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光绪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年仅四岁便因形势所趋被迫登基。四岁的孩童知道什么呢,更别说国家政事了,说白了他只不过是两宫为了手握政权的傀儡罢了。一直以来,光绪皇帝只是徒有名号,没有任何实权。身为皇帝,在之后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中,因为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意见相对,此次变法仅仅维持103天便终止,所以又叫百日维新。
这件事后,慈禧太后不仅将大权重新握在了手里,还将光绪帝幽禁在中南海西苑瀛台,对外宣称光绪帝因病不能理政,后光绪帝在囚禁之地因病孤苦离世,年仅38岁,到最后都无一人陪伴。光绪皇帝生前没有受到皇帝的待遇,在死后所有的殡葬仪式却都极尽奢华,举世瞩目,引来世界许多国家的记者前来拍照,光绪帝死后才真真正正地享受到了皇帝的待遇。他死后殡仪之礼,花费白银45万两,光是杠夫就有7920人,送葬队伍更是长达十几里!
新来的朋友们可以点点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视频和文章,又能及时接收最新信息。
一、光绪帝殡仪,终享皇帝待遇
1908年11月,光绪帝在囚禁他的瀛洲结束了他被控制的人生,他临终前身边无一人相伴,等到被人发现时早已咽气。光绪帝一生过得都很憋屈,虽同是贵为皇帝,别人是万人之上,到哪都被簇拥着,而光绪帝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都备受冷落,一直活在慈禧太后的压制下。
光绪从小就被慈禧接到宫中抚养,早期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还是有感情的,等到光绪长大以后毕竟也是个有志向有野心的男子,在那个年代自然不愿意屈居于一个女子的掌控之下,两个人都不愿意放弃权利,渐渐地他们的关系就跌入低谷。就在光绪帝死后的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也跟着在中南海仪鸾殿离世。这对不是母子但又如母子的姑侄俩一生都在争夺皇帝实权,最后却前后脚地离开了他们心心念念的皇权。
光绪帝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他的棺材并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下葬,而是一直暂存在观德殿,直到4个月后,清政府才开始举办光绪皇帝的殡葬仪式。还是因为光绪帝生前不受朝廷百官和百姓的重视,根本就没人想到去修建他的陵寝。直到去世第三天,朝廷才下旨修建光绪皇帝的陵寝。
因为陵寝还没建好,所以便决定将光绪皇帝的梓宫暂放在梁各庄行宫,从北京到梁各庄全程240里,整个仪葬队花费四天三夜才抵达目的地。据统计,此次殡葬仪式从头到尾消耗了45万两白银,要知道,当时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已经签订了一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那时的国库已经长时间入不敷出,在光绪帝去世前几年,清政府的财政赤字就已经高达几千万两了。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依旧打肿脸充胖子,为光绪皇帝的仪葬铺张浪费。据说当时光是去送葬的队伍就长达十几里,队伍里除了护送的清军之外,光是仪仗队员就有上千人,后面还跟着许多车马带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可想而知场面是多么的壮观。
让人最吃惊的还是杠夫人数达到了7920人,其中抬法驾卤簿仪仗的人数就达到1300多人,光绪帝的梓宫也是相当豪华的,宽度更是超过了5米,它还有一个很吉利的名字,名叫“吉祥轿”,他的一个梓宫就需要128人一起抬,加上路上交替轮换着抬,每天分为60班,还有随行的1400辆马车,可见光绪的殡葬仪队规模的庞大。
二、皇殡隆重奢华,却无百姓跪拜
在古时,皇帝是一国之君,万人之上,所有子民见了皇帝都是要跪拜的,即便是皇帝的灵柩也是要受万人朝拜的,天子去世,更是要天下缟素。然而光绪皇帝如此兴师动众地举办殡葬仪式,围观的百姓也是乌泱泱的一片,可他们只是有看热闹的、闲聊的、站着的、坐着的,就是没有人进行跪拜。
就连光绪皇帝的宽度高达5米,金光闪闪的梓宫从大家面前过去,民众们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根本就没有人进行下跪,并且清政府维持秩序的官员也没有强制去做这件事。如果放在过去这肯定是一件大不敬的事,可能都要被拉去砍头的,然而当时的皇家在民间的权威早已不如从前,皇权在民间的影响越来越小,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已经使百姓们无比失望,他们不愿奉其为天子,也不愿去跪拜一个无能的统治者呢。
在举行出殡仪式的同时,光绪帝的陵寝也开始施工,这是个大工程,起初为了尽快竣工,西陵十分热闹,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忙碌,最忙碌时有将近6000人一同施工。可当时的清政府大势已去,经费大量短缺,工程也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直到清政府灭亡,光绪帝的陵寝也没修建完成。后来袁世凯为了逼溥仪退位,答应将工程修建完毕。
三、光绪帝一生孤苦,终是自食其果
光绪皇帝一生都生活在控制下,他的命运早已被安排好。四岁那年的被迫登基,成为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小时候没能力抢回大权,长大后,一个年轻气盛的皇帝怎么可能愿意被一个妇人控制。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本准备大干一场,强烈支持抗争到底,绝不妥协,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强弩之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终以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多条不平等条约结束。光绪帝自然不甘心,在维新派想要进行变法的时候极力支持,可光绪帝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主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之后又在袁世凯的反叛中,光绪帝实行的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便被强制终止,而光绪帝也被终身幽禁在了瀛台,从此再也没有行动自由,更别说皇帝大权了。
光绪皇帝是个好人,但不见得是位好皇帝,或者是他不知道该怎么成为一个好皇帝。政治权利的大揽不仅要有处理政事的能力,更要有处理人情世故的能力。
有年夏天,慈禧和光绪去东陵,他们是坐着轿撵被人抬着,自然十分轻松,可那些抬轿的人和士兵们一直靠着双腿走,又是夏天,士兵们跑得汗如雨下,但光绪皇帝为了赶路,总是不顾士兵们的感受,一直在催让大家加快速度,有些士兵们因为跑得太久,不少人摔倒,甚至有人昏厥,队伍一片混乱,光绪帝不仅没有进行安抚,也没下令让大家休息放缓脚步,反而乐得拍手大笑,在一旁幸灾乐祸。到了东陵后,慈禧知道了这件事,便对光绪帝大加斥责,指责他不知下人们的辛苦。
虽然光绪帝一直以来被控制被压制,心情不爽,但是想发泄也不能对下人们发泄呀,这样做只会将民众推得越来越远,更别说获得民心了,要知道群众的力量是很大的。这就是光绪不如慈禧的地方,慈禧知道收买人心,所以有这么多人愿意为慈禧做事,而光绪帝到死都是孤苦一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2 17: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