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沂水县杨庄镇孟母村,一场特殊的感谢仪式温暖了整个村庄。县人社局派出第一书记董杰元为7名“孟母学堂”支教大学生送上崭新的行李箱和入学用品,孩子们的笑脸与崭新的行囊相映,成为乡村振兴图景中最动人的色彩。从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到“强村包弱村”支部共建凝聚合力,再到孟母文化浸润乡风文明,孟母村正以“党建红”引领“发展兴”,用“文化魂”滋养“幸福根”。

第一书记当“头雁”: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孟母学堂”位于闲置的孟母幼儿园内,现在是孟母村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二课堂”,却曾因师资短缺、设施简陋一直闲置弃用。2025年3月,董杰元驻村后,第一时间走访村民,发现孩子们放学后“看管难、辅导难”是普遍诉求。“孩子的事就是最大的事。”他当即协调村内退休教师、公益岗人员、村“两委”成员志愿者,动员村里退休教师于老师加入,村里的大学生积极响应主动来辅导小孩子学习,孟母学堂重新“热闹”了起来。

为了让支教力量“留得住、教得好”,董杰元跑部门、联企业,筹集5万余元资金改善学堂环境:添置图书角、更新课桌椅、安装空调,还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开设绘画、书法、国学课程。参加支教的7名学生都是孟母村今年新考上的本科大学生,他们说,“董书记这份心意比啥都珍贵。”
到后进班子任职4个月以来,董杰元的记事本上写满了“民生清单”:修通2条水泥路、新架设60盏太阳能路灯、修整污水管网、孟母文化宣传……,协调30余万元资金用于孟母村建设,他说:“第一书记的‘第一’,就是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第一位,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支部共建聚“合力”:强村弱村手拉手向前走
孟母村集体经济薄弱,单打独斗难有突破。杨庄镇党委创新“强村包弱村”机制,让产业基础较好的庄科村与孟母村结成“帮扶对子”,以支部共建激活发展动能。仪式当天,庄科村党支部书记徐同祯给孩子们送来了60余套文具套盒,包含文具盒、铅笔、笔记本等,两村党支部共同签订共建协议,从帮党建,带队伍,帮规划,带思路,帮增收,带民富三个维度建立了帮扶关系。
孟母文化润“乡风”:传统美德焕发新活力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村因“孟母三迁”典故得名,是杨庄镇一张闪亮的名片,孝亲敬老、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深植土壤。如何让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村“两委”与第一书记共同梳理孟母文化内涵,将其融入乡村建设各方面。

在“孟母学堂”,国学课上老师会讲孟母教子的故事,书法课上孩子们临摹“仁义礼智信”;村里的文化墙上,“孟母断机”“五子登科”的彩绘生动鲜活;村里还会定期举办“孟母文化节”,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书香家庭”,用身边榜样传递正能量。
从“孟母学堂”的琅琅书声,到孟母文化的硕果累累,再到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孟母村的蜕变印证着:党建引领是根本,支部共建是路径,文化传承是底色。在这里,第一书记的担当、支部共建的智慧、孟母文化的底蕴交织成一曲乡村振兴的协奏曲,正向着更美好的未来缓缓奏响。(通讯员 杨传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