一、朱瞻基

《大明风华》里有这样一幕剧情:朱棣去诏狱见杨士奇,问他:“大位传给谁好?”杨士奇想都不想就答道:“太子”。朱棣听了一愣,再问:“为何?”杨士奇挺直了身板,说道:“好圣孙,大明可旺三代。”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杨士奇这句话的意思是,传位除了要看继位者的资质以外,还得看其后代的资质,古代雄父庸儿而导致国家由盛转衰的情况多了去了。所以皇帝传位,除了看儿子还得看孙子,一个好圣孙至少可保大明三代兴旺。

不过历史上这话不是杨士奇说的,而是内阁首辅兼大学士兼太子一党的冲锋队队长的解缙所说。

朱棣选择太子的时候,确实有过选次子朱高煦的想法,因为朱高煦不但骁勇善战,“英果类他”,而且几次救他于危难之中,靖难之役时,甚至曾拉着他的手说:“勉之,世子多疾!”疯狂暗示朱高煦,将来的皇位就是你的!

但是,长子朱高炽除了肥胖、行走困难,不能跨马征战外,其他方面都很突出。朱高炽曾用一万人对五十万人,守住了朱棣的老巢北京城,而且他为人忠厚,具有治理才干,深孚众望。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所以,朱棣在一段时间内也患上了“皇嗣选择困难症”。

永乐三年,朱棣召见解缙商议太子人选,朱棣想立朱高煦,但解缙力主立朱高炽,这也使得解缙卷入政治纷争而不自知,对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当时的解缙只用三个字便敲定了未来皇位归属问题,这三个字便是:好圣孙!

《明史·解缙传》记载: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遂定。

太子之位定下以后,朱高煦也不是没有机会,因为朱棣对这个多次救他于危难之中的次子还是有不少愧疚之心的。朱高煦封为汉王后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朱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后来朱高煦自己太能“作”,使他彻底失去了机会。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永乐四年,朱高煦随朱棣巡视北京,半路上就请求与儿子返回南京,朱棣无奈同意;永乐五年,朱高煦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不久又请求增加两护卫,朱棣虽然不乐意但还是同意了;永乐十二年陷害太子,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永乐十三年,朱高煦私自招募精兵三千人,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乘舆器物。

十多年来朱高煦的恃宠而骄,终于让朱棣忍无可忍,最终于永乐十五年强令其就藩乐安州,朱高煦除了谋反一途再无机会。

永乐九年,朱棣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还说“他日太平天子也”。由此,朱瞻基也成了大明王朝继建文帝朱允炆之后第二位有名有实的皇太孙。可见,胖皇帝朱高炽确实是沾了儿子受宠的光。朱瞻基的“好圣孙”身份最经得住推敲。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二、乾隆

雍正得位不正,是清朝的一大疑案。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康熙传位雍正,是因为看中了孙子弘历。

乾隆“好圣孙”的说法出自朝鲜《李朝实录》,书中记载康熙弥留之际,召首辅马齐说:“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然后康熙以为君不易之道,平治天下之要,训诫胤禛,解脱其头项所挂念珠与胤禛曰:“此乃先帝临终所赠朕之物,今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选择“天下第一闲人”胤禛即位,满意但不放心,看重好圣孙弘历是一个主要原因。

而雍正也按照康熙的遗训,在继位十个月后,于雍正元年八月,宣布密建皇储:他将皇四子(雍正长子弘晖、次子弘昀及另一未计入齿序的弘昐都已夭折,所以康熙称“胤禛第二子”)弘历立为储君,御笔《夏日泛舟诗》放匣中,置于正大光明匾后。同时以密旨藏于内务府,以备非常之时核对。

但这样的说法,并没有被乾隆帝后来钦定的《清世宗实录》采纳。书中只是说,康熙驾崩前,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并没有像明朝嘉靖、万历两代皇帝,在遗诏中定皇太孙来指定隔代后继之君。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对于好大喜功的乾隆来说,他应该是非常乐见自己有“好圣孙”这层身份的,但《清世宗实录》并没有像异域史料中所称,说明《李朝实录》是不实的。

而民间之所以流传乾隆乃“好圣孙”之说,应该与康熙晚年极为宠爱弘历有关。

据载,康熙晚年,曾到圆明园牡丹台游赏,胤稹借机将弘历介绍给康熙,康熙见到弘历后格外高兴,立即“命宫中养育”。还有一次,康熙在避暑山庄狮子园,胤稹带着嫡福晋、侧福晋以及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一同拜见康熙,康熙当着众人的面称钮祜禄氏为“有福之人”。弘历登基后,也多次提及自己儿时被皇爷爷带在身边的故事。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所以,康熙传位雍正不能说是完全因为弘历,但也应该对雍正继位是有推进作用的。三、曹睿

《大明风华》中杨士奇所说的“好圣孙可旺三代”原版也不是解缙,而是魏武帝曹操首创,这个“好圣孙”指的自然是他的好孙子、魏明帝曹叡。

众所周知,曹操长子曹昂战死在宛城之后,曹丕就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而曹操最喜欢的曹冲也在十三岁时,因病去世。按理说曹丕继位已经毫无阻碍,但他却在和曹丕的世子之争中处于劣势。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比如公元214年,曹操东征孙权的时候,就让曹植留守邺城,还说了一句“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这说明曹操是把曹植当作继承人来培养的。

而最终的结局却是曹丕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其中除了他自己善于伪装,工于心计之外,还有一个人对曹丕的继位有很大的帮助,那就是曹丕的儿子曹睿。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三国志·明帝纪》记载: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於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

可见,曹操对曹睿非常喜欢,觉得有了曹睿,家业就可以继承三代了。

曹植虽然很有才华,但并不适合政治,加上他的儿子曹志,虽然也不平凡,但和曹睿一比,差距就大了,而且古代嫡庶分明,曹志是曹植庶出,所以曹志就存在这样一个致命缺陷。

曹植不仅自己败给了曹丕,就连儿子也输给了曹丕。

结果也证明曹操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曹睿继位后,不仅内部面临宗室的压力,还有东吴、蜀汉、游牧民族这些外部的威胁,但曹睿应对的都非常从容,不仅阻挡了诸葛亮的北伐,挫伤了东吴的锐气,游牧民族也被他给大败,就连司马懿都不敢轻举妄动。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曹睿真的没有辜负曹操对他的期望,可惜年仅35岁就英年早逝,给了特别能活的司马懿机会。四、司马遹

其实,好圣孙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后期,继承人问题成为关键大事中的关键。据史料记载司马炎有26个儿子,不过长子司马轨早夭,按嫡长子继承制,皇位应传于次子司马衷。

但是司马衷却智商不高,他不谙世事、一点都不懂朝政,宫中勾心斗角更不是他能应付得了的。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虽然帝王父子不像寻常父子在一起吃住,但司马炎也深知太子司马衷脑子有些问题,平素见面时小哥们痴愚的举止和呆滞的眼神任谁都能看出这位太子爷脑袋肯定进过水。

可以说司马衷的痴愚朝野皆知。

所以朝中争议不断,很多人都支持易储,比如尚书和峤委婉进谏:“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末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老臣卫瓘也有一次趁着宴饮酒劲,抚着御座对晋武帝说:“此座可惜。”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但是最终司马炎还是将皇位传给了司马衷,虽然其中有杨后和太子妃贾南风的功劳,但最大的一个原因还是司马衷有一个聪明绝顶、天赋异禀的儿子司马遹。

司马遹幼时便展露头角,天赋异禀聪明绝顶,有着易于常人的冷静沉着。史载,他“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恒在左右”。一次皇宫内半夜失火,武帝登楼观望,司马遹当时才五岁,在一旁牵武帝的衣带把爷爷拉入暗影之中。晋武帝觉得很好奇,问他为何这样做,司马遹说:“暮夜仓猝,应严加提防,不应该让旁人看见皇帝在光亮中。”武帝因此对司马遹更加称奇。

司马遹六七岁时,又陪武帝到太牢养猪的地方观玩,他对武帝说:“这些猪又肥又大,为什么不杀掉给臣下吃呢?留在这里浪费五谷粮食。”武帝大喜,马上派人杀猪分赐众臣,并抚着小孩的后背对大臣傅祗说:“此儿当兴吾家。”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不仅如此,武帝还在朝会上对群臣表示司马遹人品样貌与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很类似,“于是令誉流于天下”,是无人可替的皇储样板。

虽然儿子略显愚笨,但是孙子可是绝顶聪明啊!因此司马炎彻底放弃了易储这件事。

但是好景不长,司马炎去世后,丑后贾南风开始专政,在她的引诱下司马遹越长越歪,最终被小黄门孙虑所暗害,时年二十三岁。五、姬昌

姬昌,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那位周朝奠基者,武王的父亲西伯侯姬昌。姬昌在位50年,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虞、芮,灭黎、邘,为武王灭商奠基。另外,他演周易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他为“三代之英”。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然而这样一代贤君却差点因为父亲的缘故没能继承西伯侯之位。

姬昌的父亲是周太公亶父第三子季历,他的上面有两个哥哥太伯和虞仲,而且这两个人也都是贤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怎么论也轮不到季历,但他有一个好儿子。

据《周本纪》和《吴太伯世家》记载,亶父认为小儿子季历的儿子“昌有圣德”,还说我周族将来如果兴盛,就是在昌的手上。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然而如果仅是如此,季历继承侯位也非常有难度,因为他的两个哥哥也非常贤明,但是也正因为贤明,所以当太伯和虞仲知道父亲有传位于昌的想法后,便主动出奔荆蛮,并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剪短头发,让季历得以即位。

“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相比唐睿宗长子李成器让位于李隆基,宋太宗长子赵元佐装疯卖傻逃避皇位,太伯和虞仲才称得上古之让位圣贤。

不过好人有好报,太伯和虞仲逃到吴地后,最终建立吴国,成为吴国第一代君主,吴氏始祖。

历史上有五位“好圣孙”,那么哪一位最名副其实呢?

汇总以上五位,史书中明确提到“好圣孙”的只有朱瞻基,可谓名副其实,最经得住推敲。曹睿、乾隆和姬昌则是有实无名的“好圣孙”,而司马遹虽然无名无实,却是其中作用最大的一位,如果不是因为他,实在不明白,并不昏庸的司马炎为何会传位于一个傻儿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06:45: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父凭子贵,他是凭借儿子继承皇位的幸运儿
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幸运儿,单凭他们自己要么当不上皇帝,要么费很大的劲也不一定能坐上皇位。但当他们有了一个深得先皇喜爱的聪慧儿子后,历史因此而改变。晋朝司马炎儿子司马衷,是一个闹了
2022-12-20 16:48:00
曹操、曹丕、曹睿,为什么最终的帝王大多短命?
题中所说曹操子孙不到四十岁就死了,其实历史上是很常见的现象,并不能算短命。帝王坐拥整个国家最优越的医疗条件,理应长寿才对。可是纵观我国数千年封建历史,皇帝活到50岁以上只能算是少
2023-08-05 17:44:00
中国历史上四位晚节不保的皇帝,他为王朝灭亡埋下祸根
...不用说了,因为,被神化了的皇帝都做不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几位皇帝原本自己的功绩已经很了不起了,然而,只因为做错了某一两件事,导致自己的晚节不保。第一位:汉武帝刘彻。刘彻1
2023-07-06 13:50:00
一个皇帝一句评语,看尽中国历史
1、秦始皇赢政——千古第一帝。2、汉高祖刘邦——从混迹市井到一代帝王“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正是他这种将将之术,才是刘邦取胜
2023-04-19 09:05:00
刘玄、曹丕、司马炎,从平民到皇帝的逆袭之路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自秦始皇以后,就进入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也就是通过造反等手段,平民乞丐也机会当逆袭当皇帝,如刘邦、朱元璋等。但是,历史上也有不用自己造反打天下,直接坐享其
2023-10-01 19:24:00
历史上曹操想传位的人是谁
...该还是因为储子之争。司马懿选择帮曹丕,杨修站曹植,历史上总喜欢把曹植打造成曹操的接班人,曹丕像是插足进来的第三者。实际上正好相反,曹植才是想取代曹丕的人,曹操不希望发生嗣子之
2022-12-23 17:20:00
西晋江山败亡的根源与司马昭、司马炎的决策失误
导读:这段历史不但是西晋皇室的家事,更深刻影响到了西晋的国祚的长短和华夏文明的变迁。司马炎和司马攸不但都是司马昭的亲儿子,而且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况且从司马攸远比司马炎优秀,最终
2023-09-20 19:54:00
曹丕、司马炎相继吸取前政权灭亡的教训
...就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曹魏政权,开启了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曹魏开国后,为了政权的稳固、国祚的久远,魏文帝曹丕分析、总结了东汉衰落、灭亡的原因。他认为,东汉末年,外戚
2023-01-29 22:23:00
比较一下曹魏、西晋对待诸侯王的态度
周朝分封制延续了八百多年的辉煌历史,秦汉郡县制也显出了极大的政治优势。但后世就如何对待诸侯王的问题,其实一直在左右摇摆,不是极度打压,就是高度放权,也造成了不同的后果,今天我们就
2024-06-22 14: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
山河铭记| 微笑赴死的“最美抗日女战士”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一名皖籍抗日英烈便是成本华。1938年春天,安徽和县,24岁的成本华在被日军残忍杀害前
2025-09-03 09:04: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
2025-09-03 09:17:00
行程逾万里 寻找和传承父亲的“抗战足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建芬张露李子俊在南京雨花台长眠的十万英烈中,已知姓名者仅有1519位,陶家齐是其中之一:南京江宁人
2025-09-03 09: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
2025-09-03 09:22:00
潍坊:抗战精神烛照当代奋斗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每年清明时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到烈士陵园,将亲手扎制的花圈敬献于墓碑前
2025-09-03 11:49: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3 12:36:00
80年前的这一天,胜利的欢呼穿透硝烟,苦难的土地迎来黎明。那些在山河破碎时发出的呐喊,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的身影,在绝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
2025-09-03 09:48: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近日,记者循着时光足迹,走近这些扎根南京的老兵与老党员
2025-09-03 09:49:00
致敬胶东兵工厂|周恩来称赞:“胶东兵工了不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威海,这座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山海雄关”
2025-09-03 09:54:00
纸上烽烟|贺敬之忆家乡抗战烈士贺明谟:忠魂赴国难,浩气应长存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9-03 09:55:00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见证抗战胜利荣光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
2025-09-03 07:39:00
西安90后男子在自家建“博物馆” 曾3次捐赠藏品给陕历博
因为喜欢收藏,西安市蓝田县90后男子张仪楠在自家建了一个“博物馆”,展示着各类证件、信件、委任书、旧照片等,记录蓝田县的历史
2025-09-03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