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5 05:50: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帝王谱系中,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对儿子李泰情有独钟,尤其是在长孙皇后的次子中,而令人颇为疑惑的是,为何大哥被废黜,竟然不能当上太子?

这并非仅仅是一场皇室家庭的争斗,更是关于权谋、宠爱与继承的深刻考量。李世民的偏爱与决策,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家族权谋和宫廷心机?大哥为何被废黜,而次子却能得到如此特殊的宠爱?

随着我们踏入这段唐朝的宫廷历史,将揭示其中的家族纷争与皇权掌握的微妙关系。这个历史之谜,正等待我们去解开,一探这位皇帝对儿子间权谋和宠溺背后的奥秘。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本是光明,却渐向黑暗

阳光透过行宫窗棂,洒向坐于书案后的李世民。他专注地看着儿子们清剑元礼、仲基、泰在花园中嬉戏,尤其是泰,那张还带些稚气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让李世民看得入神。

转眼间,清剑与元礼已相继长大成人,各自在朝堂上扬威名。唯有泰,仍是那个爱撒娇的小儿子,李世民也乐得他还停留在自己身边。于是,他无论赏赐衣食住行,都不曾吝啬,只求泰儿开心快乐。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宠爱过度的结果,泰性情中透出几分娇气,做事不免有些骄纵。李世民虽也察觉,却每每望着泰那犹带稚气的笑脸,心中不禁涌起怜爱之情,暗想或可将来扶持泰儿,而今却舍不得离他太远。岂知,何年何月,这般情深,竟成泰儿绊脚石,令其一跌跌入万丈深渊,不复翻身。

事定勾践,人定高山仰止。泰与李承乾,二人本是兄弟,奈何家道中落,反目成仇,引出终身悲苦?皆因一场天人交战的兄弟情,反成刺眼干戈,皇太子之位,因一场摇摆不定的立储之争,竟成无边凄凉。泰之失意,实则自始自终。可叹可悲,况当时风云际会,岂能奈何。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嫡长自暴自弃,庶子咄咄逼人

一片璀璨夺目的金色阳光透过太子东宫的窗棂,投射向里面金碧辉煌的场景。李承乾独自站在窗前,望向那繁华热闹的长安城。

还记得,当年的自己刚被封为太子时,兴高采烈地策马驰骋于这京城大街小巷,深受百姓欢迎。如今想来,一切犹如昨日。

然而,谁知一场病痛,竟撼动了他的江山。李承乾自幼瘸腿,行走均是匆匆忙忙,弹指之间,当年的光辉形象已荡然无存。太子之位乃天下第一,岂能有病残之疾?李承乾自此性情大变,开始颓废堕落,左右劝谏,丝毫不闻。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而一旁的泰,却成长为一个俊秀少年,深得李世民宠爱。权势滔天的李承乾,不免对泰起了戒心。他日日与泰相比,愈发自卑忿恨。渐渐地,常常关起门来,一个人痛苦不堪。

泰亦不甘人后,开始暗中拉拢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李世民对此,并不整治,反而助长其气焰。泰权倾一时,几欲比肩太子。朝中之人,亦多归顺泰门下。李承乾愈加惶恐不安,终于萌生了谋反的心思。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一时间,朝堂风云变幻,太子府与魏王府暗中较量,剑拔弩张。有文臣劝谏太子,却遭其打骂,自此于人。李承乾渐行渐远,而泰则一步步接近那神圣华贵的龙椅。

直到那场惊天动地的兵变爆发,李承乾终于大义灭亲,兵戎相见。承乾谋反事败,被废为庶人。太子之位,似乎轻轻松松,落入了泰的手中。殊不知,这场空前绝后、惊世骇俗的立储之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皇帝心中一去一留的纠结

金色的夕阳透过鸿渐殿的窗棂,将里面的场景渲染得犹如人间仙境。李世民独自坐在御座上,面带忧色。李承乾造反被废,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泰成为事实上的太子人选。且泰深得李世民宠爱,投鼠忌器的承乾也已倾覆。一时间,众望所归,太子之位似乎唾手可得。

然李世民兀自犹豫不决。多年来执掌大唐江山,他始终念念不忘自己当年窃取帝位的方式,若重蹈覆辙,实在有辜于天下人心。立庶降嫡,理应遭人非议。

况且,当真能放心将江山社稷,交予这般貌合神离的泰儿吗?纵有万千宠爱,他亦不禁疑虑重重。往事历历在目,李世民不由自主想起玄武门之变,当年太子李建成表面和睦,实则早已图谋不轨。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若泰儿性情中同样潜藏险恶,皇位传于其手,后果不堪设想......李世民百般思量,终难抉择。洪渐殿内,只余下他一人的叹息回荡。

正当他想要立泰为太子之际,褚遂良连夜求见,语重心长地分析泰的种种行径,让李世民猛然惊醒。原来泰表面仁慈,实则早已窥视皇位,更不惜撕碎兄弟之谊。望着褚遂良憔悴的面容,李世民不禁红了眼眶。他终是下定决心,要给后人一个警示,太子之位,绝不容有半分觊觎与夺嫡。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朝堂风云际会,至亲弃子而去

两仪殿内灯火辉煌,李世民与心腹大臣们诚惶诚恐地坐在御座前。李世民痛心疾首道,他决意废黜李泰,立李治为皇太子。言罢,殿内一片死寂。长孙无忌等老臣先是一愣,旋即欣然应允。朝堂上下一片哗然,竟有废长立幼之举!

李世民眼中泪光点点,他明知这番决定势必遭人非议,但此刻却再也容不得丝毫迟疑。只一夜之间,太子之位即刻传于年仅十六岁的李治。而李泰,不过一日功成身退,连夜被流放封地,远离权力中心。

李治从此稳坐龙椅,继承大统,前途无量。而李泰,一生戛然中止,只能在东莱郡过着默默无闻的平淡日子。兄弟阋墙,宿怨积重,他们再无相见的机会。也就在这一刻,李世民与心爱之子泰儿,彻底断了父子之情。东尽长安,不复当年欢声笑语。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结语

离别的那一天,李世民站在宫殿台阶上,遥遥地望着马车渐行渐远,泰儿的身影终隐入尘烟,天各一方。

多年以后,当李世民驾崩,李治果然即位为唐高宗。而远在东莱的李泰,早已历尽风雨,在东海边终老一生。如今回首当年,金碧辉煌已不再,徒留断桥残雪;宫墙上那熟悉的歌声,亦仅余空荡荡的回声。

明月依旧,镜湖水亦如故。唯有当年那两父子兄弟,再无重逢之期。泰终其一生,恐再难驱逐心头乌云。每每独坐台阁,凭栏远眺,心中不觉千般神伤。昔日风流少年,终老形影单只;当年金戈铁马,荡然一场空。

李泰: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却当不上太子

后世史书,言泰任性放纵,妄图夺嫡。然当真其人,亦不过一位沉浸爱恨之间的普通人耳。自那太子之位离他远去,他便注定了后半生的凄凉。

而我等旁观者,又岂敢断言,那般嬗变,皆因其过?李泰,终究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注定要经历这起起伏伏,以警示后人——皇位,并非儿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不要想当然,李世民的“优秀的”儿子,并没有那么多。史料记载,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在今天看起来当然是非常多了,但是在古代的帝王之家,这不过是个普通的数字。并且这14个儿子并没有都活
2023-05-14 11:55:00
李世民胆子是不是太小了,为什么不赌一把,废李治立李恪为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四子,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李世民的诸多儿子也是性格各异,能力天差地别。要说李世民那么多儿子里面,谁最有能力,当属吴王李恪,李世民对李恪这个儿子也是喜爱
2024-02-23 21:06:00
表现平平又懦弱的李治为何能成为储君?
...,大唐第第三位皇帝,就实际而言。大唐最强大时代不是李世民的贞观,也不是李隆基的开元盛世,而是李治的永徽之治。但最大的悲催是他老爹是千古一帝李世民,老婆更是封建时代唯一的女皇武
2023-05-03 05:22:00
李世民为何两度违背心意,选择懦弱的李治坐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可是李世民这样一位优秀的帝王,却在选择太子上有些失误,他先是立长子李承乾为继承人,后来将其废掉
2023-08-30 06:21:00
揭秘李世民十四个儿子的结局
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宽、李恪、李泰、李佑、李愔、李恽、李贞、李治、李慎、李嚣、李简、李福、李明。李世民这10几个儿子,除了李治外结局都不太好。要说最优秀和
2024-01-13 06:52:00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被重臣陷害,临死前说出23字诅咒
...贞观之盛。”而贞观之治说的就是是唐朝初年,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繁荣的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
2023-02-08 15:03:00
李世民立了李承乾为太子,为何后来把皇位传给了李治?
经历过弑兄逼父的李世民,对儿子们的继承问题非常谨小慎微,因为他很害怕这样的皇室惨案再度发生在他的儿子们身上,在李世民心中,只有长孙皇后生的儿子才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其他妃嫔生的儿子
2022-12-16 19:32:00
李世民有十多个儿子,为什么要立九子李治为接班人
别看李世民有十多个儿子,自从李承乾造反之后,李世民选择李治为接班人就是大概率事件,因为他没有更好的选择。1、嫡长子太子李承乾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天生的接班人资格,根正苗红。中
2024-07-15 21:06:00
李世民那么多儿子,为何李治能登上皇位?因为这些优势
李治之所以能被李世民立为太子,是因为李治身上具备其他皇子不具备的一些优势。而李治能够顺利继位,主要归功于三个人:李承乾、李泰、长孙无忌。如果不是李承乾和李泰的内斗,就不会突出李治
2022-12-23 19:40:00
李治继位之谜:唐太宗为何舍弃李恪选李治?
...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李治的软弱可欺。但在十四个儿子中,李世民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他。李世民在位时,为立太子犯过愁。起初确定由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而后李承乾因重大过错被贬,重新选太子时
2024-02-24 19: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