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绵阳日报
进校园播撒传承“种子”、到基层开展惠民演出、创精品释放文化魅力……
好戏连台 传统川剧实力“圈粉”
赵强(右一)在绵阳师范学院传统音乐传承班上课,为学生示范川剧打击乐表演。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文/图
“现在我们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同学们先来复习一下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新学期开学不久,在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的一间教室,绵阳市非遗中心鼓师赵强以传统音乐传承班教师的身份,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授课。
根据赵强的手势节奏,同学们开始温习上学期的课程。不到一分钟,赵强感觉到大家在手法、节奏把握等方面的生疏,他当即喊“停”,随后拿起乐器逐个示范,再组织大家练习。这一次,同学们的表现让赵强感到满意。
在课间休息时,赵强告诉记者,学校的传统音乐传承班以兴趣为主,与其他表演乐器相比,川剧打击乐的表演难度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这些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川剧表演,但通过学习至少可以让他们了解川剧音乐,掌握基本的打击乐表演技巧。
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传统音乐传承班设立于2016年3月,开设了川剧打击乐、京剧、民歌等课程,聘请绵阳市内川剧表演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定期到学校授课,赵强是川剧打击乐的受聘老师之一。后来,学院又相继开设了川剧变脸、川剧身段表演等课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音乐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徐莹从大一开始进入传统音乐传承班,选修川剧打击乐,从小鼓到锣等乐器逐一学习,她感觉“特别有意思,对自己的专业很有帮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绵阳师范学院的传统音乐传承班,只是绵阳在“川剧与曲艺振兴”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各地通过“非遗进校园”推动传统戏剧、曲艺进校园,全市有13所学校挂牌“戏曲传习基地”,成为绵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同时,通过整合戏剧曲艺人才资源,组建名家工作室,不定期开展文化体验、知识讲座等方式,普及戏剧曲艺文化。
密切校地互动,推动戏曲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在开展教学的同时,通过校地联动创排戏剧节目,先后推出了《春色满园》《歌颂农村新变化》《我和我的祖国》《川剧变脸·吐火》等进校园演出。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在名家指导下完成《川剧奇缘》创作,到各地学校巡回演出;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与绵阳市非遗中心联合创排的《川剧操》集川剧音乐、身段、表演于一体,通过课间表演为孩子们播下川剧传承的种子;涪城区城郊小学开设川剧“变脸”表演班,融入“赏、画、做、写、学、演”传承川剧文化。
营造文化氛围,推动传统戏曲重回百姓生活。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常态化组织戏剧、曲艺专场到城市社区、乡村院落开展惠民演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传统戏剧、曲艺节目。绵州大剧院不定期引进国内戏剧精品节目,天青苑川剧团坚持在铁牛街社区开展川剧坐唱演出,不定期邀请名家登台,成为绵阳传承、普及戏曲文化的窗口与阵地。
实施精品工程,提升传统戏曲传承保护水平。将“川剧与曲艺振兴”同文艺精品创作相结合,绵阳市艺术剧院等单位先后推出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话剧《疫战中的婚约》、川剧小戏《站起来》、小川戏《又是石榴花正开》等作品,其中《文昌第一福》入选四川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剧目、四川省2021年艺术基金扶持、2022年四川省第二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季优秀剧目。这些文艺精品通过巡演、展演、大型节会演出等方式与市民见面,让大家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